蠻蠻鳥系列-時節之花器

  對羅黛詩和譚志鵬來說,銅這種材質是有生命力的。我們生活中的銅製品大多源於工業化、標準化的加工,以至於人們對銅的印象往往是機械的、死板的、冰冷的。但在這兩位設計師眼中,它可塑而富於變化,它柔美而充滿想象力。

  在唸研究生時,羅黛詩輔修了金工首飾設計製作。在這期間,她發現相比於貴金屬,銅的可塑性和變化性對她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那時她正好收到了融設計圖書館主辦的“融銅”設計展的邀請。

  生長的色彩系列-“波組合桌”

  以此爲契機,她開始對銅着色藝術進行研究。她將銅着色與文房用具、傢俱相結合,使這些銅製品表面呈現出斑斕的色彩,恍如銅材料的生長藝術。它們多彩、靈動、奇幻,很難想象是由氧化和腐蝕造就的。她用這種富於生命力的色彩,呈現自己眼中的世界。

  另一邊,譚志鵬正在考慮畢業選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朋友一起去拜訪了一家制作鑄銅雕塑的工廠。在他眼前,紅彤彤的銅水傾瀉而下,曾經冰冷的金屬在此刻似乎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生肌系列-長桌

  他意識到這種名爲失蠟法的鑄銅工藝能把他腦海中的形象或者想要保留的瞬間定格下來,這種工藝蘊含的想象力讓他分外着迷。繼畢業設計“生肌”成爲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後,從此他便走上了以銅爲主的限量藝術家居品創作的道路。

  譚志鵬將接觸這一傳統工藝的經歷視爲一場美麗的邂逅,而對銅的熱愛則將他引向另一場邂逅。他與羅黛詩在“融銅”展覽上相遇,相似的觀念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譚志鵬、羅黛詩

  蠻蠻鳥工作室創始人

  “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山海經·西山經》的這一段記載是兩人的設計工作室——“蠻蠻鳥”名稱的來源。就如神話中這種相遇方能飛翔的鳥一般,遇見彼此讓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蠻蠻鳥”也成爲羅黛詩第一個系列作品的名稱。在談及這個系列作品時,羅黛詩說:“那時我希望用設計來解答當下的困惑,以及將設計作爲自我表達情感和思考的一種方式。所以‘蠻蠻鳥’對我來說,是一種持續反思自己,以及堅持自我表達方式的象徵。”

  蠻蠻鳥系列-風起之紈扇

  譚志鵬有着相似的觀念,他鐘情於傳統失蠟澆鑄工藝,但並不侷限於此。他說:“無論是失蠟鑄造還是其他工藝,其實都只是表達想法的媒介。媒介會變,但追求好玩的創作這一想法是不會變的。”他熱愛銅鑄造這一領域,愈是沉浸其中,便愈能看到無盡的可能性,他享受着創造過程中的未知與驚喜。

  熔系列-熔幾

  對他們而言,設計是一種表達情感和思考的方式,而銅就是他們的語言。這種材質使他們相遇,也讓他們有了熱愛的事業。銅早已不再是一種冷冰冰的金屬,它承載着他們的思想,也讓他們看到了生活和藝術的無盡可能。

  行走系列-行走的花器

  Q:“蠻蠻鳥”這一品牌名稱來自《山海經》,是一個很浪漫的隱喻。唯有相遇方能飛翔,你們在創作時是否有合作呢?

  A:在創作中,我們有各自獨立的研究線,現在能看到的大部分作品都自成系統。但是,我們慢慢地也在嘗試合作,例如2017年的作品——“行走的花器”。在這件作品中,我們第一次將各自擅長的“色”和“形“進行融合,它承載着我們對“花器”這一觀念的思考:水果能否做成花器?花器爲什麼一定要插花纔可以叫花器?爲什麼不可以是一羣小怪物的組合?我們無數次提出類似的問題,這件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對話中產生的。

  Tan Tan系列-咖啡桌+壁燈

  Q:你們的作品有很強的個人風格,你們是如何確立各自的設計風格的?

  A:不要過多地去考慮要做出什麼樣的感覺,不要管風格與潮流,不要去設定太多條條框框,這是我倆的準則。對我們來說,銅是我們和世界交流的一種語言,一種表達自我的媒介。這種“自我”讓我們相信本能和直覺,首先從內心出發,做好自己的研究,做出承載着發自內心的熱愛的作品,那麼大家自然就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情緒。自然而然地,大家一看作品就會知道,這是羅黛詩的,這是譚志鵬的。不用去迎合別人的時候,設計纔會更有價值。

  熔系列-吊燈

  Q:在創作的過程中,有什麼東西會給你們帶來壓力嗎?

  A:我非常崇拜宮崎駿。一生都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不斷挑戰自己,是多麼幸運!我們覺得能夠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是幸運,能夠不斷超越自我更是一大樂趣。想要不斷超越自己,探索生命更多的可能性這種想法是我們的壓力源泉。

  撒旦系列-撒旦吧椅

  Q:兩位都非常年輕,但已經獲得了諸多榮譽。榮譽會給你們帶來負擔嗎?

  A:榮譽並不會帶來負擔,每一次肯定對我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我們是工業設計出身,但是我們並不想成爲工業設計師。我們熱愛藝術,也熱愛傳統材料與當代設計。希望在這個時代語境下,我們能夠將所熱愛的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讓大家看到當代設計、傳統工藝更多的可能性。雖然這個領域目前在國內是很小衆的,但是我們的每一次出現,不管大家是否喜歡,都會帶來一些討論和思考,其實這樣就是在推動一些事情的發生。

  設計師:講述設計師的靈感、理念和故事。

  創意志,聆聽一人一種的有趣。

  本文刊載於《生活週刊》1743期,轉載請聯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