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縣一詞大多指的是廊坊市北三縣。它包括廊坊市的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以及香河縣,總面積1277平方千米,人口111.3萬(2010年)。這三個縣市行政上隸屬河北廊坊市,卻在北京和天津的包圍之中,成爲河北省乃至整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等級最高、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省級區劃間飛地。

由於毗鄰京津,北三縣地區也成爲河北省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被河北省視爲其“經濟特區”,有“北京後花園”的美譽。

三河市

三河市是河北省縣級市,東臨北京通州區,北臨北京順義區,東臨北京平谷區、天津薊縣,地處京、津交界地帶,與北京僅一河之隔,是中國佔地面積最大、行政級別最高的縣級飛地。西距天安門30公里,西北距首都機場25公里,下轄東西兩市區,被譽爲“京東明珠”。

三河市是環首都、京津冀,以及環渤海經濟圈的腹地,有着巨大的開發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總面積643平方千米,在河北縣域最小面積排名中位列第八。2010年總人口爲65萬人。

東西最大直線距離約30公里,南北約20公里,總面積643平方公里。以地近洳河、鮑邱河、泃河三水故得名。三河市區西距北京58公里、南距天津125公里、東到唐山121公里,處在京、津、唐三大城市構成的金三角的核心地帶,在京津冀一體化和環渤海經濟圈中居重要地位。 [4]

三河市2016年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22.2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70.3億元,繼續位居全省縣級首位。2016年全國經濟百強縣排名39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2.6億元,連續7年位居全省縣級首位。

三河市明屬北平府 。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改北平府爲順天府,三河屬順天府。清屬順天府。據《大清一統志》載:“以地近泃、洳、鮑邱之水而名。”民國改順天府爲京兆,直隸於中央政府,三河屬京兆地區。康熙年間名對聯“密雲不雨旱三河,懷柔有道接遵化”,證明三河北部直接接壤密雲。民間流傳的《彭公案》便是發生在三河市的故事,後爲評書藝術家袁闊成改編爲評書。

香河縣

香河位於北京市和天津市之間華北平原北部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縣域面積458平方公里人口33萬人2012年綜合經濟實力排在河北省第8位城市化率排在河北省第10位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譽

香河縣下轄9鎮3個街道3個省級工業園區1個省級農業高新技術園區共300個行政村

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9億元同比增長9.5%財政收入完成29億元同比增長32.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4.9億元同比增長2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9347元和12929元 [5]

大廠回族自治縣

大廠回族自治縣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北部,京津間河北飛地內,總面積176.29平方公里,人口123628人(2012年),其中回族2.6萬人,佔總人口的21%。下轄5個鎮,4個社區、101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大廠鎮。大廠回族自治縣自唐武德年間近千年來土地屬於三河市,1955年從三河市分離出四個鎮形成大廠回民自治。

大廠縣位於潮白河上游,鮑丘河自西向東流貫全縣。年平均降水量580.6毫米,年平均氣溫11.9℃。

大廠縣地處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津都市圈,縣政府駐地距首都北京47.9公里,京秦鐵路和102國道橫貫縣境,先後獲得“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科技進步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8.3億元。

境內文物古蹟有大小坨頭遺址、大小坨頭墓羣、北塢清真寺等,有景泰藍製作技藝、花絲鑲嵌製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