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举着拉菲当水喝,但我真的只能买包泡面当饭吃。

  勒裤带的操作猛如虎,工资还是两千五。

  面对“消费降级”,外卖真的也是吃不起了,还是方便面实惠。

  中国方便面销量在连续18年两位数增长后,在2013年见顶并持续下滑三年,销量自顶峰的462亿包跌至2016年的385亿包,跌幅近17%。

  但从2017年起方便面销量回暖,2018年上半年市场整体销量同比增长5.9%,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0.1%(数据来源:尼尔森)。

  揭开碗盖儿,满屋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重回泡面人生,消费是升级还是降级,还需要争论吗?

  没钱的时候,先填饱肚子再说,需求拉动低端品走俏,这个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土豆效应”。

  1、土豆效应

  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时,群众急于填饱肚子,因而放弃肉类,纷纷选择廉价的土豆,土豆价格上涨的同时,需求量反而进一步上涨,这与“价格下降销量增多”的一般规律相悖,被称为“土豆效应”,土豆等萧条期的特殊低端品被命名为“吉芬品”。

  2018年的中国泡面遇到1845年的爱尔兰土豆,互道一声“辛苦”。

  更辛苦的是恩格尔,他很认真地研究了消费结构问题,并逗比地“建议”我们——关灯吃面更幸福,甩掉“吃货”的肚子,才能戴上富足的帽子。

  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发现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会下降。

  通常认为恩格尔系数越低,居民生活水平越高。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在2017年降到29.3%,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30%的富足标准。

  泡面君,你富足啦。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富足了,但我们不幸福

  “世界上存在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据。”——马克·吐温

  恩格尔系数本就是个充满争议的经济学概念。

  19世纪的德国也是身处旧社会,食物自然是被放在首位的,但食品支出的界定在不同国情下有不同的意义,比如香肠对德国人,就像油条对中国人,德国人一天三顿饭,顿顿吃香肠,结果吃出个低恩格尔系数,中国人拿香肠替换油条当早餐,虽然花费多了,但吃出的是消费升级。

  更多的争议在分母项。

  根据恩格尔系数公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个人消费支出总额,影响消费支出的社会因素、通胀因素等国情特色鲜明,比如中国人的教育开支就是个说多了都是泪的分母项。

  当然,遇到住房支出这个分母项,所有的泪都成了幸福,因为房子让你欲哭无泪。

  根据恩格尔系数的除法公式,一不小心,房奴的你又被平均了。不过这一次并不是拖后腿,每一位房奴其实都在为拉低中国恩格尔系数奋斗终生。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人经历了一段恩格尔系数大降的幸福时光,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的“老三大件”,全面升级冰箱、彩电、洗衣机的“新三大件”,分母跑得比分子快很多。

  恩格尔系数最近的一波显著下降发生在2013年后,正是房价上涨最疯狂的时间。这段时间里,有房了、有车了,手机也换苹果了,医疗旅游娱乐花销都大了。

  我们富足了,但并不幸福。

  3、升级降级分级

  富足与幸福、升级或降级,这些都是很含糊的概念。

  2012年以来,中国社零消费增速其实一直都在趋势性下降,从2011年的18.5%下滑至2018年的不到10%。这与我们经常听到的消费对GDP贡献度提高的说法似乎并不一致。

  经济学并未说谎。

  自2003年开始,消费/GDP一直在走高,因为经济学又拿除法说事儿了。在经济下行期,消费相对生产和出口的稳定性最高,下滑也最慢,所以在自身增速下滑的同时,对GDP的贡献度反而提高。

  消费终归逃不出周期轮转。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食品支出占比由2017年的28.6%上升至29.4%,衣着支出占比由2017年的7.2%上升至7.8%,这两项必需消费品支出占比合计由35.8%上升至37.2%。同时交通通信、教育文娱等支出占比下降。

  浙商证券评价说: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宏观层面上最有说服力的消费降级证据。

  根据浙商证券统计,上一次出现这个信号,还是在2008年年末,当时正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刻。(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数据最早只能追溯到2005年)

  对消费降级,经济学没有说谎。2018年上半年社零下降幅度较大的是汽车,2016年增速10.1%,2017年跌到5.6%,2018年1-7月更是降低至2%,7月乘用车销量批发同比负增长。

  对消费升级,经济学也没说谎。乘用车价格中枢仍在上移,中高端车型卖得最火。15-20万元、30-50万元价格区间车型销量占比上升最快,分别由2011年的9.6%、4.6%提升至2017年的14.3%、8.9%。

  7月豪华车终端实销16.8万辆,同比增长19.2%;1-7月累计销售106.4万辆,同比增长17.7%,市场份额达9.0%,同比提升1.1百分点。除奥迪、奔驰、宝马一线豪华品牌外,凯迪拉克、沃尔沃等二线豪华品牌销量表现也十分亮眼。

  与其说是消费降级,不如说是消费分级和定级。

    吃榨菜的人中,究竟是从吃鲍鱼降级的人多,还是吃杂牌到吃品牌的人多?不同角度不同结论。京东和拼多多最近也经常被拿出来做分析,从各自用户城市分布看,不过是消费者在自身定级范围内进行了较好选择罢了。

  阶层固化,其实是比消费降级更让中国人惊悚恐慌和绝望的。美国人也经历过这种时刻。

  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在1994年断言,“几乎所有的衡量结果都表明,现在的中产阶级规模要小于1973年,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梦已经误入歧途,孩子们很可能回到一种还不如他们父母的生活。”纽约时报等媒体也在当时乐此不疲地讨论中产阶级消亡的话题。

  后来有研究数据表明,在1973到1994年间,年平均收入7.5万美元的美国家庭增加了两倍。尽管在这些中产中,只有32%出生在最低收入阶层的孩子,能够在30岁初上升到前50%收入阶层。(华尔街日报2005年报道)

  拉菲不懂加班夜的黑。手中的报酬并不是对过去所创造价值的奖赏,而是对未来可能性的某种激励,如果对泡面人生不满意,只能努力向上游。

  经济原本就不是一场向值得奖励的人颁发奖章的道德研讨会,经济只是一种产生物质财富的机制。

  当大猪蹄子皇帝筹备65岁大寿时,托马斯·杰斐逊正忙着写《独立宣言》;连皇帝都遭遇了降维打击,我们还有啥资格只吐槽不行动呢?

  狠狠咽下最后一口泡面,继续努力吧,泡面君。毕竟我们比英格兰的土豆君幸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