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刀客在百度百科上解釋爲清末陝西民間祕密團體,以刀爲武器的江湖勇士,反抗封建壓迫剝削。但是,直接呼喚爲刀客的記載,應在道光十年(1830)陝西涇陽人徐法績在其奏稿中多次提及刀客猖獗諸事。

刀客在百度百科上解釋爲清末陝西民間祕密團體,以刀爲武器的江湖勇士,反抗封建壓迫剝削。他們經過電視劇的渲染,也被大家認爲是行俠仗義,刀風呼呼,寒光逼人,只聞刀風,不見人影的勇士。但實際上刀客在歷史上所做的行爲猶較之土匪還要惡劣,令普通百姓所痛恨。

探究歷史上真實的“刀客”行徑

影視劇裏的關中刀客形象

刀客的起源

清代陝西刀客大致有三個來源,分別是民間互助會社、鹽煙僱工和土客、回漢械鬥等民間武裝力量,刀客最初出現在渭河兩岸,以陝東爲淵藪之地,逐步擴散至別處。至今陝西仍有“關中刀客數同州”“東府刀客”“渭北刀客”之說。

刀客形成的原因

熬販私鹽與官爭利的民間力量。

破產農民、失業手工業者、僱工、逃犯等。這些人走投無路,不少因欠債、避稅的流民。

流離失所或殺人出逃,遭到通緝,不敢居家。

官逼民反,有的轉化爲了土匪及遊民無賴,彼此間共同結合起來,漸成團體。

由災疫或饑荒所致的匪徒倡亂。

刀客的行事蹤跡

刀客的蹤跡可遠溯至乾隆後期。但是,直接呼喚爲刀客的記載,應在道光十年(1830)陝西涇陽人徐法績在其奏稿中多次提及刀客猖獗諸事。大體如下

又大荔、蒲城,間有無賴棍徒,名曰刀客,皆系械鬥餘黨,間有綽號名目。

平時抵禦回民,練習拳勇。無事則掖刀遊食。每一招呼,百十爲羣。散居各邑市鎮,奸民得所依仗,良民被其脅迫……

發掘墳冢,及劫殺取財之案。

散居各邑市鎮,結交捕役,聚衆生事,逼脅良民,最爲地方之害。

以上應爲最早直接呼喚爲刀客的記載。

而我們再看更多刀客早期的記載,發現他們並未與官府直接生事或者主動打擊對抗,大多欺壓平民階層。

時任陝西巡撫史譜在道光十二年(1832)五月又給朝廷奏言:陝省界連川楚,向有匪徒,自名刀客。睚眥細故,拔刀相向,民莫敢較。屢經懲創,未盡根株。

道光十六年(1836)三月,徐法績在其文集(《徐太常公遺集》之卷四存有雜詩一首,形容刀客之濫:“同州刀客昔無之,近日成羣市上嬉。夜間作賊日間賭,大夥橫行官不知。”

徐法績也在與涇陽縣令毛有猷的私人通信中言:鄙意以爲最可恨者,惟蒲城刀客,逗留鄉鎮,交通路役,招場窩賭,晝則爲匪,夜則爲盜,實爲地方大害。

林則徐在《審擬馬得渢等糾衆奪犯傷差案審明定擬折》中:竊照陝西各屬,每有匪類佩執兇刀,結黨成羣,到處生事。而西安、同州兩屬,素不安分之回民,往往與之勾結,欺壓良善,聚衆抗官,最爲地方之害……

林則徐又在《拏著名刀匪分別審辦》折中報告陝西刀匪事:竊照陝省刀匪最爲閭閻之害…… 臣前在甘省即聞有陝西大荔等處回匪刀匪潛赴甘肅連界地方,勾結匪類,伺劫擄人,倚恃山路紛歧,往往此拏彼竄……

彼時關中地區刀客之興、狂、亂、衆,社會風氣崩壞,由此可見一斑。

探究歷史上真實的“刀客”行徑

八斬刀

刀客日常之行徑,在地方上非善良之形象。

湖北恩施人樊增祥(1846~1931),曾任渭南知縣、陝西布政使,長期仕宦於陝西,在《批華州唐牧稟詞》中:

魏康誘拐周楊氏姑媳……其親父魏四回亦控之,是以逆子而爲刀匪,久應立斃杖下。今暴病而亡,是天誅也。

樊氏又在其《樊山判牘·正編·批鄧忠心呈詞》中有:

據稱爾父於光緒十年物故,爾母守節撫爾,今已一十四歲,突於九月十八夜,爾胞伯胞叔,糾領刀匪多人,將爾母從鄰家搶走,賣錢二百串,與宋姓爲妾等語。爾年已長大,爾母至少也有三十多歲,何以如此值錢?爾伯叔既要賣錢,何以早不主婚,直待其居孀十年,人老枝黃之後,始行刁賣,亦不近情。爾伯叔自賣寡婦,原爲圖利,何必延請許多刀匪入夥,將二百串財禮,作十六分表分,尤不近情,姑候喚案訊奪。爾以十四歲小孩,來案具控,牽扯十餘人之多,顯有訟棍主謀挾害。候一併嚴究創懲。

搶劫路人,殺人放火,拐賣婦女等行徑揭露下的刀客形象,可不是什麼英雄好漢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