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9月15日訊(記者柯稱 通訊員萬舒良 吳江龍)武大“珞珈一號”衛星是啥樣子?從太空看我們的家園有多美?遙感技術怎樣影響着我們的生活?9月15日上午,一場以“慧眼寰球”爲主題的“遙感科普交互展”在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開展,這些問題都能在展覽中找到答案。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韓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祖勳,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等出席開展儀式。

“看這張雲圖,好像是大自然創作的一副油畫啊。”“這是武漢夜景嗎?太漂亮了。”“原來10年前武漢火車站區域都是農田啊。”萬林藝術博物館內展出的數百張美圖,讓前來參觀的學生、市民大開眼界。經志願講解員介紹,大家才知道,它們中絕大多數都是由各國遙感衛星拍攝。記者注意到,除了一些世界各地奇特地貌的展示,還有很多作品能通過獨特的視角,反映武漢城市的變遷,如東湖、南湖機場、武漢火車站等區域的新舊對比圖。主辦方介紹,希望通過這些美輪美奐的圖片,讓參觀者在藝術欣賞中瞭解遙感科學與技術。

本次展出還通過遙感設備、衛星模型、影像、視頻和交互等多種形式展現遙感發展歷程。陳列在大廳入口處的武漢大學“珞珈一號”衛星1:1仿真模型,成爲展覽的“明星”,吸引了衆多觀衆與其合影。這個摺疊太陽板後僅有1個微波爐大小的衛星,能拍攝全球高清“夜景照”,進而分析人類經濟活動。

據瞭解,本次展覽由武漢大學、中國測繪學會、中國遙感應用協會主辦,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科學技術協會、中國測繪學會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委員會、全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普教育基地、萬林藝術博物館共同承辦,展覽時段爲9月15日—10月21日。市民可刷身份證免費進館參觀。本次遙感科普展也是首屆“武漢遙感周”的系列活動之一,期間還將邀請遙感行業院士、知名專家開展科普知識宣傳講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