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視新媒體訊(淅川網信辦 王曉燕)近年來,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立足區位優勢,大力實施旅遊扶貧,將脫貧攻堅與旅遊發展有機結合,帶動困難羣衆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近日,記者在淅川縣倉房鎮磨溝村坐禪谷景區的入口處看到,一排排別緻的徽派小樓依山傍水,遊客絡繹不絕。其中一家外古內今、設施新穎齊備,這是村民姜玉琴的呈祥賓館,此刻她正在廳堂忙碌。“誰也不曾料想,我們這個當年入不敷出的貧困家庭,如今月收入近萬元!”姜玉琴說。

磨溝村藉助該鎮豐富的旅遊資源,通過大力實施通道綠化、圍鎮圍村綠化,打造道路微景觀,高標準實施楚漢風格的沿路立面改造,建成旅遊文化長廊,形成了農旅經濟圈。在磨溝村的帶動下侯家坡、劉裴、倉房等村發展旅遊農家樂產業,促進鄉村旅遊與脫貧攻堅、生態建設相互融合。

湯志萍家緊鄰香嚴寺景區,因家裏有四個孩子要上學,原來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村支部在景區門口爲她申請了一個免費的旅遊紀念品銷售攤位,現在除了農忙時間她都在景區門口銷售旅遊紀念品,年均增收15000餘元。78歲的呂中明是村裏的五保戶,妻子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孫女是初中在校生,如果緊靠低保金生活將十分艱鉅,鎮政府與坐禪谷景區協商讓他做景區保潔員,年增收10000餘元。

“像姜玉琴、湯志萍、呂中明這樣的貧困戶,在我們這裏都有掙錢的機會。有能力的政府扶持辦農家樂,其他的或免費提供攤位銷售旅遊紀念品,或到農家樂、景區內務工。確保了每戶貧困家庭都能享受到旅遊帶來的紅利。”磨溝村黨支部書記彭全軍介紹說,目前,村裏有30人在景區就業或從事旅遊服務業,戶均年增收8000元左右。另外,全村已營業的農家樂38戶,總餐位數近2000個,從業人員達120餘人,農家樂營業額增收80餘萬元。

近年來,倉房鎮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優勢,緊盯“貧困戶持續增收”目標不放鬆,探索“旅遊+生態+扶貧”發展模式,以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引導扶持貧困戶從事農家樂經營、旅遊產品銷售、旅遊業務工,實現增收脫貧。

無獨有偶,有“縣城後花園”之稱的毛堂鄉,通過旅遊扶貧,帶動羣衆脫貧致富。

“自從村裏有了遊樂園,天天都有遊客,就像景區一樣,俺們貧困戶也沾了光。現在我又有地租又有工資,一年能掙到2萬多元,真不賴!”毛堂鄉龍泉村貧困戶徐貴裏說起村裏這幾年的變化,特別是旅遊扶貧給自己帶來的好處讚不絕口。

徐貴裏是村裏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四口人,妻子殘疾不能勞動,兩個小孩在上學,家庭負擔很重,生活艱難。這幾年在鄉村旅遊的帶動下,增加了收入,逐漸擺脫了貧窮。家裏購買了新傢俱,還添置了電視機、電磁爐等。

像徐貴裏這樣的貧困戶毛堂鄉還有不少。如何爲這種貧困戶找到出路?毛堂鄉在認真研究後,決定依託“縣城後花園”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走出了一條旅遊脫貧的路子。該鄉引進道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把龍泉村作爲鄉村旅遊基地,歷時六年,將其打造成遠近聞名的農旅融合鄉村旅遊特色小鎮,成功帶動周圍村落村民脫貧致富。從2012年起,道禾公司持續流轉了龍泉村500多畝土地,打造鄉村採摘園,吸引遊客。土地流轉後,龍泉村基本每戶都可享受土地租賃收入,畝均600元。農戶土地流轉後,村民並沒有離開土地,而是由道禾公司聘用,在家門口就地務工,對採摘園進行田間管理,常年在度假村務工的村民年均收入在18000到25000元之間。

與此同時,公司優先安排貧困戶就業,安排其從事度假區保潔、垃圾分類、餐飲服務等工作,保證其獲得最低收入保障。目前,龍泉村16戶貧困戶33人全部在龍泉鄉村旅遊度假村工作,還吸引了附近江溝村、曹莊村、白水河村等57戶貧困戶參與鄉村旅遊,獲得僱工收入。

毛堂鄉還創新鄉村旅遊扶貧新模式,創建“公司+遊樂項目+貧困戶”的旅遊扶貧模式,精心篩選一批受市場歡迎的遊樂項目,與貧困戶合作,運營一批小型遊客項目,由道禾公司統一經營管理,貧困戶持大股,每年分紅,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還可以在項目中從事管理工作,獲取勞動工資。通過這種模式,帶動了周邊100多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

淅川縣集山區、庫區、移民區、貧困區於一體,近年來,淅川縣積極發揮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好山好水好生態的優勢,把旅遊興縣作爲重要發展戰略,引導旅遊全域發展,帶動農家樂、觀光園、採摘園等蓬勃發展,美了渠首也富了羣衆。

截至目前,淅川的休閒農業合作社、農家樂、生態觀光采摘園等旅遊經營單位有500餘戶,旅遊從業人員3萬餘人,吸納貧困羣衆就業7000餘人。

本期《家鄉魅力秀》專題協辦:騰訊雲微看寶寶

騰訊雲微看寶寶爲家長和校園提供人臉識別考勤、視頻直播、校車安全軌跡、數字廣播、作業食譜管理、新聞公告管理、校務管理、家校互動等功能,通過智能硬件+雲平臺的綜合平臺有效的解決了家長和校園的痛點問題。2017年,微看寶寶又在國內率先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校園安全,引領中國校園安全建設從人工看護、刷卡進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全面呵護的“刷臉”時代。最近騰訊雲加大對微看寶寶項目的技術與政策賦能支持,微看寶寶的技術生態圈也變的更加完善,原有技術上的校園安全功能具備了支付應用,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智慧校園生態圈,完成了產業鏈的閉合。

責任編輯:趙欣、本期統籌:吉祥

《家鄉魅力秀》專題報道同步發送多家新媒體平臺,誠邀欄目協辦及直播合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