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楊映月

在中國,可以說基本上有一種親情習慣:照顧自己的孩子所付出的要遠比照顧自己的老人付出的多得多,我們爲孩子的學習、成長、發育、健康、前途等等一系列問題關心備至,從孩子出生直到孩子長大成人,甚至還要繼續照顧孩子的一生,直到自己的生命終結。而我們對老人的掛念,恐怕基本停留在喫的可好,身體是否健康這個程度就停止了。甚至,我們可以長年累月的不回家也並沒有覺得對老人有多麼的殘忍和多麼的如何如之何。

記得有一句話叫做“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每一個人,無論我們嘴上說的如何理解父母對我們的深情,其實,只有自己做了父母后纔有可能理解父母的那份深沉的愛。

對於我們每一位做父母的人而言,孩子是我們的全部希望,是我們生活的方向,是我們不要求半點回報的無私的付出愛的對象——這也是人類的天性。

父母對於孩子的愛的付出,基本上是沒有截留和餘地的100%100的給予。孩子就是他們的全部,所以,她們儘自己所能全部投入;而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僅僅是他們的1/4。因爲孩子還要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顧,有岳父岳母(公婆),有自己的家要照顧,最後纔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講,即使再孝順的孩子,與父母對自己的愛來比較,能夠給與父母的回報也僅僅佔父母給自己的愛的1/4,而通常情況下,我們對於父母的關心根本不可能與父母對我們的撫養付出的愛劃等號的,那麼,我們對於父母的愛的回報率根本打不到1 /4這樣的回報率。

當下,在我們的家庭當中,大多不是一個子女。在這種多子女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子女贍養老人之間的互相付出多少的比較問題:你不管,我也不管;你管多少,我也不會多一點點付出!

關於贍養老人,在我國,目前雖然已經把“常回家看看”納入法律的層面,但,似乎對於現實生活中老年人的孤獨情況沒有什麼大的改觀,我們常常看到的是父母的盼兒迴歸的望眼欲穿和淚眼婆娑渴盼以及弟兄姊妹之間因爲贍養老人而斤斤計較(你管得多,我管的少)。贍養老人,我想,真的是沒必要去對比誰付出的多,如果是對比下來贍養老人,最終受罪的一定是老人,不會有別的懷疑!

贍養老人,“誰孝順是誰的”,與旁人無關,只與自己的一顆良心有關。這一生,我們只轉一次人,投一次胎,你盡了你的孝心,不愧對自己的良心,足以!

贍養老人,不應是我們被動的去接受,從報恩層面來講,應該是我們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從血緣、親情層面來講,那就是一種血濃於水的血脈之情,無關任何的附加條件!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