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彭紹輝一直戰鬥、生活在以紅二方面軍爲骨幹組成的八路軍第一二〇師部隊及以後發展壯大的西北野戰軍部隊,長期活躍在晉西北和晉西南戰場,他的職務從八路軍第一二〇師教導團團長,到晉綏獨立第二旅旅長、抗大第七分校校長,再到呂梁軍區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第七軍軍長,直至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西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可謂是西北野戰軍的虎將之一。等到彭紹輝能追隨毛澤東時,已是3年後的1930年炎夏。

彭紹輝在47位榮獲3枚一級勳章的開國上將中,是唯一與毛澤東同屬湘潭縣的老鄉。他的家瓦子坪距離毛澤東家的韶山沖只有8公里。彭紹輝最初的革命萌動是在1926年夏參加家鄉的農民運動,當時他是農民自衛軍的一名戰士。而他真正具有革命信念是從1927年夏追隨毛澤東之旅開始。當時,正值長沙發生“馬日事變”之後,農民運動處於低潮之際。茫然中,彭紹輝想到了自己崇拜的家鄉英雄、湖南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毛澤東。幾個月前,毛澤東考察湘潭農民運動時到過瓦子坪,在集會上講述農民協會的事情。會下,毛澤東還和彭紹輝單獨交談過,鼓勵他好好幹。“找毛澤東去,到外邊革命去!”這就是時年21歲的彭紹輝的樸素想法。

然而,追隨毛澤東的旅途卻充滿着曲折與艱辛。彭紹輝一路從瓦子坪趕到韶山,又趕往長沙、武漢,卻一直沒有找到毛澤東。畢竟,一個普通農村青年,此時要找到正在祕密策劃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毛澤東,幾乎是不可能的。8月,在武昌街頭走投無路的彭紹輝,報名到湖南軍閥何鍵的部隊當了兵。他心想,這樣既可以渡過眼前的難關,又可以學點本事,將來有機會再去找毛澤東。就這樣,彭紹輝暫時沒能實現追隨毛澤東的願望,也與即將舉行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擦肩而過。然而,他卻很快成爲湘軍獨立第五師第一團團長彭德懷的部下,後來又成爲平江起義的參加者之一,這爲他的革命軍事生涯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等到彭紹輝能追隨毛澤東時,已是3年後的1930年炎夏。這時,毛澤東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彭紹輝則是紅一方面軍第三軍團第五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長,成爲毛澤東麾下的一員年輕驍將。

在擔任第三軍團第一師師長時,不滿27歲的彭紹輝投入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他率部在北線助攻,連續攻克了宜黃、樂安兩縣,並配合主力圍困南豐之敵。此後,又轉戰東線,參加了黃獅渡、邵武、滸灣和豐山鋪戰鬥,出色地完成了反“圍剿”前期作戰任務。後來,在宜黃南部的黃陂戰鬥中,彭紹輝率部繞到敵後,攻打敵第五十九師側翼,殲敵一個旅。在草臺崗地區的霹靂山戰鬥中,彭紹輝揮師主攻,經過20多分鐘的浴血奮戰,紅一師佔領了敵第十一師的主陣地,重傷敵師長蕭乾,贏得了整個第四次反“圍剿”勝利的關鍵之仗。遺憾的是,彭紹輝在率部追殲潰敵時,被敵人的機槍子彈打中左臂,後因藥品短缺,加之傷口感染髮炎,最終不幸被截去左臂。這是彭紹輝在紅軍時期的巔峯之戰。爲表彰彭紹輝的指揮有方和英勇善戰,1933年8月1日,中革軍委授予他二等紅星獎章。彭紹輝從此一戰成名!

擔任紅五軍團第十二軍第三十四師師長時,彭紹輝率部在建寧、將樂之間的光明山阻擊國民黨軍八十八師,因圓滿完成了鉗制任務,他又受到中央軍委的通令嘉獎,再造勝利輝煌。

在江西軍區興國補充第二師,“獨臂”師長彭紹輝積極“擴紅”,爲一線部隊準備、補充兵員,僅用了一個月時間,補充師的兵力就達到5000多人。經彭紹輝訓練出來的紅軍戰士,受到前線的歡迎。 “興國補充第二師”因此贏得了“興國模範師”的稱號。

在擔任紅一軍團第十五師即著名的“少共國際師”師長時,28歲的彭紹輝奉命率部在石城大堖寨一帶設置阻擊陣地,掩護紅三軍團向瑞金轉移。戰鬥中,彭紹輝和師政委蕭華親臨前沿陣地指揮,最終,少共國際師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勝利地完成了阻敵任務。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29歲的彭紹輝調任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參謀長,因與張國燾分裂黨的錯誤進行堅決鬥爭,他差點被槍斃。後被張國燾剝奪軍事指揮權,降職調任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上級政治科科長兼軍事教員。

之後,彭紹輝又出任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參謀長。他又以堅強的毅力和比常人付出更多的代價,協同軍團長陳伯鈞指揮部隊第三次爬越雪山,跋涉草地。在歷時24個月,長途跋涉數萬公里的漫漫征程中,彭紹輝經歷了三個方面軍長征的浴血奮戰和艱難困苦,親歷了紅軍三大主力的勝利會師,見證了紅軍長征勝利的輝煌,成爲先後參加了紅一、紅四、紅二方面軍長征的兩位開國上將之一,另一位是陳伯鈞。

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彭紹輝一直戰鬥、生活在以紅二方面軍爲骨幹組成的八路軍第一二〇師部隊及以後發展壯大的西北野戰軍部隊,長期活躍在晉西北和晉西南戰場,他的職務從八路軍第一二〇師教導團團長,到晉綏獨立第二旅旅長、抗大第七分校校長,再到呂梁軍區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第七軍軍長,直至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西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可謂是西北野戰軍的虎將之一。

1940年春,彭紹輝率新三五八旅參加了晉西北春季反“掃蕩”,堅決阻擊日軍。5月,彭紹輝又率由新三五八旅改稱的獨立第二旅參加了晉西北夏季反“掃蕩”作戰。其部在北線巧妙轉至日軍側後,在五寨、岢嵐間與之周旋,以減輕兄弟部隊的壓力。後由保德南下轉向日軍側翼,殲滅分散孤立據點之日僞軍,最終爲取得夏季反“掃蕩”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1940年8月20日起,彭紹輝率領獨立第二旅參加了百團大戰。至8月底,先搗毀陽方口據點,佔領火車站,切斷同蒲路及寧武、朔縣間日僞軍聯繫。9月,獨立第二旅一部掩護羣衆1000餘人,分段破襲朔縣至懷仁間的鐵路和公路各15公里,擊毀火車1列,並攻佔日軍據點多處。獨立第二旅另一部破壞井坪鎮至鹹遠堡公路和電話線各50餘公里,殲滅日僞軍一部。隨後,彭紹輝部又參加了粉碎日僞軍報復“掃蕩”的戰鬥,殲敵3500餘人,爲取得百團大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1945年,時任抗大第七分校校長的彭紹輝當選爲中共七大代表。出席大會前夕,毛澤東在延安棗園親切接見了他。毛澤東緊緊握着他的右臂高興地對身邊的人介紹說:“紹輝同志是瓦子坪人,是我的老鄉,是放牛娃出身啊!”又對彭紹輝說:“我記得我們在老家見過面。”

彭紹輝也激動地回答:“主席,我記得第一次見到你是在1927年1月10日。當時你回到老家考察農民運動。”

毛澤東說:“你咋有這麼好的記性?”

彭紹輝答:“那時候見到你就像一個大喜的日子,怎麼不記得呢?再說,我有每天記日記的習慣。”

毛澤東笑着說:“紹輝啊,你堅持記日記的習慣好呀!將來革命成功了,這些日記就是不可多得的文獻呀。”

緊接着,毛澤東又詢問了七分校的建設情況,彭紹輝向毛澤東作了詳細彙報。

毛澤東聽後,風趣地說:“孔夫子是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你比孔夫子還高明啊!”

後來,彭紹輝遵照毛澤東的指示,領導抗大第七分校近4000學員和教職員工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和各項工作,在生產上也取得重大收穫。

解放戰爭時期,在呂梁戰役中,彭紹輝率呂梁軍區部隊首戰主攻重鎮兌九峪,以第十一團和第十六團擔任突擊,很快摧毀了敵人的指揮堡。爾後,他又命令部隊以敵指揮堡爲中心,向四面攻擊。經過2個小時的作戰,全殲兌九峪鎮守敵第四十二師1個團和地方武裝共2000餘人,切斷了隰縣和孝義之敵的聯繫。隨後在攻打防守嚴密的隰縣城時,彭紹輝率部先掃清外圍石樓、永和、大寧等各縣守敵,然後以主力猛攻隰縣城孤立之敵。經過4天4夜激戰,我軍全殲守敵第四十五師一個團和地方武裝,活捉敵晉西總指揮楊澄源。攻打晉西北和晉西南的咽喉中陽縣城時,彭紹輝堅決圍城攻城並相機阻援。最終,我軍以連續猛烈攻擊,很快突破敵人的城防,全殲守敵,活捉敵第四十五師少將副師長張居乾,並嚇退了援敵第七十師劉效增所部。兌九峪、隰縣和中陽三戰三捷,使呂梁全區獲得解放。

太原戰役時,在第一階段作戰的東山要點爭奪戰中,彭紹輝率西北野戰軍第七縱隊選擇敵人防禦體系中的弱點和要害,集中優勢兵力,趁着夜暗,快速從幾個方向發起攻擊,不到一天就攻佔了牛駝寨等堅固陣地,打開了太原城東的天然屏障。第二階段作戰,彭紹輝指揮第七軍(1949年1月第七縱隊改稱第一野戰軍第七軍)主力急速渡過汾河,直插小店以北,配合兄弟部隊佔領了太原城北敵外圍陣地,並用炮火控制了城北機場。最後總攻時,彭紹輝指揮部隊由北門攻城,同時配合第十八兵團殲滅東門之敵,而後直攻東大門,爲最終攻克太原這座閻錫山盤踞多年的老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作者:歐陽青 來源:人民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