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初,苏联克格勃的反间谍机关破获了一起前所未有的反苏间谍情报活动。从日本发出,经苏联国土,由远东的纳霍得卡运到苏联西部的列宁格勒,再运到德国汉堡的一只集装箱,货物名称为陶器,而克格勃最后发现,实际上集装箱内装有一整套先进的电子侦查设备,用以自动侦查苏联由东到西铁路沿线的一系列重要的有关核武器生产、运输、储存、部署的军事情报。

克格勃开箱后的照片记录

克格勃查明这是一起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日本和德国情报部门参与的情报活动,但是事发后谁也不肯为这一事件承担责任。

在目前的解密档案上,原克格勃‘苏联国土内反美间谍活动侦察处’处长克拉西里尼柯夫少将曾记录了在他领导下侦破这一事件的详细过程。

1985年深秋,克格勃对外侦查部门通过自己的特殊渠道获取到关于境外间谍机关将利用集装箱对苏联进行间谍活动的情报。

情报很简单,只是指出将有一只装有电子侦查设备的集装箱由日本发出,经苏联转运至西方,只此而已。

而在苏联港口,每天的集装箱有上千只,想从中找出一只可疑的集装箱无异于大海捞针,因为不可能打开所有集装箱的铅封逐个查看。

克格勃侦查人员仔细研究了各类集装箱的外观,分析了对方可能使用的侦查设备及其工作方法、可能使用的伪装方式及同其他上千只集装箱相比可能出现的不同之处,经过长时间耐心的寻找,终于发现一只可疑的集装箱,它的四面都有一个窄小的窗口,估计并不是普通的通风口,仔细观察后发现通过窗口可以看到集装箱里照相机镜头。

而让克格勃侦查人员抓住破绽的是间谍集装箱暴露的特征是序列编号:CTIU—1317221 。不仅其数字排列有差异,制作方法也不同,不像通常那样用白漆写上去,而是印在纸上贴上去,粗看,同用白漆写上去的很相近。

开箱之后,还发现一些印好的带编号的标签,这些备份的标签可保证在使用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在需要时也可以贴在其他集装箱上。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集装箱到达目的地后,再一次经苏联领土反方向运回,贴上已准备好的新标签。

小心打开铅封和集装箱的门,首先看到的是码到顶棚的纸箱,箱内装有装饰用的陶器,看到这些工艺品,谁也不会想到这些货物同间谍活动有关。取出两排货物之后,露出了木制的隔墙。拆去隔墙,人们大吃一惊,这简直是一套奇妙的试验室。根据克格勃专家的结论,这是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的、处于工作状态的设备,其罕见的技术功能使人震惊。该套设备可以发现放射源、记录和积累中子和伽玛射线的强度、频谱组成及总剂量,记录经过的距离、大气压、温度,能准确判定地理坐标,并且沿集装箱经过的地方进行全景照相。

由此可见,这套设备的任务是侦查与生产、储存、运输核材料包括核武器和装备核武器有关的军事目标。

经过对计算机的两台专门制作的执行器里面已经积累的信息分析,计算机可以显示带有坐标系的沿铁路运送的核弹药和弹头、带有核武器的装置及其他放射源的位置。该装置的传感器可以发现和鉴别距其10米以内有防护功能的集装箱内的、1公斤钚核装药的弹头。所有信息记录在有加密功能的磁带里,其容量允许记录0-1000次放射源资料。所带电源可以保证设备不间断工作三个月。

这套间谍设备是1982年生产的,后来又予以改进。所用仪器标有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公司的商标,主要部分是美国公司的产品,如计算机是“NCR ”公司和“RSI ”公司的产品;电瓶是“NP”“MRC ”公司的产品,电池产自“NRC ”和“TNC”公司,这些企业和公司所提供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生产标记。当然,这并不能就说明是这些公司或者他们国家的情报机关参与了这次行动。

是谁制造和拼装了这套复杂而稀有的设备?是谁设计了利用间谍集装箱沿遥远的西伯利亚干线进行侦查行动的计划?谁找的日本发货人和汉堡的收货人?又是谁做出这样冒险的决策?

集装箱的“旅行”由日本开始到德国汉堡结束。集装箱应该是在日本领土上精心伪装和安装的。箱中装有非标准货物:数吨重的间谍设备,安装这些设备需要时间,要有专门的场地以便遭人耳目,需要懂行的熟练人手。

很明显,没有官方的参与或默许是办不到的。但是日本政府对苏联官方就间谍集装箱提出的交涉实际上没有做出答复。日本的集装箱运输公司“CNENPD-MAPY”可以从嫌疑人名单排除,因为它只是将已铅封的集装箱运到苏联港口。

作为中间人和转运人的“TKK ”、“C ·H ”公司也只是接触到已封闭和铅封的集装箱,何况“TKK ”本身也是受害者。但因为由于这一事件给苏方造成了损失(未预见的海关支出。集装箱总站的“多余”工作、集装箱的滞留),苏联当局对“TKK ”公司罚款50万美元。

1987年2月5日“TIOk”公司向日本东京地区法院起诉“C ·H ”公司(发货人)和“MCY ”公司(海关代理和理货员),因欺骗货物中转人并为其带来损失而要求赔偿1 亿日元。

1990年4月,经过三年的审理,该案件以无结果而告终。法院无法找到间谍集装箱的装配和发货人;无法确定集装箱中2/3的陶器是怎样被换成间谍设备的;边防和海关官员怎么能放过这样的货物也成为不可解的秘密。

法庭曾经提到一名叫霍利·卡多罗的人-陶器的实际发货人,他是亚洲马鲁得金运输公司的业主,日本人,50岁,加利福尼亚大学附属商业学校毕业。1968年成为美国公民,住在夏威夷岛火奴鲁鲁市。该人1985年12月6 日和7 日将陶器装入由美国“h ”公司租来的集装箱内,12月9 日用“TKK ”公司提供的铅封封箱,然后集装箱运至横滨港集装箱总站,并经过“MCY ”公司转给“TIlL”公司。

克格勃截获间谍集装箱后,霍利·卡多罗则失去踪影,从地面上蒸发了一样再也无法找到他,无法传唤到东京。克格勃曾试图找到这位在非常关键的时刻消失无踪的人,但未能如愿。

显然,美国中央情报局不会再让他出头露面,这是整个间谍行动的关键环节。只有这一招才会使这一事件在暴露之后无从查找,不了了之。

那么从收货人那一方能否查出线索呢?

W1317221号集装箱的收货人是汉堡的居民,名字是拉曼·格列斯·普莱斯,公开身份是几家小餐馆的业主,但据说经济状况不大好。1985年底为了购买和运输这批装饰陶器,普莱斯向日本C ·H 公司董事长支付了一笔巨款。有趣的是“丢失”装有彩陶的集装箱之后,他并没有去报失和查找。就间谍集装箱一事苏方曾正式向德国当局通报,并要求查明收货人普莱斯的情况,但是迟迟没有回复。

这一间谍故事由于当事人-发货人卡多罗和收货人普莱斯都无从查找,苏联当局只能自认晦气。

后记

1995年原苏联克格勃主席在其著作《克格勃与政权》一书中写到:“旅行的奇异试验室”是美国间谍机关的一次大规模行动,是学者们将其优秀的独特的思想和技术用于间谍工作的一次尝试。如果不是及时为苏联侦查机关侦破,这一行动的结果将是丰硕的。”

克格勃侦查的事实已经证明,该复杂的间谍集装箱行动完全出于美国间谍机关之手,同时有日本、德国情报机关参与。它是设计是一个完美的高科技间谍预案,但在美国有些机构也指出,这是中央情报局失败的杰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