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闊別國家隊四年後,應時任主教練胡進的邀請,郎平義無反顧地歸隊備戰本土舉辦的1990年世錦賽。

這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離隊四年,郎平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訓練,身體狀況不如意,老傷在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右膝關節又剛動過手術。但她還是回來了,只要還有能力,她願意奉獻力所能及的一切。她說,被人需要是一種幸福,被國家需要則是更大的幸福!

1990年,我正在意大利甲A俱樂部摩德納隊打球。那年3月,中國女排出賽美歐五國,她們在瑞士蒙特勒的時候,我們開車五個小時,翻越了阿爾卑斯山,趕到蒙特勒去看胡進。

那時,胡進在執教中國女排,他有意安排我和他的隊員一起訓練,並同韓國隊打了一場比賽,我們很輕鬆地以3:0贏了球,胡進便慎重地提出建議,希望我歸隊,從經驗、技術、作風上帶一帶年輕隊員,一起參加年底的世界錦標賽。

在中國女排的歷史上,老隊員退役後再重新歸隊還沒有先例,但我高興地接受胡進的建議,女排還需要我,認爲我還能爲國家出力,這是一種光榮。

當然,我有一定顧慮,也把我的一些想法坦率地和胡進交談:當時,隊裏有三個主攻手,我擔心她們會不會以爲,請郎平回來是認爲她們不行。我期望胡進首先做好隊員的工作,問題不是她們不行,而是爲了增強實力,帶一帶作風,傳授一些經驗,我這個老隊員哪怕坐在場邊,她們心裏也會踏實點,到緊急時刻需要我去衝一衝,我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這也是我同意回隊的第一層思考。而我的第二層思考是:我在美國生活了一段時間,我知道,要想在美國這樣的社會里成爲一名優秀的運動員是特別難的,因爲,一個人要從小開始學一項運動課目,家裏得花費很多的錢,找教練要花錢,去運動場要花錢,參加俱樂部也要花錢,這筆費用是很大的數字,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是不可能有專門從事體育的條件。

但中國不同,我14歲開始打排球,家裏不用交一分錢,是國家培養了我這麼多年。此外,在我們女排成功的道路上,有許多不爲人知的無名英雄,像老一輩國家女排隊員,雖然她們沒有拿到冠軍,但她們是中國女排的基礎,像鋪路石一樣,我們是踏着她們的路走出來的。

我剛進國家隊的時候只有18歲,那時,隊裏的主攻手是張蓉芳、楊希,爲了培養我,袁指導把楊希從主攻的位置上換下來,當時,楊希是個很不錯的主攻手,很多球迷喜歡她,可爲了培養新生力量,她作出了犧牲。還有我們的老前輩錢家祥同志,他爲女排的起飛做了很多工作,一直到重病臨逝前,他還在爲女排的事業奔波。

所以,只要我還有能力,我就得奉獻力所能及的一切。

4月底,我決心已定,給袁指導打了電話,袁指導反覆地問道:“你真的下決心了?”你真的決定了?我能聽出袁指導的詢問所包含的分量。我說,我決定的事就一定會去做。我能體會,袁指導最擔心的是我的身體、我的傷。1990年初夏,我從意大利飛回北京。扔下行李,就奔漳州女排訓練基地,和隊員們一起摸爬滾打,投入迎接世界錦標賽的艱苦訓練。

應該承認,我重新歸隊,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離隊四年,我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訓練,身體狀況遠不如幾年前,身上又有老的傷病,在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右膝關節剛動過手術,在意大利一位給我治病的大夫聽說我要回國打世界大賽,非常擔憂地告訴我:“你的膝關節不行,我知道你們中國的訓練不像意大利,你一定要注意。”

除了擔心我的傷,更多的朋友,是擔心我的名譽:“郎平,你是‘四連冠’冠軍隊員,又是世界最佳運動員,你光榮退役,這響亮的名聲蓋棺定論了,可你再歸隊打球,假如這次拿不到冠軍怎麼辦?不是沒有前車之鑑,體操王子李寧在1984年的時候多少光榮?1988年沒拿到冠軍,失敗了,灰溜溜的……”

失敗了幹嗎要灰溜溜?排球是集體項目,我回來了,並不能說,女排絕對拿冠軍。我做好了失敗的準備,但不是爲失敗回來的。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結婚了,成家了,退役了,年齡大了,就不可能再打球,其實,國外有許多運動員生完孩子還在破紀錄。古巴隊的路易斯不是有孩子嗎?巴西隊隊員的平均年齡是30歲,她們不是照樣打得很有朝氣?我要挑戰,看我到底行不行。

我覺得,生活也是一種嘗試,不能老抱着舊東西不放。

勞爾1981年就退役了,1988年漢城奧運會,她已經34歲了,可是,當美國女排需要她的時候,她毅然穿上10號運動服,出任二傳手的重任,她對我說:“我一生都熱愛排球事業,參加奧運會是我的夢,1980年美國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我失去了實現夢想的機會。這一次,我雖然知道美國女排不行,沒有拿冠軍的實力,但是,我能參加奧運會就是一種光榮,我能代表美國就是一種光榮!”勞爾的這種精神讓我感動。

小時候,我把能進北京隊當作一種光榮;進了北京隊,我又覺得,進國家隊是一種光榮;進了國家隊,我想,能爲國家爭冠軍纔是最光榮的。剛進國家隊,我是全隊最年輕的隊員,現在,我作爲一名年齡最大的隊員歸隊,我仍然覺得這很光榮。

中國地大物博人才濟濟,而女排還需要我,說明我還有價值。我心裏明白,人活着,被人需要,是一種幸福,能被國家需要,是更大的幸福!1990年世界錦標賽,中國女排在決賽中,最後的關鍵球沒有處理好,失掉奪冠的機會。

在首都體育館舉行發獎儀式,“中國1號”郎平站上亞軍的獎臺,整個體育館響起了久久的掌聲,郎平卻感慨得掉淚了,這是她運動員生涯中最受刺激的一次比賽,爲了這次歸隊,她確實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她的那條右腿,天天腫得像大饅頭,經常要打了針、抽了積液才能上場,每次比賽完畢,她得揹着一瓶冰回去“冰凍”她疼痛難忍的膝關節,主教練胡進說:“郎平在場上的每一次起跳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每一次她都拼出全身的力氣騰躍、扣球。”比賽全部結束,郎平在父親的陪同下才第一次回家。

郎平傾盡全力,發揚了“世界冠軍”的精神,這一切,隊員們都看在眼裏,她的作風、她的爲人,給那時年齡最小的隊員賴亞文留下深刻的影響:“當時,聽說郎平要回國和我們一起打球,我心裏有點緊張,那時候我很小,剛進國家隊,而郎平是全國人民心裏的偶像,我很崇拜她。後來,我們天天一起訓練,我才感受到,她們當年的‘五連冠’是怎麼得來的。”

1990年的世界錦標賽雖然沒有拿到冠軍,但郎平帶來的“女排精神”留在了賴亞文等一些小隊員的心裏。更重要的是,1990年的回國打球,郎平和這個“年齡最小”的賴亞文從此結下了“奇緣”……

特別聲明:本文爲貼吧平臺的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瞭解更多請登錄貼吧app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