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媽媽要注意的幾種新生兒常見疾病

剛出生的寶寶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作爲家長,一定要儘早瞭解寶寶易得的常見疾病,以便出現問題及時應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新生兒的幾種常見疾病,希望家長們有所瞭解~

新生兒肺炎

新生兒肺炎主要表現爲呼吸急促、費力或呼吸不規則、咳嗽、吐沫等症狀,患兒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發青,部分足月反應良好的新生兒可有鼻翼扇動等症狀。常見於母親有急產、胎膜早破,母親或與嬰兒密切接觸的人近期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較高。以瀰漫性肺部病變及不典型的臨牀表現爲其特點,大多數新生兒肺炎是生後感染引起的,稱晚髮型肺炎,主要是家庭中與新生兒密切接觸的成員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後通過飛沫傳播給新生兒;少數是在宮內或分娩過程中感染的。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呼吸窘迫、甚至窒息,嚴重者會因爲缺氧引起大腦損傷,留下永久的後遺症(如癲癇)。

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表現爲出生2-3天時眼白和皮膚髮黃。新生兒黃疸也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治療就可以慢慢消失的。但是,如果出現時間過早或者是持續時間較長,又或者是本來已經消退,結果又重新出現,那麼家長就需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醫。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常見症狀,它是由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引起的。還有一種黃疸是母乳性黃疸,寶寶一喫母乳就會出現黃疸,斷奶後幾天慢慢消失,再喫母乳依然會出現,這時媽媽就要判斷孩子到底是不是病理性黃疸,最好諮詢醫生,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化膿性腦膜炎

臨牀症狀常不典型(尤其早產兒),表現爲面白或青紫,拒乳、反應差、體溫不升或有發熱、哭聲弱或尖叫、雙眼凝視、前囟飽滿,重者出現抽風。症狀類似缺氧缺血性腦病、敗血症,且常與敗血症同時存在。因此疑有化膿性腦膜炎時應及早檢查腦脊液,早期診斷,及時徹底治療,減少死亡率和後遺症。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是新生兒期化膿菌引起的腦膜炎症。這種病常爲敗血症的一部分或繼發於敗血症。但有的患兒無敗血症症狀,而僅有暫時的菌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主要表現先是食慾低下、精神欠佳、發熱(早產兒或病情重也可表現體溫不升)、面白、好睡、黃疸加重、身上有出血點、腹脹及肝脾腫大等。多見於孕母有發熱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濁,新生兒有臍部感染或皮膚膿皰疹、破損等。

新生兒敗血症是指新生兒期致病菌經各種途徑侵入新生兒血循環,並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是目前新生兒期很重要的疾病,其發生率約佔活產嬰兒的1‰~10‰,早產嬰兒中發病率更高。

新生兒臍炎

新生兒的臍帶殘端其實就是傷口創面,很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加上新生兒皮膚屏障功能很差,新生兒臍炎的發生概率很高。而且,新生兒免疫力較差,一旦發生感染可能引發其他身體疾病。

預防新生兒臍炎分爲臍帶脫落前護理和臍帶脫落後護理。在臍帶脫落之前,寶寶的臍帶周圍要保持清爽乾燥,最好是能暴露在空氣中,但天冷的時候還是要穿上衣服若是不小心沾到尿液或污漬,及時用清水進行清理或是讓其自然風乾,但要注意保暖。爲寶寶換尿布時要注意尿布不能覆蓋臍部,要讓尿布在臍部下方,衣服不可過緊,儘量寬鬆透氣;臍帶脫落後,要注意觀察臍孔的滲出液,通常2-3天寶寶臍部就會幹燥,這時可以用75%的酒精棉來清潔臍部。

缺氧缺血性腦病

缺氧缺血性腦病早期主要表現爲過度興奮、肢體顫抖、睜眼時間長,甚至抽風,重病兒一開始可表現嗜睡、昏迷、肢體發軟、前囪飽滿,觸之像面鼓。在患兒病史中常有宮內、產時缺氧,伴有顱內出血等,作頭部CT、顱腦B超、磁共振及必要的化驗等可明確診斷。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缺氧和腦血流量減少而導致的新生兒腦損傷,腦組織以水腫、軟化、壞死和出血爲主要病變,是新生兒窒息重要的併發症之一,是導致兒童神經系統傷殘的常見原因之一。重者常有後遺症,如腦性癱瘓、智力低下、癲癇、耳聾、視力障礙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