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墓志铭系列/不定期更新/细雨丝竹(撰文)|

“你舍不得花钱整形,小三就花你老公的钱整形!”——这是一则医学美容整形外科的广告文案。它好像在宣扬一种价值观:女性必须凭借美貌拴牢男人的心,在此前提下,整容应该成为女性实现自我提升的必要途径。

古人也整形,但理由是却是这样的

韩国整形广告

不知道广大网友如何看待这种营销话术?笔者的观感就是想吐。

也许有人会拿“女为悦己者容”的老话说事,搬出“传统文化”来证明此类广告无可厚非。其实,广义的整形尽管古已有之,但是,其起源、存续却与“以美貌取悦异性”毫无关系。

中国古代整形术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肇始于“食疗”,还没有发展出外科手术、人工材料等技术。据《山海经》记载,古时皮肤长“疣”的人可以去“求如之山”寻求治疗。此山是“滑水”的源头。滑水中生长有滑鱼,脊背呈赤红色,捕捞滑鱼为食,可治愈“疣”病,使皮肤恢复正常。

【《山海经》: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古人也整形,但理由是却是这样的

患白癣的病人怎么办呢?《山海经》告诉古人,可以去历儿山以东十五里的渠猪山,在“渠猪水”中钓些“豪鱼”来吃。这种长有红色嘴巴和红羽毛尾巴的鱼类是祛除脸上白癣的特效药。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多豪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医学美容整形的萌芽,是以治愈那些破坏人体正常外形的伤病、帮助患者修复“常态”为宗旨的。既然孝道要求人们爱惜父母赋予的肢体、皮肤和五官,那么,对于因伤病或发育障碍导致的异常残缺,采用适当的医疗手段加以修补,自然也是孝道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此后数千年的岁月里,这份初心基本不变,医学美容整形始终在《孝经》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规制范围内运转。

其中,因内分泌失调、外伤等因素导致的面部黑色素沉积,症状各异,损坏父母生就的外观,可算是最为轻微的一种“缺陷”。古人主要以药妆外敷法加以矫治。例如孙思邈《千金翼方》收录“妇人面药”方子,主治肤黑、积垢,等等,即“面脂主面及皴靥黑,凡是面上之病悉皆主之方”。配方如下:

丁香(十分)、零陵香、桃仁(去皮)土瓜根、白蔹、白芨、栀子花、沉香、防风、当归、辛夷、麝香(研)、芎、商陆(各三两)、白芷、葳蕤、菟丝子、甘松香、藿香(各十五分)、蜀水花、青木香(各二两)、茯苓(十四分)、木兰皮、本白、僵蚕(各二两半)、冬瓜仁(四两)、鹅脂、羊髓(各一升半)、肾脂(一升)、猪胰(六具)、清酒(五升)、生猪肪脂(三大升)。

将上述药材切碎,用上件猪胰汁把药材渍泡在生猪肪脂里一整夜,再以炭火煎煮“三上、三下”,汤汁经过白芷、黄绵过滤,集注于容器中,即成“面脂”,直接用来敷涂面部即可。

兔唇——唇裂,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残缺。这种缺陷,最晚在晋代已催生出行之有效的整形术。晋代魏咏之(追封“江陵县公”)先天唇裂,十八岁时得到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名医治疗,做了割肉补缺的外科手术,再经过长达一百天的术后休养,在此期间,不能说话、不能发笑,只能喝粥,避免咀嚼。魏咏之承受住这一系列考验,终于痊愈。

古人也整形,但理由是却是这样的

发展到明清时期,我国的传统兔唇修补整形手术已达到“平复无痕”的水平,因而蜚声海外,霓虹人、琉球人纷纷慕名来到中国求医、留学,犹如我们今天满怀憧憬奔赴韩国的整形旅游团。如琉球第二十一代国王尚益天生唇裂,被琉球名医魏士哲(另一说为日本人“高岭德明”)妙手治愈。而魏士哲(或高岭德明)的兔唇修补术,正是从擅长全麻兔唇修补术的福州名医黄会友那里学到手的。

六指——多指畸形,也有相应的整形术加以矫正。据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记载,对于六指畸形,当时已经可以手术切除,术后外敷“生油膏”,待伤口愈合,大部分患儿都不会留下痕迹。大概可称之为“无痕切六指”术,似乎不逊色于现代的“无痕祛眼袋”术。

【原文:六指儿,生下六指者。外科以利刀截一指,外贴生油膏。往往有不见痕迹者。】

古人也整形,但理由是却是这样的

假眼——义眼安装术则是在唐代开始出现。材质还颇为丰富,包括珠子、木头,等等。中唐时期,唐宪宗元和十五年进士赵嘏因故损伤一目,安装了“假珠”为义眼。

【《南部新书》:施肩吾与赵嘏同年,不睦。嘏旧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故施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只眼看花。元和十五年也。】

又如晚唐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少年时代因在武选中受伤,失去一只眼睛,从此用一只御赐的木制假眼取而代之。据说这种木眼还是透明的,能以假乱真。

【《吴越备史》:比唐制,武选以马上击毡,较其能否,有置铁钩于毡杖以相击。宝尝遇此选,为铁钩所摘,一目睛突,宝即取而吞之。复击毡,遂获头筹,授泾原。敕赐一木睛以代之,木睛不知何木,视之亦明,置水中无所碍真睛矣。】

落齿也有办法修补。北宋医书《证类本草》总结了一种假牙种植术,把白锡、银箔和水银合炼出“银膏”,制成假牙,用于填补落齿,非常坚固。托这种技术的福,牙齿脱落者再也不用害怕被别人嘲笑说话不关风、“大牙豁儿”或者“缺牙巴”,也能正常地咀嚼食物了。

【原文:其法以白锡和银箔及水银合成之。亦堪补牙齿缺落,又当凝硬如银,合炼有法。】

甚至因金创伤造成的鼻部残疾也有对症的治疗技术。明代元戴良《九灵山房集》记载,福建万夫长陈君,在战斗中负伤,落下鼻梁残疾,痛不欲生。经名医项昕(字“彦章”,号“抱一翁”)鼓捣一番,居然恢复如初。

【原文:抱一翁者,东嘉人也,今居越江上,姓项氏,名昕,字彦章……闽万夫长陈君,临阵为刀斫其面。疮已愈,而宥与鼻不能循。甚恶,时时仰泣曰:“吾面无完肤,生何以见妻子,死何以见父母乎。”乃拜翁求治。翁命壮士按其面,肤肉尽热腐,施之以法,即面赤如頳盘,左右贺曰:“复故矣。”】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以上整形术的施救对象主要是不同程度的残障者,而不是追求美貌的健全人。古人实施整形手术,并非出于对“完美”的渴望,而是为了恢复“正常”。

关于这一点,接受鼻部整形术的陈君说得很透彻——“吾面无完肤,生何以见妻子,死何以见父母乎”,他只是想以完整的面貌与父母、妻子相见。在古人看来,这是为人子者应当具备的孝道,也是为人夫、为人父者应当履行的责任,无关乎性别。

换言之,假如换作陈君的妻子嫌自己的鼻梁不够高挺丰隆、鼻头不够饱满俏皮,想要整个“芭比软糖鼻”什么的,对不起,没戏。不仅技术水平达不到,首先伦理道德就不容许——鼻子是父母赐予的,又没有发生伤病、残缺,怎么能背弃父母之恩、擅自改造与生俱来的形态?

现代个别渣男不同,古代优质男性并不需要女性整形来取悦自己。譬如“唐宋八大家”之一、名门河东柳氏公子——柳宗元。

古人也整形,但理由是却是这样的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山水美学的代表人物。他爱美吗?当然爱。可是,他朝夕相处的伴侣,亦即他的妻子杨氏(出身弘农杨氏),却一点也不美。据柳宗元亲笔为妻子撰写的墓志铭记载,杨氏非但不美,还是一位残障人士,跛脚,走路一瘸一拐。

【《亡妻弘农杨氏志》(贞元十五年):然以素被足疾,不能良行。】

以世俗眼光来看,杨氏毫无美感可言。不仅如此,她还有一个对于古人来说更麻烦的问题:身体不好,不育。确切而言,是怀过孕,流产了,以后终身没有生育。

【《亡妻弘农杨氏志》:未三岁,孕而不育,厥疾增甚。】

然而,在柳宗元心目中,杨氏就是一位美人。

她美在性情,虽然自幼在娘家备受宠爱,为人却丝毫也不傲慢、不矫情,“小心敬顺,居宠益畏,终始无骄盈之色”,长大后“柔顺淑茂……端明惠和”,与婆婆、大小姑子亲如一家;

她也美在才情,教育程度高,健谈,富有幽默感,“髫稚好言,始于善谑”。和她在一起,生活富于情调,永远乐趣盎然。

柳宗元深爱杨氏。由于杨氏健康状况恶化,为了方便她治病用药,柳宗元情愿陪她回娘家居住养病。

【《亡妻弘农杨氏志》:明年,以谒医求药之便,来归女氏永宁里之私第。】

令人痛惜的是,情深不寿,杨氏以23岁的华年病逝。她短暂的一生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她的生平在外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对于柳宗元来说,那些涓滴小事却是刻骨铭心的宝贵回忆。

柳宗元把自己对亡妻杨氏的无限深情倾注在墓志铭的字里行间,从此终身不娶。尽管后来,有侍妾为他生下儿子,妻子的名分却只能为杨氏一人所享有。

这样的男子,假设谁把印着“你舍不得花钱整形,小三就花你老公钱整形”的DM单塞给他,恐怕是要挨白眼的。

大约在1911年初,美国面部整容医师吉凌汉在上海掀开医学美容整形新篇章,专注面部皮肤修整,包括美白、深层清洁、祛除痘痣等瑕疵、填补麻脸坑洼等。

【汪康年笔记:近有欧妇名吉凌汉者, 初至上海, 自言能为人修治面目, 黑者白之, 污者洁之, 疵点者删之, 麻陷者填之。】

古人也整形,但理由是却是这样的

吉凌汉的医美项目基本没有背离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除痘补坑属于修补缺陷,和《山海经》记载的“已疣”、“已白癣”性质相同,美白、去垢(黑)也是古代中国固有的美容项目。

随着西风进一步东渐,影响由点拓面、由表及里,以塑造美貌为目标的整形术随之吹进国门,传统观念受到有力的冲击。

在近现代医美整容术发展早期,中国相对落后,从古代的整形术输出国变成了输入国。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猫》中写到:“单眼皮是日本女人的国徽,因此那个足智多谋、偷天换日的民族建立美容医院,除掉身子的长短没法充分改造,‘倭奴’的国号只好忍受,此外面部器官无不可以修补,丑的变美,怪物改成妖精。”于是,从小嫌自己“眼皮不双”女主角“李太太”,在接受丈夫“建侯”求婚时提出的第十八项条件就是“蜜月旅行到日本”,“一到日本,她进医院去修改眼皮,附带把左颊的酒靥加深”。

“李太太”、“建侯”一般认为是影射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两位结婚时间为1928年。当然,小说不等于史实,不是说林徽因一定去日本整过容,仅仅是从时代背景来看,1920年代日本的医学整容技术应该领先于中国,因此,小说才设定如“李太太”这样高傲又爱美的精致女性选择赴日整容。

古人也整形,但理由是却是这样的

就在“李太太”去日本蜜月整形的第二年,1929年,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倪葆春教授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开设了整形外科门诊,中国的整形医学开始迅速发展。

1930至40年代,上海、北平、扬州等城市已能实施割双眼皮、隆鼻、磨皮、割酒窝、丰胸、矫正斜视、平复伤疤、修改面部轮廓、削薄嘴唇等整形外科手术,吸引了大量顾客。

到今天,医学美容整形广告随处可见,知名整形医院生意红得发紫——绝非夸大其辞。

个人认为,整容是现代人的自由,不论弥补伤残,抑或改善外貌,都无可非议。只是,如果为雕琢美貌而进行整容,希望那是为了取悦整容者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或挽留某个异性。

借口女人的外形不够完美而出轨的男人,就是人渣。万一与之遭遇,最好不要被本文开篇提到的广告洗脑,要做的是立即让人渣卷铺盖,滚出户——最好还是“净身”的,哈!

主要参考资料:史常永《再话兔唇修补术及整形史小议》(原载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年第5期)、曾繁花《近代医学整形技术引发的身体观念变迁》、《中国整形美容外科的历史和发展》(作者暂不详)、亓发芝《近代中国整形外科的起源》(原载于《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刘德荣《福建医学发展史略》(原载于《福建中医学院学报》),古籍《柳宗元集》、《山海经》、《千金翼方》、《证类本草》、《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晋书》、《南部新书》、《吴越备史》等。

作者简介:细雨丝竹,又名浅樽酌海、井飞鸟,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金融从业者,文史控、推理迷、言情痴、考据癖。长篇小说《神探王妃》、长篇历史散文《鱼玄机》(笔名“浅樽酌海”,已签约出版,继续创作中;前者部分连载于晋江)。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古人也整形,但理由是却是这样的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古人也整形,但理由是却是这样的

古人也整形,但理由是却是这样的

取长安还是取洛阳?隋末一道连错两次的选择题

古人也整形,但理由是却是这样的

袁绍的军队为什么吃桑椹?是因为没粮食吗?

古人也整形,但理由是却是这样的

只有不懂历史,才敢轻言《水浒传》“歧视”妇女

古人也整形,但理由是却是这样的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