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鄂尔多斯草原南端,有一条蜿蜒的河流,它源于陕西西北定边县境内,流经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然后从巴图湾村东折流入陕北境内,与响水河汇合后向东南方向流入黄河的支流无定河。在地层松散的毛乌素沙漠上,冲刷出一条宽阔幽深的“U”字形河谷。这条河流就被称为萨拉乌苏河。

萨拉乌苏,蒙语的意思是黄色的水。就是在这条河流一带,曾经是古老而灿烂的鄂尔多斯文明的发祥地。

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至少有45种以上,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化石之乡”。这些萨拉乌苏文化遗物和共存的动物群表明,萨拉乌苏河一带,曾经有很多的淡水湖,那里水草和森林茂盛,成群的动物活跃其间。生活在河湖两岸的“河套人”就是在这样水草丰茂的地方创造了自己的文明。为人类的历史的发展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本土学者杨道尔吉长期致力于北方草原文化的研究及创作,他将通过系列文章来为我们释读关于萨拉乌苏河的科学研究史。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二十)

作者/杨道尔吉

作为另一处重要的古人类发现地,周口店对于萨拉乌苏河来说,可以是一座灯塔式的座标。周口店遗址从1921年发现,经过了1921年至1923年初掘; 1927年至1929年正式发掘; 1930年至1937年的持续发掘,这样的长过程。

萨拉乌苏河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工作集中在1922年至1923年。此后相隔33年才又有人去调查。

当萨拉乌苏河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相继发表时(1924年~1928年),周口店遗址的轰动还在酝酿之中,悄悄地萌动。而当成果丰硕的周口店遗址甫一绽现,人们是否会把萨拉乌苏河渐渐淡忘了呢?

也就在1929年的夏秋之际,德日进和杨钟键考察晋陕—西北新生代地层和哺乳动物化石,途经萨拉乌苏河,他们策马远眺,而没有深入到河湾里去观察。

1929年12月,当裴文中找到那颗人头盖骨时,杨钟键和德日进也都在北京,他们和裴文中在同一个研究机构工作,这个机构叫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丁文江担任名誉主任,步达生担任学术顾问;杨钟键任副主住,主持工作;聘德日进为地质调查局荣誉顾问兼新生代研究室古生物学(不含人类)研究员,裴文中也是研究员,还有更年轻的技师贾兰坡(22岁)。贾兰坡在他的自述著作中,称德日进为“最敬爱的老师。”

萨拉乌苏河没有再迎接到德日进的到来,而德日进也因为种种的原因,徘徊在中国与法兰西之间。

1924年10月,德日进曾回到过巴黎。同年11月,里昂地区的教区总监召见他,把罗马耶稣会总教主签署的文件拿出来让德日进阅读,该文件包含6条,其中有永不说(或写)反对原罪的保证等等。德日进意识到:自己既要探索科学又要坚持宗教信仰理念不变,唯今只有向教会做出妥协,同意选择被“流放”到中国!于是德日进于1926年4月又一次离开法国,于1926年5月底到达上海,6月初抵达天津。继续在北疆博物院工作。1927年初,德日进写信给罗马总主教,提出自己愿意作为游方牧师,在中国待18个月研究古生物,然后回巴黎待6个月进行分析,得到同意的答复。1927年8月他乘船回法国,直到1929年3月又来中国。

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继续进行。中国的年轻学者在实际工作中迅速成长,很快就能独挡一面了。在周口店龙骨山猿人洞的上面,在山的最顶端的石钟乳洞,即山顶洞中,1933年有新人阶段的化石人骨出土,被称为山顶洞人。

1935年,裴文中前赴法国从师步日耶攻读旧石器时代考古,周口店遗址的考古工作交由贾兰坡负责,又有多项重大的考古发现。

现在,我们可以标列:

(1)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直立人”,距今71万年至23万年;

(2)萨拉乌苏河的“河套人”,距今14万年至7万年;

(3)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山顶洞人”,距今3.4万年——2.7万年。

1950年,龙门书局出版了贾兰坡的三本系列小书:《中国猿人》、《河套人》、《山顶洞人》。这是截止到1950年,在中国发现并确证的三大旧石器时代古人类。

〖待续〗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十九)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十八)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十七)

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

鄂尔多斯发布

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