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蒋介石对于“什么都敢说的胡适”一直是充满矛盾心理的,传统文化底蕴偏弱的胡适却是当时中国人西学造诣的翘楚。胡适主张社会包容和改良,而鲁迅则全力激发民众转向了激烈的阶级斗争,以至于近代一些学者认为:这位号称“国民性改造运动旗手” 的许多过激思想与言论,成了后来极端暴力思潮的海洛因。

骂胡适最厉害的莫过于“随时逮谁骂谁,到处传播仇恨”的鲁迅先生。面对鲁迅无数次挑起骂端,胡适表现出大师应有的宽容和大度。他认为:鲁迅只知道发脾气打破东西,而从不管理性建设,心中徒有一腔愤怒,发泄完了事。

这两位无论个性还是政见都有较大差异,比如在如何推进社会民主政治进程问题上,胡适主张民主政治关键是先动起来,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对于当权者的错误决策,他不仅敢于批评,而且还不厌其烦地给政治人物写信要求他们改变。而鲁迅则不然,是要放把火烧毁“铁屋子”。烧了以后怎么办,不知道!他也从不管后事。

在骂声中成长的自由心灵——意见领袖胡适被骂的背后


胡适主张社会包容和改良,而鲁迅则全力激发民众转向了激烈的阶级斗争,以至于近代一些学者认为:这位号称“国民性改造运动旗手” 的许多过激思想与言论,成了后来极端暴力思潮的海洛因。

鲁迅骂改良主义者胡适最起劲,骂胡适是黑势力的帮凶,“能言鹦鹉毒于蛇”、“好向侯门卖廉耻”……但鲁迅又不得不承认“胡适是一位荷戟独彷徨的斗士”。但是胡适也曾为鲁迅说过一句话,“鲁迅是我们的人”。他是从超脱的层面,将鲁迅看成与他一样,是个纯粹的个人主义者。

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有一次当面顶撞蒋介石,并踹了蒋介石一脚, 有可能被治罪,胡适冒着巨大风险为其鸣不平,他发表文章说:“如安徽大学的一个学长,因为语言上顶撞了蒋主席,遂被拘禁了多少天。他的家人朋友只能到处求情,决不能到任何法院去控告蒋主席。只能求情而不能控诉,这是人治,不是法治。”但是,鲁迅却抓住文中几次出现的“蒋主席”字样,就奚落胡适一番,说胡适是“软骨头”。胡适真的是鲁迅所说的“软骨头”吗?

在骂声中成长的自由心灵——意见领袖胡适被骂的背后


胡适没少挨鲁迅的骂,世人皆知。但是很少人知道胡适经常被当权者蒋介石痛骂,只不过后者都是在日记里发泄而已。尽管蒋介石待胡适一直不薄,有一次甚至让宋美龄亲自下厨给胡适以家宴的特殊款待,但是胡适依然只要发现政府的问题,就会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毫不顾及情面地对蒋介石加以批评,即便老蒋过 70 岁生日时,别人都说些祝寿的话,唯独胡适不合时宜地在那天还给老蒋提意见。他借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故事,提醒蒋介石用人不疑,不要事事大权独揽,要做一个“无智而能御众智,无能无为而能乘众势的元首”。

胡适无数次在发表的文章中点名批评蒋介石。而蒋介石经常被胡适的言论刺激得无法入眠,多次在日记里记载,“需要服药后方可安眠”,“我不知其人之狂妄荒谬至此,真是一狂人”。蒋介石在日记中骂胡适的内容较多,还显示出对胡适的不满逐步升级,日记中所用词语从“狭小妒忌”、“甚觉奇怪”到“猖狂”、“狂妄”,最后骂胡适为“胡说”、“狐仙”、“无赖”、“可耻”、“可耻之极”、“政客”、“无耻政客”、“反动派”、“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用词之严厉在其日记中罕见。只有在胡适去世后,深爱其才的蒋介石才在日记里出现了对胡适较为公允的评价,“盖棺论定。胡适实不失为自由评论者,其个人生活亦无缺点,有时亦有正义感与爱国心”。但是还稍有怨气地点出胡适的最大不足:“惟其太褊狭自私,且崇拜西风,而自卑其固有文化,故仍不能脱出中国书生与政客之旧习也。”

在骂声中成长的自由心灵——意见领袖胡适被骂的背后

正如蒋介石所言,胡适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熏陶,对于传统文化不知学修、无从领悟,一味迷信西方文化。他力推的白话文运动, 现在回头来看,非但没有促进社会进步,反而造成中国文化的一次大倒退, 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就此开始加剧失落,造成日后国人鲜有可以读懂古文, 传承五千年来的中华道德文化,整个国家民族集体开始离典背祖,离道失德。

胡适还有个特点,非常自信,表现欲极强,什么都敢说,不懂的也敢说。不识京剧神韵的他,有一次居然建议京剧以后在表演骑马时,应该牵一匹真马上舞台,被黄侃当场反驳嘲笑,“武松打虎是否需要上台一只真虎”,这也成为其不懂传统文化的笑柄。

蒋介石对于“什么都敢说的胡适”一直是充满矛盾心理的,传统文化底蕴偏弱的胡适却是当时中国人西学造诣的翘楚。偏爱传统文化的蒋介石自然对西学家胡适很多观点不以为然,但是蒋介石的高明之处是, 他从没有完全排斥胡适的建议和观点,甚至从不把日记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带到政事处理中去,情绪与理智分得非常清楚,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包容度。胡适从 20 世纪 20 年代就开始骂老蒋,骂着骂着就当起了蒋介石政府的高官,在多次盛邀下,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

1938 年因中国抗战需要,出任驻美国大使。抗战胜利后,1946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来蒋介石甚至准备让胡适出来做总统。

胡适从不主动出阁入相,贪求官位功名,多次拒绝当局的从政邀请, 表现出了一位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1933 年,他被盛邀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而他的朋友如傅斯年等纷纷入阁,但胡适婉言拒绝,他说:“我所以想保存这一点独立的地位,决不是图一点虚名,也决不是爱惜羽毛, 实在是想要养成一个无偏无党之身,有时当紧要的关头上,或可为国家说几句有力的公道话。一个国家不应该没有这种人;这种人越多,社会的基础越健全,政府也直接间接蒙其利益。”他立志:“为国家做一个诤臣,为政府做一个诤友。”

胡适的一生私生活很检点,心仪“高富帅”胡适的美女如云,胡适却很少绯闻,他与糟糠之妻江冬秀携手走完人生路,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里的“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来,蒋介石给胡适的挽联就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终其一生,胡适都在骂国民党,而且多次直接指名道姓骂蒋介石, 这一点鲁迅都不如胡适,鲁迅骂蒋大多是指桑骂槐的,多用晦涩的隐语, 还不断换笔名。

胡适一直是一位独立思考者,当很多人为“五四运动”鼓与呼的时候, 他敢于质疑,他认为“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项政治干扰,是新文化运动的终结。他对待异己却抱着宽容的态度,与其政见严重相左的陈独秀一生四次被捕,胡适都不遗余力积极营救。在陈独秀因为嫖娼被北大辞退后,胡适坚决反对,他甚至预言:你把他的主业断了,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干什么。(果然陈独秀不久成立了共产党。)胡适的宽容性也使得他获得广泛赞誉,很多社会名流都喜欢使用“我的朋友胡适”这句话,以成为胡适的朋友为荣。

一生奉行自由主义、独立精神的胡适,以极其温和的态度坚持了 60年,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而那个时代又以极其包容的胸襟默许这样的批评见诸传媒,甚至默许其直指当政者的鼻脸。这样的 60 年,对胡适来说,是个奇迹,然而,对那个时代来说,何尝不是奇迹!胡适成就的人格力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有口皆碑的。正如历史学博士李冬君所言,“胡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典型,即以个人主义者的身份在中国如何做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如何既批评执政党而又与其政府合作,既为国家服务而又不放下个人主义立场”。

独立、宽容、自由、多元,是胡适自由主义的关键词。没有制度上的宽容,这个社会不可能有自由,任何个人也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历史学博士张宏杰告诉我们,胡适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十分罕见地克服了急切心理和一元化倾向的人。在民国的知识界,胡适是坚守民主宪政理念最为持之以恒的一个。胡适的心愿是在中国建立起一个宪政民主的国家,只是他至死也没能实现这样的梦想。

虽然他推崇的自由主义渐进式改良社会的主张到处碰壁,但仍然始终不渝地坚信人类永远不能掌握终极真理,任何一种“主义”不可能永远正确,包治百病。唯有从解决具体的问题入手,一点一滴地进步,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改良与向善。

解读胡适那原汁原味的、闪烁着民族精英智慧与才华的思想,令我们眼前一亮,充满遐想……胡适等一大批灿若星辰的大师们渐行渐远, 但他们的思想却永远照亮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