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袁崇煥並不屈從魏忠賢,遭到了魏閹的排擠和打壓。不可否認,孫承宗倒臺後,袁崇煥曾爲魏忠賢修生祠,尋求支持。

向敬之

1

明天啓七年八月二十四日,十七歲的信王朱由檢撿漏登基,是爲崇禎帝。

但是,這位君臨天下的朱皇帝,卻不敢睡上紫禁城的龍榻,不敢喫御膳房的食物。他每天辦完朝政,就趕緊回到原來的信王府。他在宮裏,只喫着從家裏帶來的乾糧茶水。

因爲,他害怕魏忠賢對其陷害。他認爲魏忠賢害死了他的皇兄天啓帝。雖是猜測,但有佐證。天啓帝的張皇后及嬪妃懷孕,被魏忠賢及其姘頭客氏使壞而流產。天啓帝絕嗣,魏忠賢使壞是事實。

崇禎嚴懲魏忠賢,怎容他帶走翻身的資本?

《江山風雨情》中的陳道明版天啓帝和李丁版魏忠賢

甚至,他還記得七年前,即萬曆四十八年八月,其父皇太子朱常洛有命繼位,成爲明光宗泰昌帝,做了一些撥亂反正、廓清陳弊的好事,但很快被寵妃李選侍指使當時還叫李進忠的魏忠賢進呈紅丸,自稱仙丹,實則“通利藥”(大黃),一晝夜連瀉三四十次,衰竭而崩。

朝野上下,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這是魏忠賢專斷國政時的現實。士大夫稱其九千歲,阿諛者更是對其行五跪九叩禮,稱其爲九千九百歲。一個太監能此般與萬歲天子相媲美,足見其權勢到了巔峯。

崇禎帝即位,雖然憎恨魏忠賢,但還對其畢恭畢敬。

他害怕魏忠賢廢黜自己,主動示弱,麻痹閹黨。

即便有言官不怕死,彈劾魏忠賢,崇禎帝也是隱而不發,使魏忠賢認爲自己徹底震懾了新皇。

殊不知崇禎帝一旦坐熱了龍椅,採取民間力量攻擊魏忠賢,並挑動閹黨內部矛盾。果然,崇禎帝在天啓七年十一月,突然對魏忠賢發難,稱嘉興貢生錢嘉徵彈劾魏忠賢十大罪:一與皇帝並列,二蔑視皇后,三搬弄兵權,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無聖人,七濫加爵賞,八掩蓋邊功,九剝削百姓,十交通關節,打得放鬆警惕的魏忠賢束手無策。

舉報信是一個千里之外的小人物寫的。崇禎帝高度重視,對魏忠賢的清算開始了。

魏忠賢閹黨集團人員衆多,但內部矛盾重重。

像魏閹在朝堂的頭號走狗馮銓,與魏忠賢養子、“五虎”之首崔呈秀,也是撕咬不斷。

崇禎帝利用魏閹集團狗咬狗,坐實魏閹罪證。

魏忠賢認罪,被崇禎帝貶至鳳陽守陵。

行至半途,崇禎帝的錦衣衛來了,稱魏忠賢豢養死士,逮捕回京審判。

魏忠賢投鼠忌器,畏罪自殺。

繼而,崇禎帝迅速清洗魏忠賢餘黨,做成逆黨大案。

此案可見,雖然太監做大做強,但是皇帝還是有聯合文官集團,利用專制制度反戈一擊。

2

在皇帝雷霆震怒時,來不及反攻的魏忠賢,趕緊疏辭司禮監及東廠總督職務,以及各種爵位、誥券田宅。

崇禎帝責成吏、戶、工三部查收魏忠賢產業,但不滿足,批示:“魏忠賢着內官劉應選、鄭康升押發鳳陽看守皇陵,籍其家。”(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三《魏忠賢謫鳳陽》)

崇禎從潛邸帶進紫禁城的貼身太監徐應元,曾得魏忠賢的好處,爲魏閹分解。

崇禎嚴懲魏忠賢,怎容他帶走翻身的資本?

《誰主中原》聶遠版朱由檢和王剛版太監魏忠賢

崇禎大怒:你這個奴才竟敢與奸臣私通,鞭笞一百,發配南京。

魏忠賢罪責難逃,於是除了帶着浩浩蕩蕩的千人隊伍,還裝載了四十輛金銀珠寶。

計六奇說:“忠賢遂將珍寶四十輛、馬千匹、壯士八百行。”

一個被押解流放的戴罪之身,竟然還有如此大的陣勢?這讓人不得不生疑,崇禎帝是要扳倒他,還是要讓他保持勢力,成爲心腹大患?

魏忠賢真有千萬兩黃金白銀嗎?已無法重新清點。計六奇不在現場,崇禎帝也沒有留下準確的大數據。

魏忠賢的財物應該不少,賣官鬻爵,侵佔公帑,黨羽孝敬,百官送禮,天啓皇帝對他這樣那樣的賞賜,以及他順手牽羊在宮中順走的,說得清說不清的都無疑是一個鉅額數字。

崇禎即位,內憂外患,面對着兩場大戰,正需要龐大的軍費,但爲何對於傳說中的魏忠賢財物“千萬兩黃金白銀”,沒有真實記錄呢?

魏忠賢倒臺時,生於1622年的計六奇只有五歲。他所記的魏忠賢“珍寶四十輛”,無疑是民間傳聞、道聽途說。魏忠賢帶着龐大的隊伍南下,雜七雜八的衣物、食物也不會少數。明亡後,計六奇曾記載李自成曾在京城搶了“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伯兩,鐫有‘永樂’字”(《明季北略》卷二十),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那又怎遑論再往前二十二年的魏忠賢財物好多好多呢?

當然,魏忠賢的財物,明清之際另一個史家談遷在《國榷》卷八十八中也記載:天啓七年十一月甲子,崇禎在諭旨中寫道:“朕思忠賢等不止竊攘名器,紊亂刑章,將我祖宗蓄積貯庫傳國奇珍異寶金銀等,朋比侵盜幾空。”這與《明□宗□皇帝實錄》卷三所載大致相同。

這也是崇禎帝的猜測。具體多少,還是一個未知數。

既然崇禎清楚魏閹鉅貪,自然要責成專人查收,而絕不會查抄一半而姑息一半容其帶走。

3

崇禎帝既然近乎復仇地處死魏忠賢,甚至派出內官押解和錦衣衛監視,就不可能讓他夾帶千萬巨資和帶走八百死士。

遺憾的是,被草根學者計六奇渲染,也就成了一份民間傳說的傳奇。

不僅如此,就連與明爲敵的清太祖努爾哈赤,也被傳聞死於魏忠賢之手。

這是典型的誇大閹黨之功的牽強之詞。

努爾哈赤死於天命十一年八月。是年正月,他率兵攻擊寧遠城,遭遇寧前道袁崇煥率滿桂、祖大壽誓死抵抗。袁崇煥憑藉從西洋引進的紅夷大炮,擊潰後金大軍。傳聞努爾哈赤被大炮擊中,身負重傷。

崇禎嚴懲魏忠賢,怎容他帶走翻身的資本?

努爾哈赤畫像

但此事,卻是很難成立的。一、努爾哈赤作爲一國之主,年近古稀,還要去前線衝鋒陷陣嗎?二、若努爾哈赤沒有衝鋒陷陣,難道其專門把中軍大帳射在敵軍的大炮射程之內,嚴重缺乏軍事頭腦?三、努爾哈赤敗退後,還親率大軍征戰蒙古喀爾喀部,難道是帶着重傷遠征,準備死在征程上?

努爾哈赤應該死在年邁體衰、疽瘡復發之上。當然,寧遠之敗,敗在一個無名之輩袁崇煥手上,少不了讓他這個常勝將軍懷恨在心,急火攻心。

努爾哈赤之所以敗在寧遠城下,是因爲聞訊明經略大學士孫承宗遭魏忠賢陷害免職,於是西渡遼河,攻擊寧遠。新任經略高第和總兵楊麟擁兵山海關,不去救援,而以書生報國的袁崇煥率將士,誓死打響寧遠保衛戰。

袁崇煥深得孫承宗賞識和重用。可以說,沒有孫承宗的力挺,袁崇煥早已被邊緣化。天啓二年,袁崇煥力主堅守寧遠,遭到了曾倚重自己的兵部尚書兼遼東經略王在晉,及監司邢慎言、張應吾的極力反對。袁崇煥越級向首輔葉向高聲辯,是時任皇帝欽差加太子太保孫承宗力排衆議,支持了袁崇煥固守寧遠的主張。孫承宗不但倚重袁崇煥,並派悍將滿桂協助他守城,給他提調諸將權力。

不可否認,孫承宗倒臺後,袁崇煥曾爲魏忠賢修生祠,尋求支持。但是,袁崇煥並不屈從魏忠賢,遭到了魏閹的排擠和打壓。寧遠大捷後,明朝滿朝歡喜,論功行賞,魏忠賢只給了袁崇煥一個正四品的右僉都御史。按袁崇煥當時爲按察使的品級,這也是加了一兩個等級。而滿桂被擢升爲都督同知,加左都督,官至正一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