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人、白人之間的種族歧視問題真的非常嚴重嗎?作爲一個曾在國外生活過8年的中國人看來,其實還好。除了極個別繁華大城市偶爾爆出這種新聞,多部分地區的美國民衆還是比較友善的。

畢竟美國的規章制度中有明確規定:不可以觸碰種族歧視的底線,哪怕是那些極端的種族文化熱愛者,也不敢在明面上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否則後果自負。

踏入了2019年後,種族問題又一次在美國掀起了熱潮,知名品牌Gucci公開發布了涉嫌諷刺黑人的毛衣。美國當紅女歌手水果姐凱蒂佩裏,也因個人品牌鞋子的問題,引發了黑人們的牴觸。而一位美國諾貝爾獎得主,甚至公開發表自己的言論:黑人智商先天比白人低。但這段話,其實是被斷章取義後的產物。

凱蒂佩裏和她的鞋

追溯起歷史,他的言論並不是沒有道理,世界上有一小部分文明(比如部分黑人的確、民族部落)是從原始文化直接跳入現代文明的,而原始文化對於大腦的開發程度並不高,所以導致黑人思維方式,陷入了斷裂期。並不是他們天生愚笨,而是過度的文化衝擊導致了他們與其他種族形成了較大的智商差異。

摩根·弗里曼

美國的知名黑人演員摩根·弗里曼,他最爲人知的作品就是《肖申克的救贖》。這位老牌明星,經常在好萊塢電影裏扮演上帝的角色,更是演繹得惟妙惟肖。畢竟黑人進入現代文明的時間較短,所以長相接地氣、原生態,比白人更適合演繹這種角色。

黑人的智商有高也有低,那麼如何從外貌上區別黑人的智商水平呢?大部分黑人中,膚色越淺的黑人越聰明。雖然說很多黑人的行爲被社會所不齒,但也有不少黑人雖然智商不高,但談吐幽默、善良也沒什麼心機。我的朋友小敏生活在密歇根州的一個小城市阿爾比恩,那裏居住者一個博學多才,非常善良的黑人慈善家,幫助過上千個學生,他的膚色就偏淺。

美國阿爾比恩市的知名慈善家博納先生

真正的美國本土人眼中的黑人、白人和他們的對於種族文化的認知視角是什麼樣的呢?關於他們的歷史,自己又有着什麼樣的見解?

曾經在大學裏選修過一門課叫"社會學與社會公平",這門課的教授是一個精明的黑人老太太,在學校裏也算是"德高望重",就連教科書也是她自己編寫的,每個禮拜,學生們都要閱讀她的作品並回答後面的三個問題。爲了防止大學生們選修完這節課將課本租給別人,她特意修訂了三個版本的教科書,每學期教科書都要換一個版本,這樣一來作品的銷量就會不斷增高了。

美國中密歇根大學的黑人教授

學期結束後,這位黑人教授給幾乎所有的黑人學生都打了A的高分,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和白人們都是B或C,唯獨一箇中國女孩拿了A。因爲有個小黑妹與她聊天時,無意間透露出自己美完成作業,老師也給了滿分,她用這個理由去辦公室質疑教授纔拿的A 。

黑人們不是省油的燈,但白人們更不好惹。出身貧寒的美國總統林肯是一位仁慈、正直的總統,他在當年毅然決然廢除了黑奴制,但當時支持林肯主張,要求廢除黑奴制的那些美國上層人士,並不是因爲同情黑人才去扶持林肯,歸根結底,是因爲當年北方工業發展需要很多勞動力。

工業時代是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讓那些在南方種地的黑人們來北方工廠工作,既可以推動經濟發展,又給白人們在黑人那邊爭得了一個好口碑,何樂不爲呢?

如果不是上層人士出於長遠角度的考慮,他們怎麼會站在道德制高點去爲黑人做事呢?和林肯一樣富有同情心的白人,並不是多數。大部分人還是打着爲別人好的名義,給自己謀利罷了。當然,白人同樣也爲社會帶來了科技進步的動力,促進了美國的經濟發展,也不能否定他們的功勞。

黑奴制雖然被廢除了,但多數白人骨子裏還是嫌棄黑人的,大部分人只是敢怒不敢言。黑白平等,從1862年林肯簽署《解放黑奴宣言》走到今天,整整耗費了157年。這些年來,無論是明星還是平民,美國的黑人們一直在爲他們的權力爭鬥,生生不息。

黑人中傑出的人才例如喬丹、邁克爾傑克遜、奧巴馬等等。都是在各行各業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才,正是因爲他們的優秀,黑人們遭受的不公纔得到伸張。畢竟只有優秀的人說話,纔有分量。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哪怕是廢除了黑奴制,多數黑人也得不到公正的待遇。

在一個世俗的環境中,女人不結婚生子,婚姻不美滿會被周圍人歧視。男人沒錢、沒權和社會地位也會受到歧視,世界上的所有人,無論男女都有着自己的焦慮,更何況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男人女人了。

在一個相對來說平等的年代,種族歧視這種陋習,無論是道德上還是社會發展上都說不過去。當然,無論您是強者還是暫時處於弱勢羣體,最終具有發言權的還是那些優秀之人,所以何不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