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作爲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女文學家,李清照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的詞在前期多以描寫其悠閒的生活爲主,許多閨房詩詞以感情細膩、辭藻清麗而聞名一時,這與她前期優渥的生活是分不開的。她自出生之後便有着得天獨厚的家庭條件,父親乃是禮部員外郎,母親又會寫詩詞,家中有很多書籍,李清照自幼便生活在書香門第。

在李清照長大之後,展現出了驚人的才華,十六歲時便寫出了《點絳脣》《蹴罷鞦韆》,這時的她已經在京城有了很大的名氣,甚至連大詩人蘇軾都對她讚賞有加,而李清照也‘開始有了才女之稱

然而李清照的人生跌宕起伏,苛苛砍砍,磨難不斷,使她的一生分成了四個階段:

婚前 婚後 南渡 亡夫

李清照十八歲之時,一次偶然之間遇見了趙明誠,在那時趙明誠已經很欣賞後者,而李清照正是情竇初開,嚮往愛情的年齡,於是兩人在相識不久之後就暗生情愫了。

兩情相悅之下,可他們的愛情卻並不太被雙方家長贊同,但也沒有反對。於是兩人便很簡單的成婚了。

婚後

兩人成婚之後,彼此相敬如賓,整日裏吟詩作詞,非常恩愛。

可惜好景不長,在李清照二十歲之時,也是兩人成婚兩年之後,趙明誠出任,在兩人的依依不捨之下,最終還是分開了,從此兩地相隔。

李清照依舊留在京城,兩人相距千里,每日裏對丈夫日思夜想,創出了《一剪梅》以示思念之情。

後來因朝廷的原因,父親李格非被列入元祐黨籍,最終李格非回到了老家明水便再也沒有回到過京城。

但在崇寧二年,也就是1103年,庚寅詔禁止元祐黨子弟居京,李清照也不得不離開京城,和父母一起生活。

又過了三年,蔡京爭權失敗,朝廷廢除了《元祐黨人碑》,李清照與趙明誠又在京城相聚。

然而上天如同在捉弄李清照夫妻二人一般,蔡京復職,趙明誠的父親被捕釋放,兩人便直接搬去了青州。

並命其居住的地方爲“歸來堂”,從此李清照字號“易安居士”

1127年,金兵攻入青州,而李清照無法保住兩人這些年收藏的心血,只拿了一些重要的東西開始了獨自逃亡,幾年間顛沛流離,甚至有好幾次都差點落入金兵之手。

李清照的一生到底有多麼悽慘?

南渡

1129年2月,王亦叛變,趙明誠臨陣脫逃,使得李清照感到羞愧,從此兩人的感情出現了裂痕,關係變得疏遠起來

於是兩人開始了逃亡,一路逃到了烏江。這時李清照想起了項羽寧可一死也不願過江東的英偉事蹟,心中升起了感慨,創作出了《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

死亦爲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聽到妻子的話語,趙明誠爲自己的臨陣脫逃的行爲感到自責,至此使其抑鬱成疾,最後染上重疾便一病不起。

沒過幾年趙明誠就死了。

亡夫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開始了無依無靠的生活,顛簸了一段時間之後,認識了張汝舟。剛接觸時張汝舟表現的像個君子,對李清照很好,然後婚後卻是直接大變,原來她接觸李清照,就是爲了得到後者身上的財寶而已。

後來因張汝舟太過得意忘形,將自己在科舉之時作弊的事情告訴了李清照,後被李清照給揭發,報給了官府,可當時的法律規定,妻子告發丈夫也是要坐牢的。

李清照爲了早日擺脫噩夢,寧願坐牢,也堅持去朝廷告發了張汝州,最終李清照離婚成功,但也因此被收監關押,後來經過親友的營救被釋放。可她卻真正的成爲了孤苦無依之人,她的晚年無比的淒涼。

李清照在這時已經五十歲,開始了獨自一人的生活

1133年,李清照五十歲,創作《好事近》

1135年,五十二歲,創作《武陵春》

1137年,五十四歲,創作《轉調滿庭芳 芳草池塘》

1137年,五十四歲,創作《永遇樂》

11147年,六十四歲,創作《聲聲慢 尋尋覓覓》

晚年的李清照將趙明誠的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並完成了《金石錄後序》的寫作,紹興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155年,一代才女李清照在孤苦淒涼中悄然離逝,享年73歲。

李清照的一生都是悲涼悽慘的,長時間的顛沛流離,使得她對生活也充滿了哀怨,和無法改變現實的無奈,正如《聲聲慢》口所寫: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