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号清晨,济南二环西路与经六路延长线交叉口,上千民工在此处等待零活。来自山东禹城的刘庆忠,今年57岁,从事粉墙,他在经六路民工市场已经待了10年。“每天从租屋赶到这里五点来钟,从周边四处赶到的民工已有七八百人,随着来人,和运送农民工的众多车辆来到,六点钟能到两千多人,近五六成有联系好的工地,对方一般来人在此碰面然后领路去上工单位。”刘庆忠补充说:“现在七点了,多数都去工地上工走了,剩下的这五六百人就只能等其他零碎活了,他也是在北郊一工地完工后,一时还没联系上另一家工地,人多活少啊”刘庆忠叹了口气。 在交叉口的西北角,路灯杆上有一面“泉诚农民工公益服务中心”免费服务引导牌,向北走了不到百米,服务大厅在路西,门口有三位农民工在看张贴的招工简章,大厅内八九位农民工围着两位佩戴志愿服务的工作人员咨询用工事宜。据一位姓赵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是山东振邦的志愿者,团体共二十多人,每天轮值双休日照常上岗,从2016年至现在,主要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帮扶,有律师提供法律援助,他们义务帮农民工,是想尽一些社会责任,同时对马路民工市场也能做些缓解,岗位主要由多家人力资源公司提供”。关于服务效果,这位志愿者坦承限于条件,目前服务覆盖只占庞大人群的十分之一。 经六路这处自发形成的马路民工市场,十多年前最初只是一二百人的规模,务工的人群也只是离市区最近的村镇农民,他们三三两两的结伴干点零活补贴家用。虽着城市建设需求,大量工地用工也陆续到经六路民工市场招人,民工群开始逐年扩大,近年来发展到两三千人的规模,山东省内、省外都有,其中来自齐河、禹城两地居多,号称济南马路“第一大”民工市场。架子工、瓦工、木工、粉墙、货物装卸等,大都是体力活,这些农民工年龄大多五十多岁,基本上都超过了正规招工年龄限制。“正规单位招车间工人都不要我们,不干零活有啥办法”来自菏泽55岁的王宏禄表情复杂的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