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後,在導演徐小明的一味堅持下,《大俠霍元甲》才得以拍攝。要梳理其中的原因,還得提及一個人,《大俠霍元甲》的導演徐小明。

1983年3月,電視劇《大俠霍元甲》經廣東電視臺引進播出之後,迅速風靡全國。每當夜幕降臨,整條街巷的人們都會圍坐在一臺電視機旁邊,一起收看《大俠霍元甲》。而說起這部電視劇,起初差一點黃了,而男主角也是拒絕飾演霍元甲的,這到底是什麼情況?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這部經典電視劇的戲前戲後故事。

第一,《大俠霍元甲》開拍前差一點黃了

作爲內地引進的第一部香港電視劇《大俠霍元甲》,它引發了兩大熱潮:學習武術和學習粵語。

然而,《大俠霍元甲》在創作之初差點“流產”了,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要梳理其中的原因,還得提及一個人,《大俠霍元甲》的導演徐小明。

徐小明,1953年出生於粵劇世家,父母都是知名的粵劇藝人,他九歲時開始學習傳統的中國武術,作爲“螳螂拳”的第九代傳人,憑着一身真功夫和不同尋常的拼搏精神,成年後的徐小明成爲了上個世紀香港當紅的武打明星。

1973年,徐小明加入香港麗的電視臺,先後指導了不少影片。在看慣了當時一味的打打殺殺而略顯呆板的香港功夫電影之後,他認爲真正的功夫英雄,那應該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成天打殺的機器。

如此情況下,徐小明想創作一部給英雄賦予鮮活生命的作品,以此振興功夫電影。這時候,他想到一位名揚天下的大英雄霍元甲。

霍元甲,1868年出生於天津一個鏢師家庭,他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功夫。先後在天津、上海力克西洋大力士,威震海內外。爲了弘揚中華武術,霍元甲創辦了精武會,孫中山還曾親筆題寫“尚武精神”四個大字。

霍元甲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卻充滿着傳奇的色彩。當徐小明將想拍攝霍元甲的想法告訴麗的電視臺高層時,電視臺高層那是強烈反對,他們認爲拍攝霍元甲是有悖市場而又無成功先例的高風險行爲。

1981年,嘉氏影業公司就曾經拍攝過一部《迷蹤霍元甲》,因爲打鬥場面過多,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

但是,徐小明堅定地認爲自己的版本必將成功。最後,在導演徐小明的一味堅持下,《大俠霍元甲》才得以拍攝。

第二,男主角爲何拒絕飾演霍元甲

衆所周知,這部劇的男主角霍元甲就是由黃元申飾演的。但是選角之初,在徐小明找到黃元申時,他是搖頭拒絕的。

那個時候的黃元申有一個叫“OK仔”的外號,之所以叫他“OK仔”,那就是他爲人和藹可親,別人有什麼事要請他去幫忙,他都會慷慨相助,從來沒有說“不”字?

而這次黃元申學會了拒絕別人,導演徐小明感覺很是奇怪。最後才知道,黃元申之所以拒絕出演,理由是頭髮不想剃。

歷史上的霍元甲是清末之人,所以他的頭髮是半禿半頭留着長辮子。徐小明思考再三後,他決定退步了,同意黃元申可以本色出演,不用剃頭結長辮子。

爲此,《大俠霍元甲》裏,我們看到了一個短髮霍元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