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王朝仿汉代西域都护府的建制,前前后后建立了安东、东夷、安北、单于、安西、北庭、昆陵、蒙池、安南等九个都护府,后剩下安东、安北、单于、安西、北庭、安南都护府,这就是著名的六都护府。因为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太大,不方便管理,后来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分治西域。


辛苦惟存一片心—西东北南都护府

这是一道丰景第183篇原创文章

人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土地、牛羊、女人?晨钟暮鼓,孑然一身,老去的时候,回首向来,终究南柯一梦。

少数人的私欲,让更多的人征战戍边。鼓角铮鸣、金戈铁马可以入诗励志,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对于儿女、夫妻、个体战士而言,却要忍受风餐露宿和骨肉分离的痛苦。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一带,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分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一条长约350米、宽约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为中心构成北部寺院区。

据考察推测,这可能是安西都护府的住所,后来成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

辛苦惟存一片心—西东北南都护府

夕阳 · 交河故城

看着断壁残垣下的交河古城,心底凄凉油然而生。今人讨论疆域,谓元朝为大,从国家概念层面,唐明两朝可能才是最大。国家意志、政令通畅,还要从都护府说起。

大家习惯记住第一,二三往后,很少有人关注。正如都护府,可能多数人只知道西域都护府,并不晓得其后的发展历程。恰恰是从西域都护府开始,决定了我国后来西东北南的领土版图。

都护府是汉唐等时代中原王朝为督察边境各民族而设置的军事机关,虽然历经更名,政治管理的实质意义一直在加强。

据《汉书 西域传》记载,张骞通使西域、李广利两伐大宛并将其消灭之后,为将西域纳入自己统治范围,为以后对匈作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保障西域通商之路的通畅,汉政府自敦煌西至盐泽起亭,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将天山南北第一次置于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

唐朝统一西域后,唐太宗于公元640年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下设安西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镇。

安西都护起初驻西州交河城,后迁至龟兹。

因为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太大,不方便管理,后来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分治西域。大致以天山为界,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及巴尔喀什湖以西地区。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葱岭东西、阿姆河流域地区诸邦国。

都护府的形式,为唐初处理边疆地区民族关系提供了可行的参考。唐王朝仿汉代西域都护府的建制,前前后后建立了安东、东夷、安北、单于、安西、北庭、昆陵、蒙池、安南等九个都护府,后剩下安东、安北、单于、安西、北庭、安南都护府,这就是著名的六都护府。

唐朝设置的都护府是唐王朝加强地方统治、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重要举措,对后世产生了较为非常深远的影响。

公元668年,唐朝出动军队平掉高句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城,不久迁治辽东。后来辖境扩大至黑龙江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安北都护府最早设在单于台,就是今天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乌加河北。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蒙古人民共和国全部、俄罗斯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上游和安加拉河、贝加尔湖周围地区。

安南都护府位于今天的岭南、越南的北部地区。而安南之名即是源于安南都护府。

熟悉西东北南四大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形成的渐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唐朝奠定的疆域格局,明清大致相承。至于中间的元朝,虽然影响了100多年,但是宋亡记元,真正入朔只有90年的时间。

有人常常以有元一代说明中国曾经之大。如果包括了四个汗国,站在国家统治的角度,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具有征服性质,少数接之即降的地区遭受的破坏相对较小,大量敢于英勇反抗的地区,破城之后人口被屠杀和奴役,无数财产被掠夺损毁。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和谭其骧主编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都把元朝的北部的疆域画到了北冰洋,争议较大。元朝建立之初,蒙古四大汗国已经分裂,许多人把四大汗国疆域算进元朝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四大汗国和元朝相互独立,互不相干。

元朝和清朝的版图相比,主要差别主要在于蒙古高原和西域,清朝能够完整控制西域200万平方公里土地,而元朝只能控制30万平方公里;在蒙古高原,清朝时期的布里亚特蒙古地区已经被俄罗斯占领,因而贝加尔湖附近地区没有能够统治,而元朝则能够完整统治蒙古高原。

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大部分版图,只有蒙古依然被蒙古人控制。

现在坐动车从乌鲁木齐沿河西走廊往回走,已经非常方便快捷了。这段路程及其感觉,是从飞机上体会不到的。

"东引华夏,西达夷吾",酒泉老城中心钟鼓楼上的声音,唱颂着千年文明,传递着荒凉沧桑。

辛苦惟存一片心—西东北南都护府

暮色·酒泉钟鼓楼

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100年以前,救亡图存、保国保种的现实问题,促成了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疆域格局。

沿着中华文明这条腹主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昌盛。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朝廷从安西、北庭都护府抽调回15000兵力参加平叛,从河西﹑陇右调回大量驻军。虽然叛乱平定,但却造成西域兵力空虚,给吐蕃、大食有机可乘。大食征服中亚诸国,吐蕃趁机夺走河西走廊,掐断了西域两大都护府和朝廷之间的联系。

虽然和朝廷断了联系,但是西域的唐军仍然控制着葱岭以西的西域地区,安西四镇、北庭、西州、瓜州等地,依然以唐为正统,坚守数十年。

朝廷一度以为西域早已失去。公元781年,幸存使者到达长安,人们才知道西域仍有人在坚守。此时的唐王朝已经没有余力在去支援安西了。数千参军只得独自面对吐蕃的进攻,安西四镇接连陷落。所有的将士都是满头白发,但却无一人投降,皆是壮烈殉国。

迢遥不畏千程路,辛苦惟存一片心。期盼未至,精神不灭。

正是这种坚守和执着,使中华文明历久弥新,让中华民族更加强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