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拼接膠片,技術極度缺乏的大導演們還會給膠片上色,把黑白電影變成彩色電影,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方法,沒有導演們做不出來的。早期的電影無法藉助後期特效來製作酷炫鏡頭,只能靠奇思妙想,在拍攝的時候就把那些不可思議的場景給一步到位的拍下來。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關注我,和600萬差友一起玩轉科技~

2019 年,【 權遊 】尷尬收場,【 復聯 】恢弘落幕,不管好與壞,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它們都幫片方賺足了票房收視率。

作爲超級特效大片,在給帶來觀衆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的同時,這些靠着計算機佈置華麗場景的電影,也考驗着演員對着空氣尬演的。。。

你能想到龍媽溫柔輕撫的龍崽,其實只是一顆造型沒有一絲 “ 走心 ” 的綠球球?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除了演員,也考驗着特效特效工程師們足不出戶,耐住寂寞一口氣做幾百上千個動畫圖層,只爲了一個不到一分鐘鏡頭的實力憋尿功力。。。

據說《 奇異博士 》一部電影,一共拍攝了 1450 個特效鏡頭,創了漫威的特效之最!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其實超現實場景、特效鏡頭的概念,在電腦被髮明出來老早之前就已經被應用到了電影裏。

小辣椒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在電腦誕生之前,特效都是怎麼被做出來的。

技術不夠,創意來湊。事實證明,人類的智慧纔是有史以來上最好的特效!

1923 年,一部至今被譽爲最偉大的喜劇片誕生了 —— 《 安全至下 》( Safety Last ),這部美國默片有一個非常經典的鏡頭。

男主懸掛在一棟摩天大廈樓外,雙手緊緊抓住掛在樓外牆上時鐘的一根指針,十萬火急,眼看着指針連着的鐘面就快掉下來了啊。。。

是不是賊刺激?

最後男主被人用繩子救了下來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在那個沒有威亞,沒有替身,全靠演員親自上場的年代,總不能真的找個幾十層樓高的大樓,把墜樓的過程模擬一遍吧,那真是完美詮釋了電影的名字《 安全至下 》了。。。

那這個鏡頭到底是怎麼拍出來的呢?

其實導演只用了一個簡單的概念:錯位!

整個場景,其實只展現了大廈很小的一個側面,並沒有全貌,但因爲場景背後的街道的襯托,顯得演員處在了極高處。

實際上,樓房並沒有想象中高,大廈也並不是一棟完整的大廈,而是一個搭在樓頂的局部佈景!

既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演員的安全,又拍出了緊張刺激的氛圍,實在是妙啊~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但這樣的拍攝依然危險,《 安全至下 》的男主在拍攝另一部電影時,被真實的炸彈炸掉了四根手指。。。

藉助錯位的拍攝方法,在默片時代經常被用到。

卓別林著名的《 摩登時代 》( Modern Times,1936 年拍攝 ) 裏,有一個他倒着滑冰的鏡頭。

又是好幾層樓的高度,卓別林差點兒從沒有護欄的樓梯邊緣摔下去,好險。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實際上,整個拍攝都是在平地完成的,樓道的部分其實只是一塊兒畫出來的貼紙。。。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早期的電影無法藉助後期特效來製作酷炫鏡頭,只能靠奇思妙想,在拍攝的時候就把那些不可思議的場景給一步到位的拍下來。

小辣椒倒是覺得,這種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跟舞臺劇的表演有些類似,現在的後期特效團隊,換在那個時候就是表演道具組。

比如,這個下面這個給人形機器人充電的場景,需要在演員的後腦勺藏一個 “ 插口 ”,還得現場電線充電。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說簡單不算簡單,說很難其實也很好辦到,就一個道具的事兒!

拍攝的時候,機器人的正面和背面其實分別由真人和道具扮演,只要拍攝節奏穩,後期剪輯到位,馬上給你表演個現場 “ 插人 ”

機器人道具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當然了,除了錯位大法,道具大法,導演還得想到些別的花招,才能拍出更拿得出手的作品 —— 膠片拼接

想拍出神經錯亂,雙目失靈的效果?

Ella Cinders 1926 年拍攝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兩隻眼睛分開來拍,然後在拼到一起就好了。是不是很有意思?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除了拼接膠片,技術極度缺乏的大導演們還會給膠片上色,把黑白電影變成彩色電影,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方法,沒有導演們做不出來的。。。

1933 年,《 金剛 》第一次被搬上熒幕,很多背景場景都是用水彩畫在玻璃上,然後通過燈光現象出來的而場景中的大部分出現的金剛不過是個 50 釐米大小的玩偶通過定格動畫的形式拍出來的。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別看畫面糙糙的,在那個年代,很多看了電影的人都以爲金剛是真實存在的。。。嗯,大家都信了。。

當然,再有了電腦特效之後,我們接觸到的電影場景開始越來越逼真。

很多大場景,不需要繪畫、道具,而是可以直接從無到有,像是從海里陡然生出一片神祕小島。

《 侏羅紀公園 2 》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讓奇異博士瞬間揮出光鞭。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針對不同的場景,後期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建模,渲染,用不同的軟件進行處理。

比如異向流體的建模和建築撕裂的所用到的建模方法和軟件就完全不同。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但具體是怎麼個算法,恕小辣椒實在是沒辦法跟大家解釋,因爲這些公式,我真的特麼的也看不懂啊!!!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看了這些五毛錢特效,我獻出了我的膝蓋……

最後,小辣椒想說,感謝科技的進步,讓觀衆們有幸看到更多更優秀的作品,和品味到那些更大膽的創意。

而那些更優秀的技術,不管軟件還是硬件上的,對於電影產業來說,也讓電影有了更多的可能。

致敬每一部走心作品背後的付出。

參考資料:YouTube 視頻:What Great Movies Look Like Without Special EffectsYouTube 視頻:How Silent Movie Special Effects Were Done維基百科CG世界:“大佬我想學特效!”“會數學麼?”“打擾了~”i

“ 《 哥斯拉 》的特效是真的精彩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