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硯秋

京劇名旦

1904年,出生

1922年,首次演出,引起轟動

1923年,再次去上海演出,藝術逐漸趨於成熟

1925年-1938年,黃金時期和“程派”藝術的成熟

1956年,拍攝了《荒山淚》

1957年,演出《武家坡》

1953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

1958年,逝世


京劇四大名旦,你最欣賞誰?(二程硯秋)


藝術生涯

幼年家道中落,6歲投入榮碟仙門下,練武功異常艱辛,通過驚人的毅力接受了艱苦的訓練,熬過了他悲痛的童年。

11歲登臺,12歲開始營業性的演出。

1917年,因嗓子不適,暫不演出,開始深造;變聲後,得到了衆多名家的幫助,拜梅蘭芳爲師,後還受到名師的教導和點撥,廣泛的涉及文學作品、繪畫、書法、舞拳練劍、電影的多方面的藝術,以此提升藝術修養和美學情趣。

經過獨特的風格,人稱“程派”。

1927年和1931年,亮度被評爲“四大名旦之一”。

演出劇目:傳統戲有《武家坡》、《賀后罵殿》、《三擊掌》、《玉堂春》、《汾河灣》等側重唱功的青衣戲,也有《游龍戲鳳》、《虹霓關》、《弓硯緣》等。

崑曲戲《鬧學》、《遊園驚夢》、《思凡》等。

羅癭公、金仲蓀、翁偶虹等人輔佐,編演了《紅拂傳》、《花舫緣》、《鴛鴦冢》、《青霜劍》、《春閨夢》、《荒山淚》、《文姬歸漢》、《鎖麟囊》、《女兒心》、《亡蜀鑑》、《碧玉簪》、《馬昭儀》、《玉鏡臺》、《賺文娟》、《聶隱娘》、《梅妃》、《沈雲英》、《孔雀屏》、《玉獅墜》、《龍馬姻緣》、《梨花記》、《風流棒》、《勘情記》、《陳麗卿》等一批新戲。

改編了《竇娥冤》,編演了《英臺抗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