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9年年會”於2019年2月16日在北京舉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姚洋出席併發言。

姚洋認爲,中國要適應低速的增長態勢。我們已經告別了出口導向的擴張型的增長模式,我們的工業化的頂峯已經過去了,去工業化已經開始,服務業成爲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部門,我們的人口紅利進入了消退期。

他指出,出口導向發展模式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已經達到頂峯,在2006、2007年已經達到頂峯,之後就開始下降,預計還是會進一步下降,“因爲日本只有17%,美國只有10%,我們仍然是在18%左右”。

“去工業化也已經開始,”姚洋表示,中國在新世紀頭十年工業增長相當於之前40年的增長,是無與倫比的增長,但是2010年以後,工業化就調轉了,現在已經開始了去工業化。 與此同時,勞動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2010年達到頂峯,之後開始下降。

去工業化的後果是經濟增長減速,外需增速下降了,服務業的技術進步率比較低,這是我們的挑戰。但去工業化也帶來很多好的後果,姚洋認爲,這帶來了勞動收入佔比的上升,收入分配格局在改善,國內消費的比例在上升,儲蓄佔比在下降。

姚洋認爲,和世界各國相比,中國這些情況並不特殊,日本的轉折點是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它的消費率達到最低。日本和中國的情況相差不大,它的最低點是52%,中國是50%左右。韓國是1988年基本上是工業化頂峯結束了,日本也是在那個時候被迫轉型。

中國未來經濟增長速度是什麼樣?姚洋稱,日本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啓示。

1973年—1993年,日本增長速度平均只有2.8%,日本在70年代、80年代壟斷了世界幾乎所有的創新,但日本的經濟增長率只有不到3%。“我們老說創新能夠提高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其實創新是提高不了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