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司法拍賣網站的一則拍賣消息引發了家電業的大地震,新飛即將破產清算,進行司法拍賣。雖說商場如戰場,優勝劣汰本是常事,但新飛曾經風靡全國,被國家領導人當作國禮,甚至打敗過三星、西門子、海爾等大牌,如今走到破產拍賣的地步,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新飛電器爲什麼會破產拍賣?這是一場自掘墳墓的葬禮

第一代新飛掌門人劉炳銀在生前曾說過,“新飛有兩個上帝,一個是顧客,一個是員工。”衛士藍高端獵頭對此十分同意,如果非要問新飛電器爲什麼破產?大概就是因爲新飛把這兩個“上帝”都弄丟了。

新飛是如何把顧客這個“上帝”弄丟的呢?

“全廠累計虧損已達70餘萬元,企業連續3個月靠貸款爲職工發工資。”這是新飛前身無線電設備廠在1981年的狀況。廠長劉炳銀在依靠組裝“黑白電視機”和“收錄兩用機”賺到錢後,便將主意打到了冰箱上面。

劉炳銀決定引進意大利飛利浦公司的設備和技術生產冰箱,曾當着數百名新飛冰箱銷售商代表、新聞媒體和新飛員工的面,砸毀400多臺不合格的冰箱。在劉炳銀的帶領下,新飛風光無限,一度進入中國最有價值品牌前十位。

新飛電器爲什麼會破產拍賣?這是一場自掘墳墓的葬禮

1990年5月20日,新飛公司銷燬400臺不合格冰箱現場。 圖片來自《廣告到底》

1994年,新加坡豐隆集團與新飛成立了合資公司。雖然劉炳銀對此持反對意見,但在確定合資公司還是新飛說了算之後,勉強同意了合資計劃。合資後,新飛推出的無氟冰箱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但是新飛並沒有趁熱打鐵向多元化發展,反而知足了起來,不上市不拓展產品線,爲日後被市場淘汰埋下了隱患。

2000年新飛想要進軍空調市場,卻遭到了新加坡豐隆集團的反對未能如願。直到2001劉炳銀患病去世,新飛都沒能打開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但接過董事長接力棒的李根卻通過調整企業管理結構,與劉炳銀時期的“權力壟斷”不同變爲放權給團隊,並推行激勵機制。再一次將新飛推上了行業第二的地位。

好景不長,2005年9月,新鄉當地政府以5.1億元的價格將39%的股權出售給了豐隆股份,豐隆電器在新飛電器的持股比例一躍提升至了90%。至此,豐隆終於獲得了新飛電器的經營管理權。由於新加坡方與中方管理理念的不同,及對中國市場的把握不準,導致本就發展落後的新飛陷入了企業管理混亂,市場份額丟失的境遇,從此一蹶不振。

新飛又是如何把員工這個“上帝”弄丟的呢?

新飛創始人劉炳銀非常注重企業文化和員工關懷,在新飛內部推行“正式工、農民工,都是新飛主人翁”的理念。每年初六初八公司上班第一天,劉炳銀都要帶着中高層幹部在門口夾道歡迎員工上班;發放米麪油等節日福利,給職工集體過生日、改善食堂伙食等更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只要劉炳銀沒有出差在外,就會穿着和員工相同的工作服,與員工一起做廣播體操。這些有溫度的管理方式,讓員工們在內心堅信自己是新飛的主人翁。

新飛電器爲什麼會破產拍賣?這是一場自掘墳墓的葬禮

但這一切在2006年都變了,隨着新加坡豐隆集團空降到新飛的張冬貴擔任董事長之後就變了。中外管理理念的衝突,將劉炳銀時代留下的有溫度的企業文化一點點都拋棄掉了,新飛整個企業變成了一個運轉中的冷冰冰的“冰箱”。即使張冬貴離職之後,新任的管理者也大多換湯不換藥,沉睡的新飛再也沒有被喚醒過。

曾有知情人士爆料,“2003年3月15號,新最先進的無氟冰箱生產線發生火災,員工沒等消防車來就衝進廠房滅火,廠房燻得一片漆黑,十天之後廠房煥然一新,都是員工一點點清理的。”但是在2007年,新飛電器的空調廠房又發生了一場大火。“當時員工就站在路邊,看着大火說,他媽的燒光了纔好。”

僅僅幾年的時間,員工對新飛的感情由愛成恨,人心渙散。原有的四五百名技術研發人員也走了一大半,其中九成進入了競爭對手企業,研發部門形同虛設。這一變化直接導致新飛產品跟不上潮流變化,失去了大中型城市的市場,只能轉戰三四線小城市,業績一日不如一日。

新飛電器爲什麼會破產拍賣?這是一場自掘墳墓的葬禮

到了2012年,劉炳銀已逝世11年。新飛員工將劉炳銀的遺照放大打印出來,貼在廠區門口,千名員工進行了罷工。這背後是新飛員工十年未漲工資的無奈,是新加坡豐隆集團對中方員工不認可頻繁空降管理人員的後果。據瞭解,2012年,河南新鄉職工平均收入水平在2160元時,新飛員工的工資還停留在十年前千元月薪的水平。當時有媒體報道,新飛的新加坡管理層的工資水平是普通員工平均水平的23倍以上,如此大的差距進一步激化了新加坡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矛盾。試問,這種時候,那個員工還會覺得自己是新飛的主人翁呢?

總而言之,新飛作爲自主品牌曾經是民族的驕傲,在經過資本亂入和一屆屆管理層的不斷作死之後,陷入了沉睡。衛士藍高端獵頭覺得這更像一場自掘墳墓的葬禮。新飛在巔峯時期沒有選擇上升,而是躺了下來,而新加坡的加入更像是爲新飛增加了一副棺材,躺的更舒服的同時也陷入了困境。當發覺落後想要站立起來時,這場葬禮已經進入尾聲,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善觀時變,順勢而爲的企業容易抓住顧客,自主自強,以人爲本的企業不會失去員工。這兩個“上帝”,纔是商場的致勝法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