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家籲將菸草稅指數化管理納入消費稅法,以降低菸草支付能力)

9月14日,世界銀行衛生與稅收政策顧問、世衛組織菸草控制與經濟政策合作中心主任鄭榕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儘管中國已有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了公共場所無煙立法,但警示包裝等手段一直沒有新的進展,特別是在菸草稅方面,隨着中國經濟增長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菸草支付能力越來越強。

專家呼籲將菸草稅納入消費稅法 降低菸草支付能力

她建議,應藉助《消費稅法》立法的契機,在法律中明確將菸草稅納入指數化管理,使消費者對捲菸的支付能力持平或者下降,以達到降低吸菸率的目的。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死於吸菸相關的疾病,另有約10萬人死於二手菸暴露。

提高菸草稅等價格政策被認爲是菸草控制最高效、最有用的辦法。2006年在中國生效的《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中提出了一攬子控煙措施,首提價格和稅收政策,各締約方承認價格和稅收政策是減少各階層人羣,特別是青少年菸草消費的有效和重要手段。

此後,中國分別在2009年、2015年對菸草稅進行了兩次調整。2015年,財政部宣佈,將捲菸批發環節從價稅(指按照貨物的價格爲標準徵收的稅收)稅率由5%提高至11%,並按0.005元/支加徵從量稅(指按照商品的數量等爲標準計徵的稅收),此次提稅順應了國際上普遍對煙產品課以重稅的趨勢。

但由於此次加稅未能跟上收入快速增長的步伐,2015年中國實現捲菸加稅後,鄭榕及其團隊進行的跟蹤監測結果顯示,2015年當年消費者的捲菸支付能力下降,但從2016年之後支付能力也即購買力一直在上升,捲菸隨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可負擔,很少有吸菸者將捲菸價格列爲促使他們戒菸的原因,這種趨勢不利於對菸草消費的控制。

購買力的提高也體現在中國捲菸銷量上。菸草專賣局的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捲菸銷量已止跌反升,全年銷量達4737.8萬箱,較2016年增長0.8%。菸草行業發佈數據稱,今年前8個月,捲菸累計銷售同比增加69.2萬箱,超全年目標39.2萬箱,銷售收入累計同比增加740.2億元。

“這意味着支付能力一直在上升,捲菸消費市場不斷在擴大,”鄭榕說,中國當前在控制菸草流行方面採取的措施還遠遠不夠,距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到2030年,15歲以上人羣吸菸率降低到20%的目標實現仍有巨大挑戰。

消費稅法立法已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鄭榕建議,應藉助《消費稅法》立法的契機,在法律中明確將菸草稅納入指數化管理,即根據國民經濟增長狀況、CPI、人均收入等指標對捲菸的消費稅進行調整,“調整的目標就是使消費者對捲菸的支付能力持平或者下降。”

李琮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 刁凡超 責任編輯:李琮_B11284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