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时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很多人对于刮痧还是有顾虑的,特别是"出痧"后,认为会对皮肤有损害,其实这完全不用担心,刮痧不会伤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活血化瘀,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皮肤会变得比原来还要健康、美丽。刮痧后皮肤上出现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病情较重,"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病情较轻,"痧"出得就少,颜色也较浅。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痧"最多一周就会消退。

《刮痧》过程中还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以免影响效果或者损伤身体

虽然刮痧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自然疗法,但刮痧过程中还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以免影响效果或者损伤身体。

(1)要根据保健刮痧的适用范围,对适合刮痧的人进行,不宜超出相应范围。

(2)刮痧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体位,这与是否正确地刮拭操作、防止晕刮和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相关联。

(3)根据接受者的体质,选择好的合适刮痧部位要尽量暴露。若刮拭部位不清洁,要用消毒用品、热毛巾、卫生纸巾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预防感染。

(4)对于初次接受保健刮痧的人,应做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其紧张心理。

(5)刮痧时应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免伤风受寒,夏季应回避风扇、穿堂风及空调直吹刮拭部位。

《刮痧》过程中还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以免影响效果或者损伤身体

(6)刮痧后,接受者可休息一会儿,并喝适量温开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或洗凉水澡。

(7)刮痧时用力要均匀,手法由轻到重,以受者能承受为度,刮到局部潮红或出现痧斑、痧点为止。

(8)有人经过刮拭后不易出痧,不可强求。

(9)年迈体弱、年幼、对疼痛敏感者,应使用轻刮法刮拭,并注意观察受者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随时调整方案。

(10)刮痧后痧斑未退,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一般间隔3~5天,待痧退后方可在原部位再刮。

(11)下肢静脉曲张或下肢易肿胀者,宜采用逆刮法,由下向上刮,注意不要从上向下刮。

《刮痧》过程中还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以免影响效果或者损伤身体

此外,还有一些不适合使用刮痧疗法的禁忌证及不可进行刮痧的部位,也必须谨记。

(1)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部位禁刮,可在肿瘤部位周围进行补刮。

(2)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水肿者禁施刮痧。

(3)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

(4)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前后二阴等部位禁止刮痧。

(5)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痣、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

(6)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

(7)有接触性皮肤传染病者忌用本法或注意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

(8)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慎用本法。

(9)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禁止重力大面积刮痧,特殊情况下可用轻刮法或点按刮拭。

《刮痧》过程中还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以免影响效果或者损伤身体

总之,刮痧是民间一种非常简单易操作的保健方法,经常刮痧对身体大有裨益。但刮痧时最好找专业的刮痧师进行,初学者也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尤其要注意刮痧的一些禁忌证及禁忌部位,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