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動漫迷而言,宮崎駿的漫畫系列大家都很熟悉,《千與千尋》絕對是其中的經典之一。很多小朋友之前並沒有看過宮崎駿的動漫,《千與千尋》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嶄新的體驗。

自6月21日在國內上映以來,《千與千尋》票房已經達到了2.37億,力壓《玩具總動員4》。雖然在開播之前,不少網友便斷言,這部動漫的票房一定不會差,但成績如此優異,還是有點兒令人意外的。

《千與千尋》完結18年,觀衆爲何還願意花錢上電影院捧場?

說起來,《千與千尋》早在2001年便在日本上映過。這部由宮崎駿執導、編劇,柊瑠美、入野自由、中村彰男、夏木真理等配音,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經歷了18年後,於2019年6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爲了增加看點,片方做了不少努力,邀請周冬雨、井柏然、田壯壯等配音中文版《千與千尋》。但事實上,日語場遠比國語場受歡迎。

雖然邀請了不少流量明星和資深前輩來配音,但國語場主要是在爲低齡小朋友服務,能看懂字幕的,基本上都購買了日語版。不過,這樣的結果其實早就可以預料到,畢竟大家都喜歡原汁原味。

對於動漫迷而言,宮崎駿的漫畫系列大家都很熟悉,《千與千尋》絕對是其中的經典之一。很多觀衆在進電影院之前,都已經看過好幾遍了,爲什麼會願意一刷再刷?在小編看來,原因無非有三:

《千與千尋》完結18年,觀衆爲何還願意花錢上電影院捧場?

1、因爲情懷。

宮崎駿的漫畫是不少觀衆難忘的童年回憶。它色彩鮮亮,風景美如畫。光看看這畫面都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而且,故事背景經常發生在郊區和農村,這令成天生活在繁忙都市的人們感覺很放鬆。閒暇時候重刷一邊這部經典動漫,也是一種難得的舒緩。尤其是影院裏獨特的觀影體驗,瞬間將大家拉回到逝去的童年。因此,爲了情懷和童年回憶,進影院貢獻票房,又有何不可?

《千與千尋》完結18年,觀衆爲何還願意花錢上電影院捧場?

2、影片內容值得回味。

宮崎駿的動漫從來都是不是隻針對幼齡兒童。他的每一步作品裏都包含人生哲理,每看一遍,都會有一種新的感悟。

在《千與千尋》中,觀衆便能看到人性的貪婪、主人公在逆境中的掙扎、對初衷的堅持。小時候看這部影片,可能覺得驚險又神祕,長大後重溫,卻又是另一番滋味。

《千與千尋》完結18年,觀衆爲何還願意花錢上電影院捧場?

3、新的觀衆羣體出現了。

很多經典作品之所以一拍再拍,其實並僅僅因爲好的劇本匱乏,很大原因是因爲低齡段的觀衆不斷成長,他們變成了新的觀衆羣體。經典動漫作品也一樣。很多小朋友之前並沒有看過宮崎駿的動漫,《千與千尋》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嶄新的體驗。

看小編分析了這麼多,你願意花錢去電影院重溫這部經典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