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情成夢,因夢成戲,感受牡丹亭裏的浪漫與真實


湯顯祖省卻了諸多繁文縟節,如表白、試探,而大膽直達情慾本質,也爲其後的出生入死、死而復生奠定基石。

因情成夢,因夢成戲,感受牡丹亭裏的浪漫與真實


主筆/葛亮

小說家,文學博士。現居香港,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系。任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小說《北鳶》、《朱雀》、《七聲》、《戲年》、《謎鴉》、《浣熊》,散文《小山河》,電影隨筆《繪色》等。作品兩度獲選“亞洲週刊華文十大小說”。2017年“中國好書”獲得主。

1946年,上海美琪大劇院。梅蘭芳戰後第一次公開演出,與俞振聲合演《遊園驚夢》。其中有一段“皁羅袍”,繞樑三日,揮之不去,令白先勇念念不忘。

2002年,白先生應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和康文署之邀訪港,協同蘇崑來我的母校港大作崑曲講座與示範演出。

陸佑堂人頭湧湧。

飾演柳夢梅與杜麗娘的演員,即是後來在青春版《牡丹亭》中擔綱的俞玖林和沈豐英。他們當時都極年輕。

所謂風神俊逸,古典神采間,有種沉着與神態流轉間抑制不住的放達隨性。那是在作科與格律之外的。此後的十數年,看過若干《牡丹亭》的版本,總會回溯那一次驚鴻有聲。


因情成夢,因夢成戲,感受牡丹亭裏的浪漫與真實


或許這一切,爲2003年奠定了前緣。一出九小時的經典大戲,臺上臺下,皆爲年輕面龐。三個晚上,讓一衆從未欣賞過崑曲的大學生如癡如醉。

2006年,青春版《牡丹亭》赴美國巡演。美國媒體評價說:“這是自上個世紀30年代梅蘭芳赴美演出之後,中國戲曲界對美國知識界產生最大影響的演出。”

一位叫湯顯祖的戲劇家,在四百年前寫下“臨川四夢”。而其自稱“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此劇成於萬曆二十六年,時湯氏棄官歸裏。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那麼聲名卓著的《牡丹亭》,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南安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少艾,冶麗多情。但其在父母嚴格家教束縛下,青春窒礙。一日,春至遊園,睡夢中與書生柳夢梅相會歡好,情愫萌動。醒後爲情思所擾,後竟傷春而逝。

三年後,柳夢梅赴考,經南安,借宿杜麗娘歸葬處。其拾得杜麗娘自畫像,愛慕不已。杜麗娘蔭靈自畫中出,與柳生幽媾。

柳夢梅知情後掘墓開棺,杜麗娘復生,結爲夫婦。但杜寶卻以盜棺罪名囚禁柳生,並強迫麗娘與之離異。後夢梅得中狀元,兩人終得團圓。

即使以當下之眼界,這故事穿越生死,仍可謂奇情迭轉。

而湯顯祖在《題詞》中有云:“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方生方死,向死而生,皆爲一個“情”字。

湯顯祖爲杜麗娘賦予“一生愛好是天然”的性情,可說其心志自喻。

此前的文學作品,女性執着於愛情不乏其例,然個人意識之覺醒,卻至《牡丹亭》的這位主人公方顯氣象。

我們回到令白先勇先生念念不忘的那段“皁羅袍”。

【皁羅袍】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這一段文字的絢爛之美下,深藏壓抑不住的強烈生命律動。“原來”二字十分重要,可見其“不甘”之情躍然紙上。

麗娘“自會”於《關雎》“爲詩章,講動情腸”。其在花神保護之下,與柳夢梅雲雨,則是水到渠成。

湯顯祖省卻了諸多繁文縟節,如表白、試探,而大膽直達情慾本質,也爲其後的出生入死、死而復生奠定基石。

清代洪昇這樣評價《牡丹亭》:“肯綮在死生之際,記中《驚夢》《尋夢》《診祟》《寫真》《悼殤》五折,自生而之死,《魂遊》《幽媾》《歡撓》《冥誓》《回生》五折,自死而之生。”

而通觀全劇,可知其出入生死的關節,在一個“夢”字。所謂“因情成夢,因夢成戲”。

“互夢”因情而生,二人執着於夢,故消融幻境與實境之界線。

化虛爲實,渾然一體,難辨彼此,以有證無。

柳生夢梅下美人,因而確實尋得麗孃的埋骨之處;麗娘夢見柳生持柳,爲日後在現實中尋找愛人提供佐證。

讖語前定,象徵杜麗娘的生死歸宿。

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

本文原載於《時尚芭莎》7月下 讀書專欄

主筆/葛亮

編輯/徐曉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