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横 空 出 世 “长 尾 蛟”

——“长尾蛟气功书画”诞生

“长尾蛟气功书画”由四川著名书画家张志勇先生首创。张志勇先生1964年开始临池,1967年起,在杨雪湖(徐悲鸿弟子)恩师的精心培育下,谨遵其“执著勤奋,淡泊名利,博采众长,自成一格”之教诲,耐得寂寞,与世无争,四十三年如一日地研习书画艺术。

张志勇,笔名鸣九。四川什邡市人。毕业于江苏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和河南书法函授院;1967年拜徐悲鸿弟子杨雪湖先生为师研习书画诗文,入室十八年直至先生去世。擅长篆隶书和花鸟画,兼治印。1992年加入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1977年起,依托监制的“长尾蛟书画笔”,历经30年超常规、高难度的艰苦磨砺,逐渐形成既有深厚传统底蕴,又具有时代气息而自成体系的书画风格。它集古今法书名画之技法精粹,揽世间万物自然奇观,溶音乐旋律之节奏,借弹拨器乐指法之技巧,把古代气功书法加以融会贯通坚持晨练,持之以恒,其作品线条墨色丰富多彩,力透纸背,质感强,指上生花,笔下结果。逐渐进入“书篆隶楷行草随‘心’所欲,写梅兰竹菊荷弹‘指’一挥间”的佳境。

当“长尾蛟气功书画”作品2007年首次亮相北京,便得到中国当代书画大师的极高评价;中国书协顾问欧阳中石评其书法云:“自然畅达,墨趣横生,气韵生动,意想联翩,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中国书协副主席李铎评语“沉稳刚毅,体备法严,即便是在一字之中属于次要一笔,也绝无飘浮轻佻之态,笔力送到家”:国画大师吴冠中评其国画云:“能抓住每一个主题,以巧妙的构思,表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感情语言。

经当代书画海外贸易组委会艺术顾问组:沈鹏(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冯远、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申万胜、尉天池、欧阳中石、易苏民(台湾)、邱程光(新加坡)、刘オ昌(香港)等鉴定:其作品充分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艺术家的胸襟和其本人对艺术的理解和领悟,对艺术创造思维和视野的扩展,乃对自身精神情操的滋补和修养,都已远远超过了笔法用墨等技艺层面的仿效,其书法独有新意,点画之间灵动而俏丽,结体疏朗而隽秀,作品飘逸而不失沉稳,严谨而不失大气,字里行间都透着清朗的书卷气,大字浑然,小字陡立,有势不可抵挡之状、其书法龙飞凤舞,一满纸一烟云,有滚滚风云一泻千里之势自成一体。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北京艺术创作中心评语:张志勇先生的作品追古得雅趣,出新见精神,已经深邃高远,内涵丰富宽广,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景致与情怀,传统与个性的和谐统一,显出独有的艺术语言与风格,极具大家之象。

Jiaoqigong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ith Long Tail" was initiated by Mr. Zhang Zhiyong, a famous Sichuan painter and calligrapher. Mr. Zhang Zhiyong began to live in Linchi in 1964. Since 1967, under the careful cultivation of his mentor, Yang Xue (disciple of Xu Beihong), he has been studying the art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for forty-three years in accordance with his teachings of perseverance, diligence, indifference to fame and wealth, learning from all his strengths and being independent.

Zhang Zhiyong, pen name Ming Jiu. Shihao, Sichuan. Graduated from Wuxi Calligraphy Art College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Henan Calligraphy Correspondence College; visited Mr. Yang Xuehu, disciple of Xu Beihong, in 1967 to study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poetry for his teacher, and stayed in the room for 18 years until his death. Be good at He joined Sichuan Calligrapher Association in 1992.

Since 1977, relying o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Long Tail Jiao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Brush", after 30 years of extraordinary and difficult hardship, gradually formed a style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hat has both profound traditional heritage and the flavor of the times and its own system. It collects the essence of ancient and moder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echniques, captures the natural wonders of the world, dissolves the rhythm of music melody, uses the skills of plucking instrumental music fingering, integrates ancient Qigong calligraphy into adherence to morning exercises, perseverance, its lines are rich and colorful, penetrating the back of paper, strong texture, refers to flowers on the surface and the results under the pen. Gradually into the "Shuzhuan Li Kai Xingcao with the heart" desire to write plum, orchid, bamboo and chrysanthemum bullet "finger" between the beautiful situation.

When "Changtai Jiaoqigong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first appeared in Beijing in 2007, it was highly praised by Chinese contemporary masters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Ouyang Zhongshi, consultant of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Association, commented on his calligraphy cloud: "Natural flowing, interesting, vivid, imaginative, with.

Strong color of the times!": Li Duo, Vice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Book Association, commented on"calm, firm and rigorous, even if it is a minor stroke in a word, it is never flirtatious and frivolous, and the brushwork is delivered to home": Wu Guanzhong, a master of Chinese painting, commented on his Chinese painting cloud:"We can grasp every theme and show strong visual effect and emotional language with ingenious ideas.

After being appraised by the Art Advisory Group of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Overseas Trade in Contempora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Shen Peng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Calligrapher Association), Feng Yuan, Liu Dawei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Shen Wansheng, Wei Tianchi, Ouyang Zhongshi, Yi Sumin (Taiwan), Qiu Chengguang (Singapore) and Liu Naochang (Hong Kong), his works fully and vividly demonstrate an artist's mind and his own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art. The enlargement of artistic creative thinking and vision is the nourishment and cultivation of one's own spiritual sentiment, which has far exceeded the imitation of techniques such as pen-writing and ink-using. Its calligraphy has unique novelty. It is flexible and beautiful between dots and paintings, and its structure is clear and meaningful. Its works are elegant but not calm, rigorous and atmospheric. There are clear scrolls between lines, big words are indistinct and small words are steep. It has an irresistible shape, and its calligraphy is full of dragons and phoenixes. It is full of paper and smoke, and it has the potential of rolling winds and clouds pouring down thousands of miles.

Comments of the Beijing Art Creation Center of the Chinese Painting and Painters Association: Mr. Zhang Zhiyong's works are ancient and elegant, and the spirit of new insights has been profound and high, and the connotation is rich and broad, naturally realizing the harmony and unity of scenery and feelings, tradition and personality. It shows a unique artistic language and style, which is very much like everyone.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长尾蛟气功书法趣闻三则

一.一幅书法挽救了一桩婚烟

张志勇曾为师弟刘先生书写了一幅“佛海无边”四个大字,后来小俩口闹离婚分家产时都想要这幅字而离婚不成,又重归于好,在同门师兄弟中传佳话。

二、鲜活会动的字

2011年国庆,张志勇先生应什邡市委宣传部特邀,在什邡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了“张志勇感恩故乡展览”原定6天展期结果在第四天100幅书画作品全部售完,现场又増写了10余幅作品。原来,展出第三天,什邡杨姓先生静静地驻足在书法展区,突然惊奇的脱口而出“这个书法太绝了,每个字都是鲜活的还在动”;说话间引来了一群参观者,静观几分钟后皆有同感;”字是活的,在动;”纷纷解囊抢购。

三.感恩家乡 情有独钟

在2011年“张志勇感恩故乡书画展览”中,有郑姓先生偕夫人观展,被一副由什邡大文豪徐式文先生撰文,张志勇书写的隶书长卷《什邡赋》吸引,在交谈中得知郑先生是外地人,尽管其出高价近万元,被婉拒后,以4000元低价被什邡职中杨先生收藏而留在了家乡。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关于诚聘“中国长尾蛟气功书画”形象大使的邀请函

张志勇先生一生谨遵师训,淡泊名利,深度沉寂、五十五年如一日地研习书画艺术,最终独创“中国长尾蛟气功书画”享誉国内外,填补了中国书画界空白。

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カ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值此祖国七十华诞之际,“长尾蛟气功书画,”向祖国献礼!

继2006年“长尾蛟气功书画亮相”北京人民大会堂后,首次公开在全国书画爱好者中,为了将其发扬光大,特邀请一批“长尾蛟气功书画”宣传推广形象大使,具体事项如下:

一、受聘者应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品德兼优,诚信至上。

二、交纳一副四尺整宣(八平方尺)“长尾蛟气功书法”作品费用1990元者,经本人申请签订合同后即可聘为形象大使。

三、形象大使待遇:聘定为“形象大使”后,由张志勇艺术工作室免费颁发聘书,《2》免费赠送一副三尺整宣(4.5平方尺)张志勇精品小写意国画。《3》免费赠送由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张志勇精美一带一路·国家形象人物专访特刊书画作品集《国家形象》一册;《4》凡对外宣传推销其书画作品,形象大使得成交金额49%(税后);工作室得51%。一年之内推广特优价书法四尺整宣每幅1990元,国画三尺整宣每幅1990元。一年后书画作品润笔费将从每平方尺500元逐步恢复至每平方尺5000元及以上,国外为美元。

四、怎样挑选推销作品建立“中国长尾蛟气功书画”微信群,凡形象大使均入群。所有作品均在群内公布,供宣传推销专用。群主由张志勇先生亲自担纲,昵称:鸣九。选定作品限于人力均不退不换。相关信息,疑问解答均在微信中传递和沟通。

五、有关“中国长尾蛟气功书画”资料详情,请在下列任一网站中输入关键词“书画家张志勇视频”或“书画家张志勇(鸣九)视频”搜索。

手机《百度》、《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视频》、《搜狐视频》、《360搜索》资料还可在官方发网站。国家一级美术师网www.cguojia.com(张志勇)查询。

                             咨询电话,13350008668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作品欣赏: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美在中国》——艺坛翘楚张志勇专题报道

中国“长尾蛟”气功书画概论

张志勇

内容提要】“长尾蛟气功书画”是笔者在经过近半个世纪书画实践中,集古今法书名画之技法精粹,搅世间万物自然奇观。溶音乐旋律之节奏,借弹拔器乐指法之技巧,把古代气功书法加以融会贯通,坚持晨练,持之以恒,具有线条墨色丰富多彩,力透纸背质感强,指上生花,笔下结果等特点,逐渐进入书篆隶行草随“心”所欲,写梅兰竹菊荷,弹“指”一挥间的佳境。真正达到了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预定目标,为传承和创新中国书法艺术

而略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首创 长尾蛟 气功书画 概论 气与力的辩证统一

中国“长尾蛟气功书画”源自七十年代初“写春联”,历经近三十年的艰苦磨砺,于2007年4月首次面世。因其管高锋长(1)犹如蛟(2)龙很难驾驭,必须采用高执管,以气运力,方能将其驯服,故而得名。它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了大胆艰苦的创新尝试,形成了独特的书画技能。下面就长尾蛟的由来及其创新特点,即以气运力、以高执管、以指运笔、以画入书等方面厄要介绍如下:

一、“长尾蛟”源自写春联

我是一个单纯而愚笨的人,常以童心和质朴为人处事,在我少年时代由于酷爱书画艺术,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拜访当时“文革”时期戴高帽子游街的“牛鬼蛇神”杨雪湖先生(徐悲鸿、吴作人大师的弟子)为师,学习书画艺术,从此结缘翰墨,伴随我度过了“文革”,熬过了十年知青农村生活。1980年参加铁路工作后,又从炊事员、放映员到美工等工作,无不充满生活的艰辛和对艺术的执著。

七十年代初期,时值“文革”非常时期,由于家境贫寒,在经过八年潜心研习书画后,为了寻求练字的机会和检验自己学书的成果,便于春节前タ,在家乡四川什邡县,第一个冒险走上街头,为群众义务书写“革命春联”记得首次在西十字街口茶馆的铺板门上,上方挂上革命样板戏“沙家滨”中阿庆嫂的画像,下方用红纸写上“义务书写革命春联,自带红纸不收费,没有红纸每幅收纸墨费伍分”,一年比一年效果好。从此,每年春节前タ,前来

求写春联的乡亲络绎不绝,排成长队,为了缓解乡亲们排队耗时之苦,我便把笔绑在长竹竿上,让求联乡亲牵纸,依次书写。于是乎,我手执长笔,居高临下尽情挥毫,好不痛快哉,!最多时,五天就为乡亲们书写了16刀红纸,5000余幅春联。一时间我的绝活就闻名乡里。“长杆笔”(后更名叫长尾蛟),也随之在家乡传为佳话,同时也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灵,溶入了我的灵魂。参加工作后,写字作画便成了我工作之外的“第二生命”。后来有幸在成都

春熙路购得全套长尾蛟书画笔,运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了。

二、以气用力降“蛟龙”

中国书画极其讲究笔力,而要使笔画有很好的力量,就必须聚精会神地运用气力。在中国书法创作过程中,气应居先,以气为主导,オ能有力,气的存在与应用,实际上是对中国书法整体价值的认识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气的认识,也是对中国哲学、文化、艺术特有内的认识之一,没有或者忽略了对这种气的认识,中国书法便失去了根基。运气的方法,今人己不多讲,古代名家没有不得此秘的。王义之云“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3),朱履贞强调:“学书必先作气”(4):近代书画大师刘海粟认为:“写字作画也是一种气功(5)”,恰如苏东坡所说:“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6)”。据此不难看出,在写字作画时,要特别注重心静,要求端已正容,意在笔前,这些恰好与气功中的“心”、“意念”、“体态”等基本要求是不谋而合,笔者认为书法气功不象武术中硬气功那样,一瞬间产生惊心动之举,须知,这种力是物质中的力,属于物理学范、物理上的力受力学定律的约东,可用牛顿等单位衡量;书法气功是将气直藏于温文尔雅的挥运之中,然后注入笔尖,并且延线时间远比“硬气功“要长,因此我把它称为“软气功”。

八十年代初,在雪湖思师的指导下,我参悟了古柱今来的气功书画“秘读“后,使有意识地注意到书画中的“气”运了,结合实践,自创了一套服“长尾数”的气功练习方法,并辅之以腿功、腰功、指功进行调练,简述如下:长期坚持晨练。每天凌晨起床,在室外清爽地或树林边,先简单运动热身,以防感冒,随后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放松全身肌肉与关节,身体平直,双眼微闭,排除杂念,意守丹田,预想字形,缓慢地进行深呼吸运动。约15分钟左右,则肺部气满,意志清新,胸怀即有壮阔之感,紧接着,仍宜直立,左手叉腰,右手平举。肘如执笔状,将丹田之气运至右肩作运笔状,约10分钟左右,再将右臂上下正反旋转100次左右,最后再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腰功,腿功等部位训练。以上各项活动约40分钟左右。回到书房后,便可训练“指功”。先像骑马状危坐在椅子上,使全身气血畅通,再用握力器(20-50公斤),循序渐进地练习手指握力,如无握力器,也可平伸手臂握拳,一收一放使劲抓空,练习“指功”同时,须微闭双眼,预想名碑法帖字形。此活动当在15分钟以上。

在经过较长时期上述“四功”训练,并使自己的书写水平达到一定的境界后,我仍不满足现状,为了故意跟自己“过不去”,我对臂力、指力进行了超常规的强化训练:从练“铁笔沙盘”、“玩铁球”、手腕吊铁蛋13公斤,到现在手臂载5公斤沙袋也能书写自如了,手指握力经检测也达到了100公斤左右。用以上臂力、指力挥运书写的字力透纸背,如用淡墨在字的背面渲染,则字的边沿均能神奇的出现雪白的细线条。

三.以奇制胜“高执管

当能以气运力后,便要注重执管了。今人作书绘画,有的何书随意把执不讲究,更有甚者,双手健全,却偏要用嘴叼笔,用脚趾夹笔,故弄玄虚,以其均能在白纸上写成黑字而在人前炫耀其“功夫”,殊不知中国之所以有书法,全在于毛笔的巧妙。学习书法不知执笔方法,会徒劳无成的。一般人多把执笔与用笔、运笔混在一起,实际上用笔与运笔,是执笔以后的第二步工作。所谓执笔法是包含指法、腕法和笔位三者而言。指法即五指法(执笔法之)是讲五个指头如何去把执好笔管;腕法是指腕和肘的运用;笔位是指执笔部位的高低而言。苏东坡云:“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7)。”名说无定法,实则有定法虚而宽。这里的宽,是指执笔松紧而言。为了驾驭好长尾蛟书画笔,我在接受前贤“虚而宽”的基础上以气用力,再把指法、腕法和笔位三者协调配合,书写时才能得心应手。由于驾驭“长尾蛟”的指、腕法非同一般,开始使用时十分别扭,在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后,我在传统的五指虎口执笔法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了古入“族管法”(8)和“捻管法”(9,形成了独特的执笔方法:即五指指尖相聚向下共“族”其管,把笔管当琴键盘,注意指头接触笔管面积要小,这样力度越大,线条质感越强。这与物理学中“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的原理是一样的。好比钉子和铁锤同时扎向木板,接触面不同,则深度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操纵,要达此目的,必须用“心”来指挥方能奏效。挥运时根据字形大小,线条粗细,“族”“捻”结合,分别以三指、四指、五指犹如弹琴般交替用力,同时,手腕下垂,肘部高抬,并采用“高执管”,即把手指高高地执在笔管上部约40公分左右处,写行草书还可高一些。这种高执管的方法,能使手腕和肘部远离书桌,居高临下,空灵活动,无施不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以气用力的功能,并使腕肘之力直贯毫端,尤其在写大幅行草书时,应用“高执管”方法,则更能照顾通篇,使之一气呵成,以收首尾连贯之效。

四、以指运笔辟“蹊径”

康有为云:“遍求六朝,亦无以指运笔之说…以指运笔之说,唯唐人《翰林密记》乃有之(10)”、历史上传说欧阳修、包世臣、邓石如、何绍基等提出以指运笔、管随指转的主张,而康有为却指责运指是“粗缪可笑(11)”:潘伯鹰、祝嘉、潘天寿等先生也主张运腕反对运指,从此,运指的争论达到了高潮,并一直影响至今。潘伯鹰云:“不可转动笔管,因为在写字时,用手指转动笔管,则笔豪势必由于转动而扭起来(12)”,祝嘉也说:“管随指转,则笔毫像合绳一样拥转,笔锋被(13),可见以指运笔,管随指转仅为极少数人所用。而又被潘、祝等大家否定,难怪乎今人已很难听到以指运笔,管随指转了然而,笔者对此却另有一番认识,周星莲云:“书家遂有腕活指死之说,不知胞固宜活,指安得死。肘使腕,腕使指,血脉本是流通,牵一发而全身尚能皆动,何况臂指之近乎,此理易明若使运腕而指竟漠不相关,则腕之运也必滞,其书法亦必至麻木不仁(14)”。现代蒋培友先生在时下中国书坛的隶书尚趣趋势中也指出:“书法除了在视觉层面考虑以外,还应考虑手指转笔等技巧因素和“心手合一的情感因素等诸多方面”,上述高论很有见地,精辟地述了书写中臂、时、腕,指的辨证关系。还特别强调了手指的妙用为什么今人就不敢大胆地“指运”呢?要大胆地联系指运,我们又不得不把书法与音乐,尤其是弹搜乐器联系在一起。

众所周知,音乐是可听的书法,书法是可视的音乐,是为诗文内容谱写支可视的曲子。每当我在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古筝《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琵琶《昭君出塞》等乐曲时,无不被演奏者美仑美奂的旋律节奏和神奇的指法技巧所陶醉。每当我在创作书画作品时,无不以音乐的旋律节奏去感受作品内容的内,并不由自主地溶入器乐的指法施之轻、重、缓、急、顿、挫、弹、拨等技法融于笔下,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笔迹效果,犹如凝固在纸上的音乐。

要联系指运,重点是要训练指功(前面已讲),在训练指功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前人的以指运笔,管随指转是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所写的是小字有关,写大字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实践证明,我练就的是以气用力,以指运笔,管随指转,以高难度强化训练臂、肘、腕、指之力,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以指运笔中慎用“管随指转”,其主要运笔方法是:作点向左以中指斜顿,向右以食指、大指齐挫:横画大指上仰涩进:竖画食指下俯:撤画四指齐力下笔须重:捺画三指齐力起笔要轻,不迟不疾,须驻笔而后放:作钩则五指齐发要劲利。通过长期的实践,至今我已完全克服了扭笔裹锋之弊病,能将“长尾蛟”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实用、虚用,再大的字也能得心应手了。在挥运书写中还使我感受到:以指运管比“腕活指死”书写时要轻便灵活得多,特别是以指运管写行草书,那管随“心”所“欲”,“弹”指一挥间,那指上生花,笔下结果的感受妙不可言,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兴趣学习长尾蛟气功书法,必先运用传统的练习方法.即用普通毛笔临墓名碑法帖・至少要有五年以上的传统基本功后,方可练习长尾蛟气功书法,用笔先由短锋,中长锋逐步过渡,循序渐进地掌握其他方面要领,持之以恒。传统工大浅薄,指力弱者要镇用,切不可急功近利,以免“东施效颦”,写出的字不堪入目。

五、以画入书墨趣生

历代书法大家中,大多会国画,如董其昌、赵孟、吴昌硕、近代张大千、启功等。这是必要的。但是,一个书家居然对传统绘画全然不知,那是很难想象的。何况懂一点绘画的理法,“学书则深有助焉”。元代赵孟类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16)。他提出:“书画同源”,一直为我国的书画家所接受和广大群众所理解,这个观点也使我获益匪浅。

书画之法,在于笔而成于墨,则墨法乃书艺一大关键。我在研习气功书画过程中,无不充盈着书与画的交融其特点是:1、充分发挥“墨分五色“的妙用,在书写中,我喜欢用较薄的生宣纸和以次浓墨为主旋律,参以浓墨、淡墨、清墨,这并非以难取胜显示其技巧,而是因为要充分发挥“长尾蛟”的威力。在以气用力后,用薄宣纸次浓墨写字、作画容易使墨气虚灵佳妙,经装裱后,更具立体感,挂起观赏,书中有画,画中见书,正书珠润玉圆,行

草墨气淋漓,梅兰竹菊更见笔力,显得水墨调匀,清雅可爱,如其中有飞白,则又有一种“秋山淡云”之美:2由于“长尾蛟”管高锋长,采用高执管,以气用力,以指运管,其笔力足以摄墨,即便是“清墨”,也不使旁溢,故尔墨精皆在纸内,线条犹如“锥画沙”,同时,所书线条还要有血有肉有感情,尽量达到粗的线条有壮浑感:细的线条有灵秀感;中锋线条有坚实圆润感;侧锋线条有潇酒超脱感。3、把“副毫”作为字的皮肤,以求温润般写字作画,很少注意笔毫上的变化。有次我用“长尾蛟”写隶书“大江东去”(苏东坡《(赤壁怀古))时,激情之处,偶然发现笔的副毫线条纸墨相接处仿佛有毛,随着情感的波动呈现各种形状的曲线,或如“万岁枯藤”,恰似山川峰峦叠状,雷雨风电交加,又仿佛“幽光若水纹徐漾于波发之间”。

六、以气养心寿而康

“长尾蛟气功书画”不仅将书法技巧在传统基础上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通过长期训练后,身心康健,善莫大焉。

气功是有意识,自然地达到存神,凝神,静思,入定,调心,意守等目的,中医学讲,写字作画是顺乎自然的气功训练。“一气呵成”胸中锦绣,笔底烟覆。凡写大字,作大画,气不足则无“神的”矣。在平心静气与大气的挥酒中,气功锻练自在其中,这就叫做“养浩然正气,极风云壮观”。笔者对此体会颜深,获益匪浅,每当我全神贯注地用“长尾蛟”创作大幅作品时,顿觉“气场”出现神秘的“排它”功能(仿佛在真空中写字)三九严寒时越写越暖和,三伏酷暑时“心静自然凉”,即便周围十分嘈杂,也“充耳不闻”,犹如无人之境。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当书画活动入静时,心情非常愉悦,这样能使书画者的大脑受到良性刺激,分泌出令人兴奋的激素,促进心脑血管系统的有序循环。这一研究结果也在我身上得到了印证:我在苦练长尾蛟气功书画的近30年间,身心康健无大碍,从末住过医院,现已花甲之年,仍是满头黑发,眼晴视力很好,报纸上最小的字,不眼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长尾蛟气功书法美哉,妙截,使我的身体比常人更健康。

结束语

“长尾蛟气功书画”历经漫长岁月的艰苦磨砺并面世,可以说是我一生中痛苦的选择,是一种失去中的得到,也是我执著追求书画艺术生命力的具体表现,它使我深深地感到:爱艺术是幸运的,虽然我在生活中体味到无数的苦湿,却在艺术之中感受到了亲情:它使我觉得生命、智慧的力量和美好,铸就了我健康的体:我于庸庸无为的众生之外,给我以尽可能细腻而深邃的洞察力,较清醒地察事物人物:给我以温暖可信赖的安抚,去度有限的人生。

“长尾蛟气功书画”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政于挑战古人而加以改革创新的,是我一生中高难度的追求。现代草书大家林散之说得好:“在学术上有点小的野心,敢与古人比一比,这不能看着是坏事。没有这种气度怎么行?这样想动力大,能源足。(17)”。苏轼云:“世之所贵,必贵其难雄”。具有一定的难度,才说明具有一定的高度,“长尾蛟”虽然面世了,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诸如虚实处理,节奏感和空间效果,感情渗透力的的表现,气的生动的高层次意境等,都是我今后研究和追求的更高目标。

“长尾蛟气功书面”赘述至此,自有零乱、粗两和不成熟之娘,既己成稿,也就不避贻笑,当请求方家数正。

引文及参考文献

(1)管高锋长:“长尾蛟”分雌雄两管,高70公分左右,锋长6-12公分,多笔头。

(2)蛟:古代传说是能发洪水的一种龙,这里借喻为“墨海胜蛟”。

(3)王羲之《书论》

(4)朱履贞《书学捷要》

(5)《祝您健康》杂志1983年第三期

(6)《祝您健康》杂志1983年第三期

(7)苏东坡《论书》

(8)族管法:执笔法之一。唐韩方明《授笔要说》云:把笔法有五种,第二 管,吊笔急疾,无休之书。元陈绎曾《翰林要诀-执管法》云:“族管,以大指小指倒垂执管,族三指攒之,”

(9)管:执笔法之一.《集的》云:“捻,捏也”。以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捏住笔管之顶端处,站立作书元陈绎曾《输林要诀-执管法》云:“埝管:大指与中三指捻管头书之”。

(10)康有为《广艺舟双辑》

(11)康有为《广艺舟双辑》

(12)潘伯鹰《书法杂论》

(13)《书法研究》杂志1985年第二期

(14)周星莲《临池管见》

(15)四川省书协《书法家》报2010年第31期蒋培友文

(16)《历代题画诗选注》

(17)林散之《笔谈书法》

(18)苏东坡《论书》

注:该文2008年荣获“中国知名专家终身成就获奖文集”金奖(中国管理科学院),2010年被“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等国际专家评审委员会评为”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特等奖。成果获奖号2DSX090158正式入端《世界重大学术思想获奖宝典》(中华卷)由世界文献出版,全球发行,2010年入端《管理观察》杂志学术论坛11月刊,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