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战事不利,早就不满恭亲王的慈禧太后以奕䜣“委靡因循”为由,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并将奕䜣集团全班人马——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劻第二次见证大事件,是帮助慈禧太后捉笔,给她弟弟桂祥写信。

庆亲王奕劻是清朝最后一名授封的铁帽子王,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其实,奕劻还创造了一个记录:他是清朝晚期寿命最长的王爷,足足活了79岁,遇上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见证了清朝灭亡。

奕劻属于满洲镶蓝旗人,是乾隆皇帝弘历的曾孙,庆亲王永璘的孙子,不入八分辅国公绵性的长子——从这条时间线上,我们可以看出,奕劻家族虽然是天潢贵胄,但多年来,那是一代不如一代,越混越差。照这样下去,总有一日恐怕连最低等的爵位都要搞丢。

清朝这个铁帽子王命太长:从鸦片战争活到了清朝灭亡

幸好有了奕劻来打了一针“强心针”,使得他们的家族避免了灭顶之灾,还出现了回光返照的迹象。这一点,跟积重难返、日暮西山的晚清还真有点相似之处。

继续说奕劻的故事吧。

奕劻生于1839年3月24日。那时候,钦差大臣林则徐刚刚被道光皇帝派往广东,查禁鸦片。6月13日,林则徐将收缴的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鸦片送到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1840年6月,英国舰队抵达广东沿海,并封锁了珠江出海口,打响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时候,奕劻才1岁多一点。

清朝这个铁帽子王命太长:从鸦片战争活到了清朝灭亡

这个襁褓中的孩子,当然不清楚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奕劻第一次见证大事件,是内务府把他家的庆王府给没收了,送给了恭亲王奕䜣。那时候,奕劻刚刚承袭辅国将军爵位。一个区区辅国将军,怎么能与恭亲王相提并论呢?奕劻只好搬出庆王府,搬进道光朝大学士琦善的第宅去居住。

内务府档案记载如下:“奕劻奉旨赏换定阜大街官房一所,共记一百六十余间。”

奕劻第二次见证大事件,是帮助慈禧太后捉笔,给她弟弟桂祥写信。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慈禧太后没啥文化,写字歪歪扭扭,正巧奕劻写得一手好书法,于是就成了慈禧太后的代笔者。

清朝这个铁帽子王命太长:从鸦片战争活到了清朝灭亡

可别小瞧了捉笔。正是因为这些琐碎的小事,让奕劻获得了慈禧太后的好感。

奕劻第三次见证大事件,是1884年的“甲申易枢”。

当时,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战事不利,早就不满恭亲王的慈禧太后以奕䜣“委靡因循”为由,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并将奕䜣集团全班人马——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随后,奕劻被慈禧太后任命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持外交事务。这是奕劻第一次掌握朝政大权。

清朝这个铁帽子王命太长:从鸦片战争活到了清朝灭亡

奕劻第四次见证大事件,是1898年“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一场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发展到后来,不可避免地变成了一场争夺核心权力的政变。掌管神机营的奕劻坚决地站在慈禧太后一边,帮了她很大的忙。于是,慈禧太后视奕劻为心腹,对他信任有加。

奕劻第五次见证大事件,是1900年。

那一年,慈禧太后信心满满地向11国宣战,迎来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匆忙逃出北京,逃往西安。临行前,慈禧太后命令奕劻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一起,以全权大臣的身份处理与11国的议和。

清朝这个铁帽子王命太长:从鸦片战争活到了清朝灭亡

议和完成后,奕劻不但继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还进入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同时兼管财政处、练兵处事务,集内外大权于一身,权力之大堪与当年的恭亲王并肩。

奕劻第六次见证大事件,是在1908年举行七十寿诞。

当年,奕劻举行七十寿诞,将之作为聚敛财物的工具,许多官员趋之若鹜,当作巴结奕劻的绝佳机会。于是,银子像流水一样滚滚而来,光是现金,就收了50多万两银子。

奕劻第七次见证大事件,是清朝灭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吹响了埋葬的号角。各地纷纷宣告独立,清朝统治摇摇欲坠。摄政王醇亲王载沣见大势已去,辞去摄政王职务,闭门家居。奕劻不是一个力挽狂澜的人,他审时度势之下,主张清帝退位,宣布共和。

清朝这个铁帽子王命太长:从鸦片战争活到了清朝灭亡

当时,不少清朝亲贵子弟不甘心失败,纠结了10余人前往奕劻王府,攻击他。奕劻不为所动。

在奕劻等的的坚持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不得不宣布退位,给立国近300年的清朝划上了一个句号。

1917年1月29日,奕劻病逝,终年79岁。据悉,溥仪仍然对奕劻怀恨于心,打算给他一个恶谥,在父亲载沣的劝说和亲贵的力争之下,才赐谥“密”字。

当然,这一切奕劻本人是看不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