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銀行的股東

近期,四大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紛紛秀出了2018年“成績單”,賺錢能力槓槓的。

列幾個數字:

工商銀行實現淨利潤2987億元,日賺8.2億元。

建設銀行實現淨利潤2556億元,日賺7億元。

農業銀行實現淨利潤2026億元,日賺5.6億元。

中國銀行實現淨利潤1924億元,日賺5.3億元。

四大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淨利潤加總爲9493億元,上一年這一數字還不到9000億元。

除了會賺錢,銀行也酷愛分紅。

據證券日報報道,在18家A股上市銀行中,除交通銀行外,其他17家上市銀行全部推出了現金分紅預案。

共有5家銀行分紅力度較大,每10股派3元(稅前,下同)以上:

招商銀行——每10股派9.4元

寧波銀行——每10股派4元

浦發銀行——每10股派3.5元

民生銀行——每10股派3.45元

建設銀行——每10股派3.06元。

2018年銀行業表現如此亮眼,小白投資者如何分得一杯羹?

近期,“大貓財經”公衆號羅列了近五年分紅最多的銀行。

(報告)把錢存銀行,還是買銀行股?對比五年後收益就明白了

如果五年前,你拿出10萬元本金,按照上表,買入分紅最多的南京銀行,五年以後這10萬塊能帶來29萬的收益,買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這樣的大盤藍籌,也能帶來12萬-17萬的收益。

因此,比起把錢存入銀行或者是購買理財產品,持有靠譜的銀行股將帶來更大的回報。

當然,除了銀行,還有很多藍籌股、大盤股對分紅積極性較高,比如貴州茅臺、福耀玻璃、小天鵝、萬科、中國平安這樣的白馬股,掙錢能力也是槓槓的,股價十年漲十多倍,光是分紅金額就可以把本錢掙回來。

把股息率作爲投資重要指標

上面的案例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一個重要的投資知識點——股息率。

股息率(DividendYield Ratio),是一年的總派息額與當時市價的比例,即股息與股價之間的比值。一般而言,這裏所說的股息僅指現金分紅。

股息率是投資收益率的簡化形式。在投資實踐中,股息率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

美國投資大師詹姆斯•P•奧肖內西認爲,價值選股應該將股票的派息水平作爲一個重要考量。他曾經對標準普爾數據庫的投資策略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發現股息率高的大市值公司股票的長期回報非常可觀,一年下來十幾個點,長期複利下去,必然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並隨着雪球體積的增大,滾一圈黏住的雪會大幅增多。

他認爲,在股票總收益中,股息佔有相當的比例,甚至能超過一半。“此外,一家公司要對股息進行操縱幾乎是不可能的——要麼當期支付,要麼延期支付,要麼取消支付,別無其他選擇。”

通過股息率,我們可以清楚的計算出,長期投資股票是否划算,如果股息率較高,那麼就算市場出現長期調整,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爲股票可以給投資者穩定的現金收入。

因此,如果我們想做主動型投資者,可以把股息率作爲一個重要指標來選擇股票,因爲公司只有在盈利的情況下才能分紅,分紅多的公司代表它的業務是比較穩定的,能夠帶來持續的現金流。

和時間做朋友,堅持長期持有

既然以股息率作爲指標,投資長期分紅的大盤股,就可以在股市中賺到錢,那爲什麼大多數股民還被割韭菜?

股票投資的收益主要有兩種:賺取股息和資本利得。資本利得是靠賣價與買價的收入差賺取收益,很多人進入股市只是一味想低買高賣賺取差價(投機成份很高),看不上分紅的這點小錢,也沒有耐心等個三年五載。

在牛市的時候,這種心理尤爲明顯:如果不追漲買入熱門股,簡直比虧損還難受。大家不斷調倉,用有限的資金追求絕對的超額收益,但折騰來折騰去,發現也沒掙幾個錢。

而賺取股息的投資法一般需要長線持有,篩選股息率能跑贏長期借款利率的公司,在獲取利息收益的同時,等待股價上漲,股息率因此降低的時候賣出,獲得股息和價差雙份收益。

所以,我們要學會時和間做朋友,而不是和時間賽跑。

股息率投資法,還有兩點重要提示:

1、高股息率個股不適合頻繁操作,尤其是收到分紅後立即賣出個股,可能會交一筆不小費用。持股1個月至1年,稅負爲派現金額的10%;持股1個月以內稅負最高,達到20%。而持股期超過1年以上,免徵股息紅利。

2、選股的時候,不要光看高股息率,還要考慮下這個公司的分紅偏好和盈利能力,有些公司偶爾也搞搞高分紅,但股價卻跌得一塌糊塗,這樣的分紅方案看着挺好,但入坑的概率很高。

注:文章提及的股票,僅作案例分析,不構成具體的投資建議

作者:BNK0902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