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声一响,大佛寺东街乱象成历史

大佛寺东街整治前

哨声一响,大佛寺东街乱象成历史

大佛寺东街整治后

“以前早上都不敢走这条街,今天偶然路过,真的是眼前一亮。”今天一大早,景山街道居民刘柏春看着大佛寺东街簇新的柏油路由衷地说,这片儿改造之前连便道上都摆着早点摊,根本没法走,这回可真是痛快多了。

哨声一响,大佛寺东街乱象成历史

整治提升还路于民

大佛寺东街位于美术馆后街东侧,仅在大佛寺东街南段不到300米的路上,就有一个学校、一个大型菜市场和一个垃圾站,早高峰时段车流量能达200辆。占道经营、倚门售卖、堆物堆料、飞线凌乱、道路拥堵以及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乱停放等乱象丛生,附近居民久受其扰。

今年5月1日,区委书记张家明在调研中就大佛寺东街周边环境秩序治理、交通停车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景山街道及时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形式,启动大佛寺东街交通整治项目。

据景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田国明介绍,通过民意立项,大佛寺东街交通整治项目打通了原有并不贯通的东西两侧便道,对原有的电箱、地箱、线杆进行调整和拔除,共拔除线杆48根,清除各类线缆约22公里。拆除原有栅栏、拆除树状池挡墙,拆除原有花池、原有绿化(池子),移走花箱和部分低矮乔木,拓宽人行道宽度,还路于民。

哨声一响,大佛寺东街乱象成历史

设计先行优化升级

田国明表示,景山街道力求协同各有关部门、探求从根本上整治大佛寺东街乱象的方法,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形式,两次吹哨,协同东四交通队、区百千办、一六五中学、区园林绿化局、清华同衡、京诚集团(景山分中心)等,共同调研探讨治理大佛寺东街交通拥堵、环境秩序等问题。启动大佛寺东街交通整治项目后,通过对之前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升级,最终形成合力综合整治。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实地踏勘、充分调研、广集民意的基础上,确定大佛寺东街提升方案,突出便民服务、古都风貌保护、景观环境提升三大特点,并在施工前与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

哨声一响,大佛寺东街乱象成历史

因症施策尊重民意

据田国明介绍,在与设计团队、社区等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景山街道总结出大佛寺东街交通拥堵的“三宗罪”,即:错车拥堵、人车混行和占道,并据此提出单停单行、疏通步道机非隔离、撤换设施的策略,尤其是划定交通标线,实行单向行驶,拓宽便道实行人车分行,合理规划停车位,针对性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在大佛寺东街的整治提升过程中,通过街巷长和“小巷管家”入户走访,广泛征集沿线居民和商户意见;在社区组织召开座谈会,以会议的形式征集居民代表对大佛寺东街整治方案的意见;设计单位和责任规划师在大佛寺东街确定设计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中,反复征求民意,及时调整和完善原有设计方案。通过多种渠道,景山街道共采纳居民建议17条,应居民广泛要求,在较宽敞的区域增设座椅和长凳,满足居民的休憩需要。

哨声一响,大佛寺东街乱象成历史

美丽秘籍

据田国明介绍,在对大佛寺东街进行综合整治的过程中,景山街道采用“街道吹哨 部门报到”的方式,召开工作协调会,听取建议、多方共治、抓细抓小、有序推进。5月4日,景山街道召集相关单位召开整治工作协调会,将实地踏勘和集体讨论相结合,讨论大佛寺东街周边环境秩序治理、交通停车等问题。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街道再次“吹哨”,与各相关部门共同对施工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探讨和协商,真正做到了在吹哨过程中能“吹得响”、“不乱吹”、“吹出效果”。

文字 | 李冬梅

摄影 | 龚文韬

编辑 | 小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