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太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職業,他們雖然身份卑微,但是,曾出入的都是王公貴族之家。對於我們很多人一生都未曾享受過、甚至連聞所未聞的富貴生活,他們都是最熟悉不過了。只不過,這一羣悲慘的人,能看得見卻無福消受。當然,在中國古代,太監的身份雖然爲士大夫所不齒,但是,其實在民間,太監仍然不失爲一個生存的選擇。

事實上,很多太監之所以被送進宮並不完全是被迫。很多人都是因爲家庭實在太過困難,父母又無力撫養他們,所以,便狠心將他們閹割,然後,送進皇宮就爲討一口飯喫,有一個活命的機會。對於那些出身卑微的窮苦人來說,能夠活下去已經是非常不易,他們已經不再追求生活的質量。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剛閹割,三天後大清亡了!後慘遭洋鬼子如此侮辱

孫耀庭,小名留金,是天津市靜海縣西雙塘村一戶窮苦農民家的孩子,他出生時,閤家只有7分地,兩間上房。他們村裏有個私師,家有七八十畝地。

孫耀庭的父親爲他種地,母親爲他做飯,孫耀庭因此得以在這個人手下讀了四年的書,並且不必另交學費。但是,這種"好景"不長。孫耀庭失學了,父母淪爲乞丐。迫於生計,孫父決定把孫耀庭送去宮中當太監。

因爲家裏沒錢就清人做“手術”,父親決定親自動手,結果一刀下去,孫耀庭就暈了,3天后才醒過來,父親卻告訴他:“大清亡了!”還沒機會上崗就失業,孫耀庭是夠倒黴了。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剛閹割,三天後大清亡了!後慘遭洋鬼子如此侮辱

令孫家人重現希望的是,大清雖然滅亡了,但是,根據優待條例,未代皇帝溥儀及其家人,還有一大幫遺老遺少都可繼續住在紫禁城裏。

在封閉的紫禁城裏做關門皇帝的溥儀不顧民國的禁令,公然在民間徵太監,招婢女,孫耀庭這纔有機會“進宮當差”,搭上了“太監”的末班車。

1926年,孫耀庭回到北京北長街出宮太監的居所——萬壽興隆寺居住,住在這裏的還有40多個和他有着相同命運的太監。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剛閹割,三天後大清亡了!後慘遭洋鬼子如此侮辱

“解放後,我們太監有了幸福生活。”孫耀庭的話裏,飽含着喜悅和感激。最初,政府發給他們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費,後來孫耀庭參加了工作,負責全市的寺廟管理。他還曾當過6年的出納,每月工資35元。

“文革”後,孫耀庭住進廣化寺,直到1996年逝世,終年94歲。他在93歲時書寫“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的條幅,以表達自己的情懷。

他的自傳《中國最後一位太監》,1988年被改編爲電影。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剛閹割,三天後大清亡了!後慘遭洋鬼子如此侮辱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寓居京城廣化寺的老太監馬德清過世,孫耀庭成爲末代太監中僅存於世之人。

有一位西方記者去採訪孫耀庭,他掏出一沓鈔票,要孫耀庭脫下褲子拍照,這個舉動惹惱了孫耀庭,他怒斥這位外國人:“你給我出去,中國人不認這個!”霸氣回應,讓這名西方記者十分惱怒,但是又不能咋地。

作爲皇帝皇妃的身邊人,宮廷政治的參與者,他見證了最後的宮廷奢華,親歷了最終的王朝崩潰,成爲獨一無二的“活歷史”。直到晚年,孫耀庭才享受到作爲一個人的尊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