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力“三區”潤民心

    龔再蓉 李曼斯

    6月9日傍晚,家住寧鄉市玉潭街道的居民楊敏晚餐後一如既往來到玉潭公園散步。青山綠水間,鳥啼蛙鳴,涼風徐徐,令人備感舒適。“周邊城區公園越來越多,原本擁擠的人流被分散。在這樣閒適的環境下散步,感覺更加愜意。”楊敏表示,每天散步健身1小時已經成了全家的習慣。

    在玉潭街道,楊立傑的感受頗具代表性。近年來,在寧鄉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該街道充分發揮貫徹落實全市決策部署主陣地、排頭兵作用,通過大力創新黨建、優化服務、提質配套等舉措,突出抓好和諧小區、平安社區和宜居城區建設,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2017年,在實現稅收入庫13億元、各項經濟指標高位增長的同時,羣衆滿意度大幅提升,其年度社會民意調查在長沙市所有鄉鎮(街道)中排名第一。今年元至5月,該街道實現稅收入庫7.1912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44.24%,同比增長19.19%。 

    經濟發展提速與滿足民生需求齊頭並進,各項發展指標與百姓幸福指數“比翼雙飛”。這樣的“玉潭現象”緣何而來?

      創新小區黨建,和諧小區創建全覆蓋,居民生活更開心

    2月10日晚,玉潭街道中源凝香華都小區,一場別開生面的“樓棟春晚”在23A棟舉行。活動現場,樓棟居民歡聚一堂,表演文藝節目,相互贈送禮品,氛圍十分融洽而熱烈。

    “上下樓鄰居之間的距離一下拉近了,大家紛紛表示明年一定要更早準備,把晚會辦得更好。”家住23A棟1101號的許敏稱,樓棟有一個“遠親不如近鄰”微信羣,辦“樓棟春晚”的倡議發出後,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活動開展後,樓棟裏的居民見面會熱情打招呼,有什麼事情也會相互幫忙。

    “上述‘樓棟春晚’,是我們創新小區黨建的一個全新產物,活動組織等由樓棟黨小組完成。”據玉潭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海潮介紹,2017年,街道52個小區整合小區內在職黨員、“兩新”組織黨員、駐小區開發商黨支部等各方資源力量,建立聯合黨支部,成功探索出“一部一委一會一活動”(黨支部、業主委員會、小區聯席會議、每月主題活動)小區治理模式。通過黨建引領,和諧小區創建實現全覆蓋,小區硬件得到改善,“美好生活從重拾和諧鄰里關係開始”等理念有效實施,小區居民生活更開心。

    2017年8月19日,成立小區聯合黨支部;22日,完成小區業主委員會換屆選舉;23日,小區提質改造正式動工;隨後,自來水管網改造、道路黑化、亮化、綠化、下水道疏通、安全監控系統建設等相繼完工……自小區聯合黨支部成立後,金海花園小區居民廖長春發現這個已建成十幾年的小區變了個大樣。

    “明顯感覺到小區條件好了,人心齊了,鄰里更加和睦了,家的味道更濃了。”這種變化,很快引發出一種“迴流效應”。到目前,已有20多戶原來的居民搬回該小區。2017年,玉潭街道投資3000多萬元,對19個老舊小區進行提質改造,使這些小區基礎設施老化、配套功能不全等問題迎刃而解。提質改造過程中,各小區聯合黨支部精心做好組織協調、項目推進等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

    打通服務羣衆“最後一百米”,切實爲小區居民排憂解難,是玉潭街道各小區聯合黨支部的根本職責之一。中源凝香華都小區有52棟住宅,在小區聯合黨支部的組織下,每個樓棟都成立了黨小組,每戶居民都有黨員聯繫。去年12月,通過專門微信羣、上門走訪等方式,52個黨小組在小區居民中開展了一次廣泛的問題收集活動。

    隨後,小區聯合黨支部將所收集的80多個問題進行彙總歸類,並於今年1月10日組織小區開發商、物業和自來水、交警、規劃等部門單位召開現場交辦會,將問題逐一向各責任主體交辦。到目前,已有20多個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其他問題正在處理之中。“正月初六晚上發現下水道堵塞,初七上午就有人來施工,開挖、疏通、重新砌好等在半天時間內全部完成。”對於問題的解決,小區16棟102號居民羅太清感到十分滿意。

     優化社區服務,平安社區建設深推進,民生保障更有力

    “想了好多年,這下看到了,真是十分感謝!”對於自己能如願瞻仰偉人毛澤東和劉少奇故居,玉潭街道新城社區彭淑楠老人滿懷感激。老人願望的實現,源於社區與當地社會組織開展的活動。近年來,新城社區用心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工“三社聯動”,多方着力優化社區服務,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歡迎與好評。至2017年底,入駐該社區的社會組織有5個,專職社工30多人,註冊志願者2800多人。一年舉行相關活動36場,受益社區居民達5000多人次。

    抓好社區服務,是把基層服務做到位的根本和關鍵。爲此,玉潭街道15個社區從着力抓好“三社聯動”、居家養老服務、社區服務進小區等方面出發,力促平安社區建設深度推進,有事找社區成爲社區居民的一致選擇,羣衆安全感明顯增強,民生保障更加強勁有力的特色全面彰顯。

    實施社區提質提檔工程,提升社區設施設備水平,爲玉潭街道優化社區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近兩年,街道投資2.1億多元,對香山、通益、合安等10個社區進行提質提檔。提質提檔過程中,爲10個社區新建社區公園7個,提質改造路面30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4.2萬平方米,整理管線25公里,新建生態停車位385個,社區居民居住生活條件大幅改善。

    與此同時,公共服務進小區等舉措得以有效實施,優質服務送到社區居民家門口。“認證一次,以前要花上半天時間,如今只要十幾分鍾。”茆田社區和美華庭公共服務中心,低保戶銀葭雲如是說。隨着公共服務進小區的全面實施,小區1100餘戶住戶暢享送到家門口的服務,紛紛予以點贊。

    在花明社區,通過社區、社區警務室、社區城管即時聯動,治安巡防、安全生產、證照辦理等工作高效開展,使社區居民安心享受到了便捷服務。“他們加班巡邏,就是爲了讓大家放心過年。”社區13組居民王滌清介紹,除夕和大年初一,由社區幹部、民警、城管隊員和志願者組成的巡邏隊伍,每天晚上都巡邏到凌晨1點多,爲各家各戶安心團聚創造了很好條件。

    提質城區配套,宜居城區打造大提速,羣衆日子更舒適

    5月25日一早,玉潭街道塘灣社區居民李先生步行10多分鐘,將孫子送到玉潭實驗小學,然後來到離家500多米的亮月湖水景公園散步健身。他深有感慨地說:“城區的配套設施越來越好,大家有了更多好去處。”

    位於寧鄉文體中心的寧鄉大劇院建築面積1.2萬多平方米,其中劇場面積約爲3000平方米,設置座位800多個,主舞臺面積620多平方米。去年10月初,劇院正式投入使用後,李先生經常利用晚上的時間,邀兩三個朋友,一起到這裏欣賞花鼓戲等文藝演出,生活平添許多樂趣。

    從道路、公園、學校、醫院等建設着手,玉潭街道特別注重提質城區配套設施,宜居城區打造大幅提速,羣衆日子越過越舒適。2017年,街道新建和改擴建學校6所,新增學位5000多個,使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便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場地寬闊,環境又好,清早一般沒風,特別適合抖空竹。”在玉潭公園,市民徐利平已免費教會30多人抖空竹。近年來,玉潭街道注重抓好城區公園建設,“開門見綠,推窗見景,百米見園”的生活環境正逐步形成,逛公園已成廣大居民的日常習慣。目前,街道建成投入使用的公園已有7處。

    每到週末,市民黃靜文都會帶着兒子到亮月湖水景公園玩沙子。“小傢伙每次都要玩上一個多鐘頭,十分開心。”亮月湖是寧鄉城區的首座水景公園,佔地415畝,水面面積達300畝,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衆多居民前往休閒健身。

    在全面提質城區配套硬件水平的同時,玉潭街道堅持抓好城區配套軟件建設,使城市宜居指數得到實在提升。強化衛計服務,便是其配套軟件建設內容之一。就此,街道組織開展了生育關懷大走訪大慰問、義務獻血、“萬步有約,健康玉潭”職業人羣健走比賽等活動,精心推出了流動人口“套餐式”服務等服務舉措。

    “在寧鄉,就像在自己家。”從街道衛計辦幹部手中接過剛辦好的“二孩生育證”後,流動人口懷孕婦女譚妹感動不已。通過街道和社區幹部的連續上門服務,這名外地婦女懷二孩的“幸福夢”得以順利實現。去年,全街道共有3400多名流動人口享受到了這種“套餐式”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