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吉寺水庫位於萩藤樹西北,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修建,大壩橫亙在梨子山和楊山之間,庫堰是古龍山(音),水庫平時來水主要靠楊山和黃山北的泉水,流域面積較小,但是水質清冽、甘甜。水庫出水函口在梨子山這邊,溝渠繞梨子山東邊可進入萩藤樹村後,順村後一條崗壟,從村北繞到村南正好一週。

作者:唐平

夏日的陽光還不夠毒辣,但是暑氣已經開始蒸騰。穿村而過的綠道邊,格桑花嬌豔地開着,高低錯落,隨風搖曳,如孩子的笑臉,燦爛而絢麗多姿!


行走巢湖烔煬河——山水萩藤樹



站在村口,順着蜿蜒曲折的綠道,我的目光遊向遙遠田野。碧藍的天空下,遠處的青山如此清晰地橫亙在眼前,如一道蒼翠、厚重的屏風,又如一位慈愛母親張開的懷抱,親切、溫暖;阡陌縱橫的梯田如身着綠色棉綢的少婦,丰韻飽滿;沖田裏,整齊的秧苗像孩子剛理過的平頭;坡地裏的棉花、花生舒展着片片新葉,朝氣蓬勃地迎風招展;崗上的玉米已像一列列肅然待命的士兵,在等待着檢閱,隨時應徵出發!寂靜的田疇間,隱約可聞嘉和特有的清香。此時的鄉村,在微風中只聽到沙沙的葉響,只看到盎然的綠意和蓬勃的生機。


行走巢湖烔煬河——山水萩藤樹



不經意間,我已經繞村一週。破敗的民居掩蓋不了環境整治的痕跡,廢棄的斷垣里巷道仍是規整;各家房前屋後雜樹都鬱鬱蔥蔥,小院的矮牆裏或三或五斜地伸出碧綠、圓潤的柿子、棗子,高挑的修竹在風中妖嬈地扭動着腰肢;偶見的雞犬徜徉在它們自己的世界裏,無視這些外來的閒人。


行走巢湖烔煬河——山水萩藤樹



這個座落在西黃山東面,離山最近的小村莊叫萩藤樹。萩藤樹村名源於村子中央一棵巨大的紫藤類的植物。據老人說,這棵藤樹原在門口塘前的一塊空地上,寄託一棵大椿樹而生,有碗口那麼粗,藤樹開紫色的花,結的果實形似關公的戰刀,村人又稱它“關刀樹”。此樹初長是樹,長成纏藤,古書云:萩藤樹。今天在村南的塘埂上仍有一些野生的萩藤樹。


行走巢湖烔煬河——山水萩藤樹



萩藤樹村坐西朝東,依坡地而建。三面青山相擁,南有團山,西靠西黃山,北面是楊山;一口大泉,是煬河源頭,從楊山和古龍山的山間汩汩而下,經過太吉寺水庫,繞村而過,終年不息;村內建築按“九龍攢珠”設計,一條大巷,三條小巷都筆直的朝向門口大塘;村南、北各又有一口煙火塘,兩塘都可引水入門口塘,村子就猶如一隻展翅的雄鷹,蓄勢騰飛。


行走巢湖烔煬河——山水萩藤樹



梨子山是離萩藤樹最近的山,是西黃山的一部分,從頂部到東側都是一種風化嚴重的青石,所以很難有高大的植被能生長;山的北側和四周土層較厚,有成片的松樹林;梨子山和西黃山主峯之間有個山窪,據《烔煬區志》記載:光緒二十五年七月,因連日傾盆大雨,該山窪裏有大量泥鰍隨水翻滾,居民成桶捕之,民間曰:出“泥鰍蛟”,所以該山窪從此叫“大蛟窪”。村北是楊山,東西走向,民間又稱“羊子山”。楊山有個背風向陽的南坡,據當地“十八戶唐”的《唐氏宗譜》記載,因八世祖唐君用曾任明初浙江金華府知府,所以該山窪又稱“知府窪”。


行走巢湖烔煬河——山水萩藤樹



太吉寺水庫位於萩藤樹西北,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修建,大壩橫亙在梨子山和楊山之間,庫堰是古龍山(音),水庫平時來水主要靠楊山和黃山北的泉水,流域面積較小,但是水質清冽、甘甜。水庫出水函口在梨子山這邊,溝渠繞梨子山東邊可進入萩藤樹村後,順村後一條崗壟,從村北繞到村南正好一週。每年春天村子都會組織人清理這些溝渠,以保證三口大塘能在乾旱季節得到補充水源,既便於村口農田灌溉,又能讓全村用上乾淨的活水。


行走巢湖烔煬河——山水萩藤樹



每當引水入村的時候,村裏都是節日一樣。男人們總是忙着把水引入稻田,女人們則把需要洗刷的物品拿出來盡情的清洗,孩子們則沿着溝渠抓捕來迎接新水的魚、蝦、泥鰍……連塘裏的呆鵝、鴨子也歡快地追逐嬉鬧着。所有塘埂溝坎的野草、雜樹也都鮮活起來,感覺樹上的知了、天牛都比平日裏精神多了。


行走巢湖烔煬河——山水萩藤樹



如今,萩藤樹的門口大塘淤塞了,昔日塘邊的那整齊的石階已沒入淤泥,堤上依依垂柳也枯枝橫斜了;巷子裏走起來篤篤聲響的石子路依稀可見;古井的石欄在高大楊樹的掩映下孑然佇立;只有那棵飽經風霜的銀杏還傲然挺立着,似在翹盼遊子歸來!


行走巢湖烔煬河——山水萩藤樹



歲月在這裏悄悄流逝,沒有驚天動地,沒有轟轟烈烈,小村已經在這裏靜靜地躺了幾百年了。它一如一隻疲憊的老牛在默默地反芻,像在回顧既往,似在思考以後的人生,又如在等待主人新的命令。


最憶是巢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