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3日,以“深改革、廣開放、新起點、再出發”爲主題的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峯會在廣州琶洲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成功舉行。本次峯會邀請到近30位來自政、商、學界的資深專家,聚焦新形勢下的金融改革與開放,圍繞當下熱點金融話題展開討論。峯會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良好反響。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峯會成功舉辦

圖爲會議現場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書記顧良飛,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曲延玲代表主辦方致辭。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原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周延禮,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發表主旨演講。出席本次峯會的主辦機構領導還有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倪全宏,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邱億通。同時還特別邀請到廣東銀保監局副局長劉學生以及當地金融機構負責人出席峯會。全體大會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研究員,《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張偉主持。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峯會成功舉辦

圖爲主持人張偉

顧良飛在致辭中表示,廣州峯會作爲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的區域峯會和金交會的主論壇,自2016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三屆。當前,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等重大挑戰面前,中國金融業“深改革”、“廣開放”是站在開放新格局起點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本屆峯會圍繞“深改革、廣開放、新起點、再出發”主題,對中國金融業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提升金融資源配置質量、深度參與全球金融治理與市場競爭、推動各國經濟金融合作共贏等建言獻策,爲金融改革、開放與發展貢獻智慧。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峯會成功舉辦

圖爲顧良飛

曲延玲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廣東深化金融改革、擴大金融開放面臨着新的歷史機遇。廣東省金融系統將從四方面把握這個歷史機遇:一是繼續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聚焦經濟社會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優化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二是圍繞大灣區發展的戰略目標,深入推進跨境投融資創新,提升金融對外開放水平,加快建設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三是適應全球金融科技創新的趨勢,加快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強化金融與科技協同創新,提高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四是堅持共享發展的理念,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推進金融基礎設施,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和滿意度,增強廣大人民羣衆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峯會成功舉辦

圖爲曲延玲

周延禮:金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主旨演講環節,周延禮以《金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爲題,闡述開放新格局下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轉型發展新方向。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爲銀行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大灣區以佔全國不到1%的國土面積、5%的人口總量,創造出全國12%的經濟總量。周延禮主席介紹了銀行保險業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五大主要成效。第一,政策引導,帶動灣區金融機構集聚。具體表現爲,支持港澳機構“廣佈局”、推動機構門類“全覆蓋”以及促進產業金融“深結合”。第二,增強金融創新,推動灣區金融互聯互通。具體包括,跨境車險引領灣區互聯;跨境資金繁榮灣區市場;跨境交流促進灣區共贏;爲民生添助力,跨境服務便民生活。第三,聚焦重大項目,支持灣區建設。對此,銀行保險機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凝聚金融合力,優先保障基建重大項目融資,夯實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基礎,科學設計保險方案,引導險企增強保障實力。第四,聚焦綠色發展,支持生態防護。具體包括組織架構與產業發展協同,打造綠色金融專屬服務體系;管理機制與環保政策協同,建立綠色金融精準考覈體系;資金渠道與項目建設協同,拓寬綠色金融融資體系。第五,拓展服務內容,強化“一帶一路”支持。支持“一帶一路”沿線重大項目,助推企業“走出去”,幫助中國企業在海外穩健經營。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峯會成功舉辦

圖爲周延禮

對進一步推進大灣區建設,周延禮提出了五點政策建議。一是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金融對外開放。要主動對接需求,幫助外資機構熟悉大灣區市場環境,加強政策輔導。二是共建金融核心圈。促使競爭合作協同發展,培育金融合作新平臺,擴大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要素雙向開放與聯通。三是豐富支持方式,提升支持外貿水平。可依託自貿區及自身優勢積極探索,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爲外貿融資交易搭橋鋪路。四是加快產品服務創新,提升居民金融獲得感。如支持銀行機構圍繞新興產業缺乏傳統抵質押物的痛點精準施策,推出專項信貸產品,破解新興產業融資難問題;支持保險機構根據科技型企業產品特點,大力發展科技保險、專利保險、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等科技專項險種;支持銀行面向科技企業構建專門的客戶准入及信用評價體系,同時深入挖掘企業各方面的金融服務需求,爲企業提供全方位定製化的綜合金融服務。五是重點發展科技領域。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車聯網等領域重點投入,引導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在生產製造和生活消費各個環節中的應用。加快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超前佈局下一代互聯網(NGN),推進骨幹網、城域網、接入網、互聯網數據中心和支撐系統的升級改造。

陳文玲:粵港澳大灣區承擔歷史使命 ,要在“優”“網”“羣”三字上做文章

陳文玲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中國面向未來的新區域佈局中,粵港澳大灣區是重要的戰略部署,承擔着歷史使命。廣東是國際化程度、市場化程度、社會化程度最高的地方,也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區,融入大灣區的9個廣東省最發達的城市與國際化大都市香港、澳門形成了一個創新的灣區,是世界級城市羣,也形成“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一國兩制”、三大關稅區、兩套法律制度,給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非常大的合作空間,促進基礎設施聯通、規則標準對接、產業互補、開放格局與創新體系的形成和三地要素的整合,具有很大發展潛力和動能。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峯會成功舉辦

圖爲陳文玲

陳文玲分析歷史背景認爲,第一,目前中美貿易戰引發的博弈正在向科技、金融、網絡領域延伸,在長週期的博弈之中,背後實際比拼的是誰能通過改革開放的制度設計和實際行動獲得未來。中國第一產業增加值佔GDP 的7.2%,第二產業增加值佔40.6%,中國製造業產值佔全球28%,實體經濟爲主的經濟形態將是中國長週期內和美國等大國之間競爭博弈最大的底氣。美國服務業產值佔到其GDP的80%以上,製造業產值佔全球13%左右,可見美國製造業空心化趨勢明顯。在這樣的產業結構巨大變化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作爲先進製造業基地,需要提升國際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第二,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財富得到了快速積累,這得益於我們加入了世界市場體系,成爲開放型經濟國家,並重塑了以市場經濟制度爲主的經濟制度,從根本上來看是創造了“舉國體制+市場經濟微觀主體活力”的獨特製度優勢。美國2011年至今出臺多項產業政策,美國政府採購其實也是一種舉國體制,美國國家財政出錢,列入國家預算,通過國防部設計若干重大項目尤其是針對下一代的戰略性創新項目再向企業招投標,實際上比中國政府補貼力度大得多。但不同於美國本質上以國家安全管理爲由的“舉國體制”,我國通過制度設計盤活國資優勢的同時,促進了更多微觀主體的生機和活力。第三,中國已經形成若干創新的戰略高地,成爲獨特的中國經驗。目前有219個國家級開發區,168個高新技術開發區,有19個新區、37個跨境電商試點和多個開發開放試點,這些創新高地,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其經驗備受國際關注和借鑑。開放高地、創新高地、知識高地正在逐漸形成,還有世界最大市場的紅利,都是中國在大國競爭博弈中的底氣。

“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應該在三個字上做文章,一個‘優’字,一個‘網’字,一個‘羣’字。” 陳文玲表示,“優”是要形成優質制度供給,包括人才資源、企業資源、金融資源、要素資源在內的優質資源集聚,佔據產業鏈、工業鏈、服務鏈頂端的優質產業結構。“網”是要融合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高鐵網、高速公路網等經濟網絡的互聯互通,進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分工交易的合理性。“羣”是合理佈局產業羣和基於價值鏈的產業鏈羣,打造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城市之間、城鄉之間協同共享的城市羣,國際樞紐港、支線港、餵給港、海洋運輸港、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功能互通連接、運力科學配置的港口羣,區內5個機場客流和物流合理配置的機場羣,以及批發市場零售市場高效銜接、實體市場網絡市場有效融合的市場羣。

王信:積極鼓勵地方探索和試點,大力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王信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個漸進式改革,大量的改革探索和試點都是在一些像廣東這樣地區先行先試,並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改革浪潮。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峯會成功舉辦

圖爲王信

在允許地方開展改革探索和試點方面,王信強調了三點必要性:一是地方有較強的探索試驗的積極性,有利於推動改革;二是我國各地情況千差萬別,通過地方探索加以完善,能保證改革舉措的合理性;三是通過地方探索和試點證明有關改革風險可控、成效顯著,易凝聚共識、全面推開。

王信表示,近年來,人民銀行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專項區域性金融改革試點,一是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二是農村金融改革與普惠金融、金融扶貧,三是民間金融與小微金融改革,四是綠色金融改革創新,五是其他區域特色金融改革與創新。在區域金融改革的工作機制上,人民銀行通過頂層設計,加強對區域金融改革的統籌引導,建立區域改革項目決策機制。

深化區域金融改革是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維度。爲此,王信提出了五點建議:一是把好“准入關”。科學評估、綜合考慮、穩妥推進,開展區域金融改革應具備一定基礎條件,如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契合本地產業和區位特徵、真實反映市場需求、服務實體經濟等。二是加強統籌指導,確保地方探索方向正確。預防改革可能產生的外溢性和不公平性等負面效應,地方應樹立正確的改革試點觀。三是明晰地方政府的試點主體責任。明確和壓實地方責任,地方要立足本地實際,發揮主觀能動性。四是建立跟蹤評估和激勵約束機制,對地方探索進行動態管理。如定期或不定期評估,總結成功經驗,提煉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對形成較多可複製推廣經驗,有能力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可將試驗區升級爲示範區;加大工作指導,對“只要帽子不真改”或經整改仍未達到預期效果的,予以“摘牌”。五是堅守風險底線,切實履行好風險處置、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的職責。

本次峯會還分別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探索金融開放創新”、“資本市場與科技創新”、“金融供給側改革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等話題舉行主題論壇。

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峯會既是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的區域峯會,同時也是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主論壇,自2016年以來已連續舉辦四屆。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峯會致力於融合政策、學術和業界等多方面觀點和研究成果,搭建大灣區在金融方面互聯互通的交流平臺,助力廣東省及周邊地區的金融改革與發展。

本次峯會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廣東金融學會、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主辦,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聯合主辦,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廣州金交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承辦,佛山農商銀行、同盾科技爲峯會合作夥伴,清華金融評論、未央網爲峯會官方媒體,南方金融、金交會爲峯會特約媒體,新浪財經、金融界爲峯會戰略合作媒體。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峯會成功舉辦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廣州峯會更多信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