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讀書報》頭條 | 爲無名者鋪路 走過40年的《青春》正青春《中華讀書報》頭條 | 爲無名者鋪路 走過40年的《青春》正青春《中華讀書報》頭條 | 爲無名者鋪路 走過40年的《青春》正青春

爲無名者鋪路

走過40年的《青春》正青春

文 | 舒晉瑜

36年前,屢遭退稿的北師大中文系學生蘇童對於寫作感覺幾近無望時,突然收到一封來自南京《青春》雜誌的用稿通知。1983年,《青春》第7期刊登蘇童處女作《第八個是銅像》,使這一年成爲蘇童文學道路的重要轉折點。時光流轉到2019年的6月14日,《青春》主編李檣在“新小說在2019”論壇上表示,“爲無名者鋪路,扶持文學新人”依然是《青春》的辦刊宗旨和組稿傳統。

《青春》曾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創下單期發行量65萬份的佳績,是全國文學期刊“四小名旦”之首,在文學界地位舉足輕重。當時在全國文學青年中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沒在《青春》發表過作品,都不能視爲登上文壇。

1981年到1984年,《青春》先後發表了還在部隊文工團的嚴歌苓四部短篇,如《蔥》《臘姐》《血緣》等。演員陳沖處女作《女明星》刊發於《青春》1980年第2期,這也是她唯一的一篇小說作品。葉兆言短篇處女作,中篇處女作,均發表於《青春》。上世紀80年代,《青春》每年都推出1-2期“處女作專號”。1983年1月號,《青春》刊發梁曉聲的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被稱爲“知青小說”里程碑式作品。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的張平先生,其小說《姐姐》刊載於《青春》1984年第6期,當年即獲得第七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爲倡導新人新作,從第二期“青春文學人才計劃”開始,《青春》簽約扶持了來自北大、復旦、南大、廣西民族大學等全國高校的10位大學生寫作中的姣姣者,同時還舉行了“新小說在2019論壇”。

“文體實驗應該是中國現代文學,尤其是改革開放時代中國文學的重要傳統,新世紀這20年文體實驗依然持續進行着,不再是宣言性、思潮性和羣體性的,而是個體的、差異性的,像上面這些文本從各個面向拓展漢語小說的疆域。”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新小說在2019”論壇發起人何平表示,從文學史的角度,“新”的提出有其合理性,整個中國現代文學史也稱爲中國“新”文學史。以小說爲例,在文本實踐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都會有“新小說”的命名提出,比如晚清、比如五四前後,比如40年代中期,最近的一次是程德培、吳亮提出“新小說在1985”,同樣,這次提出“新小說在2019”也是因爲新世紀這些新的作家和新的文本。“做這一個論壇,我不想只是冰冷地理性地對當下文學現場旁觀者的觀察,而是希望喚起小說家,尤其是年輕小說文學創造和冒險的激情,而不是蹈襲陳腐的審美慣例定製寫作。”何平說,這種小說對寫作者將知識轉化成當代文學是一種很大的考驗,要警惕“祕密知識”不能有機化,刻意製造閱讀難度,而成爲類似“1985新小說”的另一種炫技。“新小說在1985”曾在當年引起廣泛關注,韓少功、徐星、何立偉、劉索拉、莫言、馬原、張承志、賈平凹、王安憶等人構成的作者名單看得出,他們代表了那個時代新生的蓬勃的寫作面貌,他們不少人也已經成爲當下文壇主將。作家出版社編輯李宏偉並不想預言 “新小說在2019”參與論壇的作家將來如何,但他表示,可以肯定,這些作家各自作品共同組成的羣峯,已經挺立在中國文學的疆域。

在李檣看來,90後作家的小說,價值取向和寫作手法更加豐富和多元,這一方面有賴於他們開始變得優越的成長環境和廣泛的閱讀積累,另一方面,也得益於他們在人文素質整體上升基礎上對寫作的價值判斷更趨成熟。他們不被名利左右,寫作完全出於興趣或熱愛。但對於文學創作來說,這個優勢同時又是一種劣勢:少年老成、出手既有經典風範,卻囿於閱歷和寫作實踐的單薄,爲賦新詞強說愁,凌空蹈虛等問題普遍存在,具有創造性和開拓意識的文本更是難得一見。

“先鋒寫作是新,無中生有是新,推陳出新也是一種新,所以我們至少要發出這樣一個聲音:漢語沒有凝固,探索從未停止,《青春》願意和其能夠團結的作家們一道,爲現代漢語和文學創作之間的‘祕密地帶’進行更多有益的嘗試、探險,今後也會陸續推出一些相關的作家作品。”李檣說,《青春》的立場從來都是不慕名家,不恥青澀,如果註定成爲鋪路石和拓荒者,讓後來人有路可尋,這更將成爲《青春》值得驕傲的榮耀。

本文原載於《中華讀書報》2019年6月19日第1245期頭版

《中華讀書報》頭條 | 爲無名者鋪路 走過40年的《青春》正青春

舒晉瑜:畢業於中國新聞學院,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自1999年供職於光明日報報業集團《中華讀書報》,總編輯助理。著有《說吧,從頭說起——舒晉瑜文學訪談錄》《以筆爲旗——軍旅作家訪談錄》《深度對話茅獎作家》。

【青春圖書推薦】

魯羊的小說整體具有非常鮮明的個人化特徵,是以個體生命的敏感體驗爲基質的,似乎並不屬意於呈現社會歷史現實。然而這並不意味着他的作品對此不存關照。他小說中的意味之豐富、情志之多維、細節之精微恐怕都遠超我們的一般想象。

除了《母親》之外,曹寇的《分別少收和多給了十塊錢》《夜深沉》,也一同收錄進了《四重奏》。

《中國大學生詩歌年選·2018》自徵稿起,共收到有效稿件804份,覆蓋全國29個省份、直轄市、自治區,以及香港、澳門等地。稿件涉及463所大學院校。最終遴選出200位校園詩人、232首青春詩出版成冊。

//版權聲明:限於本公衆號人力和信息侷限,所轉發文章,圖片等作品,請作者或版權方在後臺留言,以便奉寄稿酬。感謝您的理解和支持。

《青春》文學月刊定價15元/本,180元/年,郵發代號28-11,全國郵局均可訂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