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騰訊投資後的名創優品乘勝追擊,在爲上市做最後的準備。6月25日,有消息傳出名創優品正在計劃IPO,或可籌資10億美元。不過,名創優品方面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公司早在去年1月15日就啓動了IPO項目。在過去的一年中,名創優品首次引入外部資本,獲得了騰訊和高瓴資本10億元的投資。此外,名創優品曾定下3年“百國千億萬店”的目標。在業內人士看來,名創優品的IPO計劃是品牌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未來要逐漸改變傳統的“高性價比”銷售模式,朝生活方式類方向轉型,從而提高自身毛利率。

  IPO已籌備一年以上

  6月25日,彭博社消息稱,知名零售品牌名創優品(MINISO)正在籌劃首次公開募股(IPO),或可籌集10億美元。具體上市時間目前仍未確定,上市地點則可能是中國香港或美國。知情人士還向上述媒體透露,商討仍處於早期階段,包括融資規模在內的IPO細節可能會有變化。

  不過,名創優品方面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公司早在2018年1月15日就啓動了IPO項目,目前還在穩步推進中。當時,名創優品希望通過向社會公開募股,增加名創優品籌集資金的渠道,從而爲名創優品全球業務的擴張提供資本支持。

  此前,名創優品全球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在集團年會上披露,2018年,名創優品在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3500多家門店,營收170億元,員工突破3萬人。同時,他還給公司定下了一個短期目標,“2022年前將實現‘百國千億萬店’的三年戰略計劃。”

  葉國富當時表示,“百國千億萬店”的戰略,除了需要依靠團隊和商業模式,還需要有充沛的資金保障力。因此,名創優品才啓動了IPO項目,除了向社會公開募股,增加名創優品籌集資金的渠道,名創優品還將通過啓動股權激勵項目,讓名創優品的員工完成從“打工者”到“主人翁”的身份轉換。

  加盟式擴張

  圍繞“籌備IPO上市”這一核心,名創優品方面表示,將繼續全球化擴張,同時提升企業管理體系,“2600多家終端門店的背後是海量龐雜的交易和管理數據,作爲‘神經中樞’的企業管理體系需要更先進”。

  從2013年9月正式進駐中國到現在,名創優品僅發展了6年的時間,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已有3600多家門店在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新加坡、阿聯酋、韓國、馬來西亞及中國香港、澳門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業。

  據瞭解,名創優品的快速佈局是由於“投資型加盟”模式,也就是說由加盟商承擔品牌使用費、門店租金、裝修費和首筆鋪貨的貨款,名創優品負責門店營運和員工招聘、商品配送。這種模式使名創優品節省了不少開銷。所以直到去年,名創優品才首次引入外部投資。並在同一時間與京東到家達成戰略合作。

  不過面對眼花繚亂的網紅商品品類和競爭對手的壓力,名創優品也面臨着不小的考驗。

  有分析認爲,這其中最可能成爲名創優品上市阻礙的正是其主打產品的高性價比模式。北商研究院特邀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在許多中國消費者眼中,名創優品只是“十元店”。葉國富曾透露,名創優品的毛利率只有8個點。如此低的毛利率一定會引起資本市場的擔心。

  近兩年來,名創優品並不想侷限於高性價比,聯名款的推出和熱門IP帶來的流量,讓名創優品嚐足了甜頭。2018年名創優品與芝麻街推出聯名系列,收割大批粉絲。今年5月名創優品首家漫威IP黑金店開業,引起大量粉絲排隊進店搶購。也正因如此,名創優品纔在2018年收割了3億的線下流量。

  “高性價比”的爭議

  在賴陽看來,現階段,不少零售業態的創新都是以吸引投資人眼球爲目標,這種方式並不能帶來真實的業績增長。從這方面來看,名創優品吸引資本的方式有所不同,未來名創優品也要繼續保持“快更新”及“新鮮感”。他表示,隨着電商業發展的加劇,消費者對於線下購買的需求會更傾向於體驗和生活方式。類似名創優品的零售門店,由於低廉的價格和新鮮的設計,會吸引消費者在線下直接購買,這也是未來線下零售的發展趨勢。

  正是由於名創優品門店產品更迭速度快且價格低廉,才能不斷吸引消費者購買。不過,名創優品還面臨着許多“抄襲”糾紛。根據此前報道,天眼查信息中顯示,名創優品曾經的品牌代理商廣東葆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註銷)所涉及的65個法律訴訟裏,涉及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20個、侵害商標權糾紛4個、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19個。

  有業內人士認爲,名創優品在發展高性價比的同時,也要解決外觀、使用等糾紛問題,才能順利上市。賴陽表示,這種“高性價比”的模式雖然仍有較大拓展空間,但也不能作爲公司長遠的發展方向。“在上市後,名創優品可以選擇建立體驗店,或像無印良品一樣開設酒店等生活服務類業務,才能保持市場熱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