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好消息!

隨着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

各種政策也是不斷向農村傾斜,

近日,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佈了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於

開展農村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全國農房大改造即將啓動!

可以預見,

在不遠的未來,

農村的房子可能比城市的還好看,

城裏的朋友,你們羨慕嗎?

相關文件信息如下

趕緊來看看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於開展農村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直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按照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部署,我部決定開展農村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部署,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和方法,堅持政府引導、村民主體的基本原則,在尊重農民安居需求和農房建設實際的基礎上,通過農村住房建設試點工作,提升農房建設設計和服務管理水平,建設一批功能現代、風貌鄉土、成本經濟、結構安全、綠色環保的宜居型示範農房,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提升鄉村風貌。

(二)任務目標。到2020年,各省(區、市)試點縣(市、區、旗)建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農房,農房設計服務、工匠培訓管理等農房建設管理體系初步建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農房設計和建設管理經驗。條件較好的省(區、市)爭取在2019年底前建成一批示範農房。到2022年,多數縣(市、區、旗)建成示範農房,試點經驗得到推廣應用,農房設計服務、工匠培訓管理等農房建設管理機制初步健全。到2035年,農房建設普遍有管理,農民居住條件和鄉村風貌普遍改善,農民基本住上適應新的生活方式的宜居型農房。

二、明確試點內容

(一)探索支持農民建設宜居型農房機制。大力開展農村住房建設試點,積極探索如何支持羣衆建設一批農民喜聞樂見且功能現代、風貌鄉土、成本經濟、結構安全、綠色環保的宜居型示範農房,按照宜點則點、宜面則面的原則建設宜居型示範農房和示範農房組團,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經驗,通過示範引領,推動提高農房設計和建設水平。

(二)探索組織農房設計力量下鄉服務機制。試點縣(市、區、旗)要組織調研農房建設現狀,瞭解農民安居需求,依據當地氣候變化、地域風貌、民俗風情、文化傳承、功能需求,研究提煉地域傳統建築文化元素和空間結構,提出農房建設基本標準和技術導則,組織建築師、規劃師等專家以及從農村走出去的懂建設、愛農村的技術人員和專家開展農房設計下鄉服務。

(三)探索建立農村建築工匠培養和管理制度。聯合大專院校、學術團體,加強農村建築工匠隊伍建設,積極組織開展相關培訓,並探索建立符合農村實際的農村建築工匠培訓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農村工程施工人員能力素質。探索建立村級農房建設協管員機制,吸收下鄉服務的專家和大學生村官兼職村級農房建設協管員,有條件的地方可推動將村級農房建設協管員納入公益性崗位指導目錄。

三、做好試點組織實施

(一)選好試點縣(市、區、旗)。選取當地政府重視且農房建設管理工作有基礎的縣級地區開展試點,原則上每省(區、市)選擇3—5個試點縣(市、區、旗)。各省(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於2019年2月底前將試點縣(市、區、旗)名單和試點工作方案報我部村鎮建設司。

(二)建立設計師下鄉長效機制。各省(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組織制定符合區域實際的農房設計和建設標準規範、技術導則,加強對農房設計和建設的技術指導。組織引導建築師、規劃師等專家和技術骨幹參與農房設計和建設的實施指導。要聯合各級建築學會、規劃學會等相關學協會,加強農房設計和建設隊伍建設,積極開展相關培訓,組織發動學協會會員下鄉服務。鼓勵高校開設相應專業課程,鼓勵科研單位、學協會開展農房設計和建設研究,培養鄉村設計師隊伍。

(三)推行政府、專家、農民“共同締造”的農房建設理念。按照“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工作原則,加強對農房設計和建設人員的組織和培訓,宣傳推行“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充分尊重農戶意願,實踐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陪伴式服務,確保村民熟知並參與農房設計和建設過程。設計人員要根據與村民共謀的結果,幫助農戶設計或由農戶自己選擇適宜農房設計方案。地方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將村民參與情況、滿意程度作爲宜居型示範農房建設和項目驗收的重要依據。

(四)科學設計農房功能空間佈局。要把握鄉村振興要求和城鄉一體發展趨勢,尊重農村生產生活演變規律,適應農民追求品質生活、發展現代農業、承接城市功能等美好生活的需求,合理設計農房居住空間、儲物空間和生產空間等建築功能空間。

(五)推廣應用農房現代建造方式。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傳統習俗等因素,綜合考慮農房建築結構安全和農戶經濟承受能力等方面,因地制宜推廣農房現代建造方式。要應用綠色節能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探索裝配式建築、被動式陽光房等建築應用技術,注重綠色節能技術設施與農房的一體化設計;加強對傳統建造方式的傳承和創新,注重採用鄉土材料、鄉土工藝,實現在傳統基礎上應用好現代建造方式。

(六)以農房建設促進村容村貌提升。農房設計要充分研究分析所在區域的地域特徵和文化特色,積極探索村莊整體風貌下的單體設計。農房設計要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既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又充分體現時代氣息,既注重農房單體的個性特色,更注重村居整體的錯落有致,有序構建村莊院落、農房組團等空間,着力探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時代民居範式,以點帶面促進村容村貌提升。

(七)組織試點驗收。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試點工作要求和驗收標準,組織專家對宜居型示範農房進行驗收,原則上應於2019年10月底前完成建設和驗收。驗收合格的,有條件的地方應以獎代補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我部將協商財政部門爭取採取以獎代補方式給予資金支持。

(八)總結推廣經驗。各地要通過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渠道,廣泛開展農房設計和宜居示範型農房等宣傳,推進示範引導,普及農房設計和建設相關知識。農房設計通用圖集和宜居示範農房應在各省(區、市)的設計服務平臺中公佈,供農戶查閱諮詢和下載使用。各試點縣(市、區、旗)要適時組織開展現場會推廣試點經驗,組織農戶就近參觀學習宜居型示範農房。我部將擇時召開農房建設試點工作現場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2019年2月2日

(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也就是說,

未來農村的房子都是規劃性建設,

農民居住條件和鄉村風貌普遍改善,

農民基本住上適應新的生活方式的

宜居型農房。

具體如何推進

一起來看

↓↓↓

1.試點地方

每省(區、市)選擇3—5個試點縣(市、區、旗)

2.啓動時間

第一批試點縣(市、區、旗)2019年2月底前確定,2019年10月底前完成建設和驗收,到2020年,各省(區、市)試點縣(市、區、旗)建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農房,農房設計服務、工匠培訓管理等農房建設管理體系初步建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農房設計和建設管理經驗。

3.改造隊伍

組織引導建築師、規劃師等專家和技術骨幹參與農房設計和建設的實施指導

4.農房風格

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傳統習俗等因素,綜合考慮農房建築結構安全和農戶經濟承受能力等方面,因地制宜推廣農房現代建造方式。要應用綠色節能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探索裝配式建築、被動式陽光房等建築應用技術,注重綠色節能技術設施與農房的一體化設計;加強對傳統建造方式的傳承和創新,注重採用鄉土材料、鄉土工藝,實現在傳統基礎上應用好現代建造方式。

5.資金支持

專家對宜居型示範農房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的,有條件的地方應以獎代補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住建部將協商財政部門爭取採取以獎代補方式給予資金支持。

小編注意到,

就在幾個月前,

河北省住建廳、省建築科學研究院編制了

《河北省農村住房建築設計導則》,

並公佈了農村住房推薦建設方案,

未來河北的農村住房將變成啥樣?

快來一起看看

↓↓↓

山區農村住房推薦方案

方案一

效果圖

一層平面圖

1.住房平面:門頭設在東南角,內部設影壁;中間爲內部庭院;北部爲正屋,其五開間,內部設置三臥室;西南方向設置廁所、圈舍、化糞池等;東側設置上二樓石拱樓梯、西設水池。

2.住房立面:門頭設高臺階;圍牆設塊石牆裙、兩坡牆頭;門窗形式爲拱形門窗;女兒牆爲磚砌花格磚。

方案二

效果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1.住房平面:門頭設在東南角,內部設影壁;平面分別設有前院和後院;前院正北爲正屋,正屋分兩層,其三開間,內部設置兩間堂屋,三間臥室;西南方向設置停車庫等。

2.住房立面:門頭設高臺階;圍牆設塊石牆裙、兩坡牆頭;正屋前設有紅色柱廊;女兒牆爲磚砌花格磚。

丘陵地區農村住房推薦方案

方案一

效果圖

一層平面圖

1.該戶型採用傳統民居的五開間式,中堂居中,傳統生活文化氛圍濃郁,分區明確。

2.該戶型總建築面積爲160.16㎡,佔地面積280.72㎡,其中前院面積爲108.84㎡。

方案二

效果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1.該戶型採用南、北內院設計,功能分區明確,充分考慮農家小院飼養家禽和停放農用車輛及私家轎車等特點。可以根據經濟情況和家庭成員數量及功能要求的變化進行改建和擴建,具有可持續發展性。

2.該戶型總建築面積爲209.28㎡,佔地面積206.40㎡,其中前院面積爲69.00㎡,後院面積爲12.60㎡。

平原地區農村住房推薦方案

方案一

效果圖

一層平面圖

1.本戶型結構緊湊,可滿足基本使用功能,院落既可停放農機具也可作爲農作物暫時存放場地。

2.本戶型地上一層,建築面積121.51平方米。

方案二

效果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1.該戶型面寬和進深適中,佈局緊湊。建築造型迴避了繁瑣的細部,充分體現新農村的氣息;功能齊備,佈局合理,符合農村生活習慣,提升農村居民生活品質。

2.本戶型地上二層,基底面積151.82平方米,建築面積275.04平方米。

期待這項工作儘快推進,

讓老家人儘快住上漂亮舒適的新房,

讓農村越來越美好!

是不是非常美?

背井離鄉,漂泊遠方的你

這一刻是不是已經有了回家發展的理由?

如果傲嬌的你覺得這還不夠?

那麼

爲加大返鄉創業支持力度,

鼓勵動員農民工返鄉創業,

人社廳專門梳理了

我省支持返鄉創業的系列政策,

分爲

創業補貼類,

金融、資金支持類,

保險補貼類,稅費減免類,

場地支持類和獎補政策類共六大類,

合計29項。

下面,咱們來看看

具體都有哪些政策?

▼▼▼

一、創業補貼類

(一)對參加創業培訓的返鄉農民工給予創業培訓補貼,補貼標準爲1500元,其中:創業意識培訓補貼200元、創業實訓補貼300元、創辦(改善)企業培訓補貼1000元。

(二)對爲農民工返鄉創業者開展電子商務創業實訓的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和開展網絡創業培訓的各類創業服務機構,按照每人最高不超過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電子商務實訓補貼;每扶持1名創業者成功開辦網店,且持續經營6個月以上、無違法違規交易行爲的,按照2000元的標準給予電商平臺企業和創業服務機構一次性創業扶持補助。

(三)鼓勵省、市、縣三級公共創業服務機構建立統一的農民工返鄉創業項目庫,對開發項目成功創業且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給予項目庫建設單位2000元的創業項目開發補貼。

(四)返鄉農民工初始創業,取得工商、稅務登記且有固定經營場所,穩定經營6個月以上,帶動當地3人以上就業且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一次性給予創業者5000元的創業補貼。

(五)農民工返鄉創辦的實體在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內發生的物管費、衛生費、房租費、水電費,3年內給予不超過當月實際費用50%的補貼,年補貼最高限額1萬元。

(六)農民工返鄉創業孵化基地(園區)成功孵化農民工返鄉創業,運營一年並帶動3人以上就業的,按每戶不高於1萬元/年的標準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孵化基地(園區)給予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

二、金融、資金支持類

(七)省財政設立農民工返鄉創業投資基金,採取股權、債權投資模式,重點投向省內農民工返鄉投資及參與管理的企業和吸納返鄉農民工就業較多的企業,對農民工返鄉創業項目擇優扶持。

(八)符合創業擔保貸款條件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可申請最高不超過1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合夥經營或組織起來創業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15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小微企業當年新招用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員數量達到企業現有在職職工人數25%(超過100人的企業達到15%)並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各市縣擔保基金應優先爲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提供擔保,並通過降低反擔保門檻或取消反擔保等措施,爲返鄉創業農民工創業提供便利。

(九)對符合條件的擔保機構新增農民工返鄉創辦的小微企業擔保業務,單戶擔保責任餘額不超過擔保機構淨資產的10%且不超過500萬元的小微企業擔保貸款業務發生風險後,由省小微企業信用擔保代償補償資金按照實際代償額的一定比例補償相關擔保機構。

(十)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利用專利權、林權、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宅基地等不動產抵押融資發生的貸款利息、評估費、擔保費等相關費用,由市縣財政給予20%的補貼;對發行債務融資工具實現融資的,按照實際發行金額由市縣財政給予20%的發行費補貼;每戶企業融資補貼最高不超過20萬元。

(十一)聯合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加大對返鄉創業基地及龍頭企業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聯合批覆的結合新型城鎮化開展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及其它符合條件的縣(市、區)。對具備貸款條件的縣(市、區)及項目,給予農民合作社不超過300萬元(含)、其他市場主體不超過3000萬元(含)的貸款額度。

(十二)支持返鄉農民工創辦領辦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符合農業補貼政策支持條件的,按規定同等享受補貼政策。

三、保險補貼類

(十三)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貧困家庭勞動力的,按其爲以上對象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十四)對農民工返鄉創業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50畝以上規模化種植小麥或水稻,且參保省財政支持的高保障主糧作物保險的,省財政按政策對超過物化成本保額提供80%的保費補貼。對農民工返鄉創業規模化養殖育肥豬(500頭以上)、能繁母豬、奶牛、基礎母牛(在基礎母牛擴羣增量項目縣)的,各級財政按照有關政策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費補貼。

(十五)對已納入中央和省級保費補貼資金範圍以外的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品種,鼓勵市縣財政提供保費補貼,省財政根據市縣財政提供保費補貼的落實情況,按照地方特色險獎勵政策給予獎勵。

四、稅費減免類

(十六)對農民工初次創辦的企業,免除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十七)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將小型微利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50萬元(含5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十八)自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從事個體經營的,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爲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限額標準最高可上浮20%;商貿企業、服務型企業、勞動就業服務企業中的加工型企業和街道社區具有加工性質的小型企業實體,在3年內按實際招用人數予以定額依次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優惠。定額標準爲每人每年4000元,最高可上浮30%。在2019年12月31日未享受滿3年的,可繼續享受至3年期滿爲止。

(十九)2018—2020年,對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

五、場地支持類

(二十)鼓勵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等各類園區積極吸納符合產業園發展規劃要求的農民工返鄉創業項目入駐,入駐項目同等享受園區產業發展的各類相關優惠政策。

(二十一)對通過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將農村閒置宅基地和村莊建設用地整治復墾爲耕地的,所騰建的建設用地指標優先用於農副產品加工項目建設;對使用符合規劃的荒山、荒灘、荒溝等未利用地實施農副產品加工項目的,保障用地指標。

(二十二)引導和鼓勵返鄉農民工利用閒置土地、廠房、農村撤併的中小學校舍進行創業。農民工返鄉創辦符合環保、安全、消防條件的小型加工項目,允許在宅基地範圍內建設生產用房。鼓勵返鄉農民工租賃產業園區標準廠房發展二三產業,或租賃農村集體土地發展特色種養業;鼓勵返鄉農民工以租賃、入股、合作經營等形式,盤活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發展旅遊業、服務業或加工業。對通過租賃等流轉方式取得集體土地經營權發展種養業,不改變農用地性質和用途的,按農業用地相關政策,免收相關費用。

六、獎補政策類

(二十三)支持農民工創業示範縣建設,對認定爲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的,省財政給予一次性獎補200萬元。

(二十四)將農民工返鄉創業培訓示範基地建設納入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實施範圍,對評定爲省級創業培訓示範基地的,省財政給予一次性獎補300萬元。

(二十五)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區建設,對省評定的以農民工爲重點對象、孵化功能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孵化服務到位、孵化效果突出的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區,省財政給予一次性獎補50萬元。

(二十六)達到國家和省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和新型孵化平臺標準的創業孵化基地給予5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資金。

(二十七)每年評選一批返鄉農民工創業省級示範項目,根據其項目前景、帶動就業等情況,給予一次性獎補2-15萬元。每年評選一批大衆創業扶持項目,每個項目給予2萬元至15萬元的資助。

(二十八)評選全省返鄉農民工“創業之星”,被評定爲“創業之星”的,省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1萬元。

(二十九)加快推動發展農村電商,打造集渠道建設、電商平臺、雙向流通、人才培育、農村金融等爲一體的農村電子商務生態鏈和生態圈,吸納更多返鄉農民工開展“互聯網+”創業。對認定爲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的,省財政給予每縣1500萬元的補助。

所以

如果你也滿腔熱血

擁有一顆創業夢

並且心繫家鄉

致力於家鄉的建設發展

那麼就回到故鄉

施展自身無處安放的才華吧

來源/河北青年報、贛南日報、河北日報、住建部官網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