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吴中区有一位叫朱立群的大叔,从19岁开始从事罗的织造,至今已有40多年,他织造的罗不但远销到日韩,还曾被故宫用来修缮文物,为博物馆复原出土丝织品。(东方IC)

朱立群说他1976年进入苏州吴县丝织二厂,从操作工做起,到机修工、技术科,一直做到副厂长。但在90年代,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工厂倒闭,他也下岗了。后来他借钱到苏州乡下开了现在的丝绸厂,开始专门织造罗,出口到日本和韩国。(东方IC)

从95年开厂到现在,他已经做了22年罗,他说在吴县丝织二厂时,织造的罗都是出口到日本用作高档和服里料,因为是里料所以日本客户对面料要求不是很高,工艺难度较小。等他开厂后,出口日本的罗都是用来做和服表料,日本客户对罗面料要求就非常严格了,不管是花纹还是手感都要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才可以。(东方IC)

他说为了满足日本客户的要求,有时一款面料从研发到织造成功要反反复复试制数次。图中这款面料就是当时试制4次历时2年才研发成功。罗的面料看起来很简单,但新面料研发从工艺到原料和机器都要进行改造才行。有时外表花纹看起来和客户要求一样,但手感不好,就要重新研发。(东方IC)

在与日本客户合作的这些年,朱立群积累很多关于罗织造的核心技术,还申请了很多专利。但从2000年开始,日本经济下滑,高端和服市场需求减少,罗的出口也开始减少,出口比例也从之前的90%下降到现在的50%,工厂里的织造工也从鼎盛时期的13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50多人。(东方IC)

朱立群不得不开始转内销,但国内人对罗这种丝织品很陌生,认知度很低,在2014年朱立群开始尝试开网店卖罗面料,没想到销量非常好,很多人买了一次就成了店里的常客。如今他一年销售额就有200多万,每年要卖10多万米面料,也通过网店开始慢慢打开国内市场,罗也慢慢为国人所知,卖得越来越好。(东方IC)

2016年,苏州博物馆找到他,问他能不能织造图中这种纹样的罗面料,朱立群看了下,说这种工艺很简单,于是给他们织造了2000多米,后来才知道,这是故宫博物院为了修缮宁寿宫的符望阁特地请苏博到民间寻找工匠织造。这2000多米罗面料是用来修缮故宫漆纱窗的。(东方IC)

除了故宫的漆纱窗,他们还为中国丝绸档案馆复原了清代官服面料,为中科院复原了马王堆出土的明朝皇妃霞帔面料等等丝织品文物。图为为中国丝绸档案馆复原的清代官服罗面料。(东方IC)

朱立群说他们现在一年要织造30多万米罗,虽然出口还占有一半,但总体在萎缩,现在主要是开发国内市场,除了继续研发更多花样罗面料,还准备用罗来开发更多适应现代生活的产品,比如:灯罩、服饰、屏风、包等等。图为朱立群开发罗周边产品。(东方IC)

图为用罗做的罗扇。(东方IC)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