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一旦我們的愛失去限制,無限制的滿足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貪心,越來越不滿。因爲正是作爲父母的我們,讓孩子變得貪婪、任性、不計後果。

文丨福林媽咪

隨着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作爲爸媽,我們都願意給孩子最好的。

最好的條件,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環境,只要我們能做到的,有什麼不可以?

然而在這種思想的驅動下,一些不受我們控制的情況發生了。

孩子逛商場,看到幾千塊錢的手辦玩偶,剛想伸手,爸爸直接回復:“買了!”

孩子看到電視上的雪山,想去看看。爸爸告訴孩子現在是夏天,沒有雪山。

爺爺不答應了:“你騙誰啊,來,爺爺給你們出錢,咱們明天就去北極。”

孩子一句話,全家總動員?這種情況得重視了

……

長此以往下去,事情終於失控。

孩子不斷地提出讓人無法接受的要求:

“月亮上有月宮?我想去看看。”

“太空飛船是什麼樣子的?爸爸,我要買!”

……

這個時候你才發現,原來是你把孩子的“胃口”撐大了。

或許你會說,就算孩子要去越來越過分了,總不至於會發生危險吧?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事例:

林楓是個成功的商人,有自己的礦場,年收入八位數以上。有了孩子以後,中年得子的林楓對孩子十分寵溺,什麼都給孩子最好的。作爲一個商人,林楓從小就鍛鍊孩子的“探索意識”,爲此也不惜任何代價。

孩子想知道電視裏面是什麼,直接打碎了電視。林楓非但不在意,反倒鼓勵孩子做得對。

所以,不管孩子打碎的電視還是弄壞了魚缸,不管它們有多貴重,林楓從來不阻止孩子。

直到有一天,孩子無意之間打開了林楓寶馬車的機箱蓋,他想知道那裏面亂七八糟的“鐵盒子”有什麼用。

於是,他掄起錘子,砸向了發動機。

在一旁燒烤的林楓只是聽到了聲音,他已經習以爲常根本沒有在意。然後,燒烤的火點燃了流經此地的汽油……

孩子搶救了七天,才最終脫離生命危險。

好吧,這畢竟是特例,有錢人才能這麼對待自己的孩子。

那麼對於平常家庭來說,你家裏的“山大王”就安全了?

我想並不盡然吧。

電線、水池、天然氣、熱水器……這些東西不都是隱藏在孩子身邊的危險源?如果我們對孩子的過分要求聽之任之,興許哪天他就要研究研究電線的組成了,研究研究天然氣的危害了……

孩子一句話,全家總動員?這種情況得重視了

總的來說,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孩子幾乎成了每個家庭的焦點。我們愛孩子,但也要懂得收放有度。無限制的愛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貪婪,越來越危險。


無限制的愛,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1. 貪心

我們需要向孩子表達愛,而且通常我們會通過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來表達對孩子的關愛。這更簡單,更容易實現。

但是,一旦我們的愛失去限制,無限制的滿足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貪心,越來越不滿。

當然了,總有你無法滿足他的時候。這個時候,你該如何面對憤怒不平的孩子?

2. 任性

俗話說,壞孩子都是慣出來的。你這麼慣着孩子,孩子的性格當然會變得任性。

任性是什麼?任性就是他什麼都不怕了,什麼都不在乎了。

打碎電視算什麼,我還想拆房子呢?爸媽生氣怎麼了,我纔不管呢!

這樣任性的孩子,你願意看到?

3. 不計後果

一旦孩子變得既貪心又任性,在他的意識裏,已經沒有什麼後果是嚴重的了。你不滿足我的要求,我就要哭,就要鬧,就要打人,就要摔東西。

管你電視機是多少錢買的,管你電腦裏有多少重要的工作資料,我纔不管,你不給我買我想要的東西,都給你砸壞!

的確,無限制的愛孩子,就是在傷害孩子。因爲正是作爲父母的我們,讓孩子變得貪婪、任性、不計後果。


那麼,該如何把握愛孩子的“度”?具體該怎麼做?

1. 想要得到獎勵,必須付出努力

爲什麼孩子會變得貪婪,他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什麼東西都能輕易得到,他怎麼會不貪婪呢?

其實這也就告訴我們,一定得讓孩子知道,任何獎勵都來之不易,得讓他有“付出”的過程,才能給與一定的獎勵。

孩子一句話,全家總動員?這種情況得重視了

比如,孩子想要買變形金剛,好啊,幫媽媽把地掃了,一定給你買。

2. 犯錯一定要受到懲罰。

孩子變得無所顧忌,就是因爲即便發了錯也不會受到懲罰,沒有懲罰他還有什麼不敢做的?

所以說,孩子只要犯錯,一定要受到相應的懲罰。

首先讓孩子知道什麼是不能做的,你給他設定了安全的範圍,他纔不會做出格的事。

當然了,懲罰也要適度。

3. 適度降低孩子的需求

不讓貪婪的慾望擴大,就得學會給慾望施壓。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這樣的變通,比如,當孩子想要買一個三百塊錢的變形金剛的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個一百塊錢的小型變形金剛更適合你。我只能給你買這個。”

市場長了,孩子知道哪些“無理要求”不會得到滿足,自然而然的就會提出一些“合情合理”的要求。

4. 禁止一切暴力行爲

當孩子總是摔東西、砸東西的時候,我們不要只是認爲孩子在發泄情緒,在緩解情緒。其實這種行爲有更爲嚴重的影響:摔、砸、打,這些行爲都是孩子“暴力意識”的一種積累。

如果父母不加干涉,這種“暴力意識”就會急速的成長蔓延,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

你會發現,他開始打罵小朋友了。他開始拉幫結夥,組建自己的“小部隊”了。

這種情況如果聽之任之,將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當然了,作爲父母我們也要知道,愛孩子不僅僅在於滿足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同樣也是一種愛的表現。

如果愛他只是爲了讓他開心,讓他滿足,那麼我們的教育無疑會變形、會走樣。

所以說,面對孩子的要求,我們需要理性的對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