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而且,科研機構對紫砂壺作過詳細測試,證實砂壺泡茶暑月越宿不餿。紫砂還有傳熱慢,不炙手,文火煮茶不易爆裂等優點。

紫砂還有傳熱慢,不炙手,文火煮茶不易爆裂等優點,你瞭解嗎?

因紫砂壺具有實用、宜茶、文化、欣賞、紀念、饋贈、升值等多種功能,人們愛之藏之,也就理所當然了。“寸柄之壺,盈握之杯,珍同拱璧,貴如珠玉”,紫砂壺早已被中外陶瓷鑑賞家、收藏家所珍視。

我們從文化史的角度可以看到人們對紫砂藝術社會價值的認知:

第一次發生於明代先期,紫砂壺從茶具配角轉化爲主角,將紫砂茶具稱之爲紫色瓷器,“砂壺茶具堪爲首”。

第二次發生於明代中後期,紫砂從茶壺升格爲文人、達官貴人喜歡的雅玩。

第三次發生在清代,由紫砂大師陳曼生和楊彭年聯手創作的“文人壺”,完善了紫砂壺的藝術品格,深化擴大了紫砂文化在社會上的價值影響。

第四次即在中國加入WTO之後,從歷史看,社會對紫砂藝術認知的“第四次”跨越可以說最爲深刻。

人們看到紫砂藝術所蘊含的文化價值,美國學者把紫砂視爲“中國文化的象徵”,中國更多的專家、學者和政府要員,把紫砂稱爲中國文化的標識符號,稱爲承載、傳播中國文化的載體,成爲中國對外的又一張“國家文化名片”。

2006年6月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位居傳統手工技藝首位。

紫砂還有傳熱慢,不炙手,文火煮茶不易爆裂等優點,你瞭解嗎?

和這次認知相對應的是2002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把紫砂作品一次次、一組組、一批批作爲“國家禮品”,讓紫砂壺活躍在國家的外事活動中,產生了“小茶壺親和大舞臺”的獨特價值。

高天滾滾熱流,大地也熱浪翻騰,遍及全國的茶與紫砂藝術節、博覽會風起雲湧,紫砂作品的需求量和價位也是穩中穩步攀升,就是波及全球金融風暴的怒吼,也沒有掩蓋過紫砂文化溫馨的笑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