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十而立”年会上,万达集团的掌门人王健林总结道,2017年是万达集团历史上难忘的一年,万达经历了风波,承受了磨难。

在未来,万达在发展战略上会有哪些调整?曾是“香饽饽”的万达百货,是否被甩?万达文旅如何打造自身IP?网科解散后,万科如何做O2O?万达商业的回A之路前景如何?未来10年建1000个万达广场的“小目标”能否实现?凤凰网房产展开调查,并推出《30岁的万达》专题。

曾被王健林寄予厚望的万达文旅城项目,在去年转给了融创。

在彼时,业界解读为王健林是“断臂求生”,而融创的掌门人孙宏斌捡了个“大漏”。值得注意的是,万达与融创双方同意交割后文旅项目维持“四个不变”,其中之一就是运营管理不变,项目运营管理仍由万达公司负责。

王健林曾因发表“好虎架不住群狼”论diss迪士尼,被传为“笑谈”。但万达文旅城的IP价值,一直为外界所质疑。万达对于文旅城的运营能力如何?能否打造出产业链的附加价值?凤凰网房产深入调查。

万达集团VS迪士尼

文旅城打包卖给融创

在去年年初,万达文化旅游城曾被王健林视为“希望的种子”。

2017年1月14日,万达集团2016年会上,王健林提到,文化旅游全球品牌只有美国三家,万达要努力要成为第四家,也是中国第一家全球性的文化旅游品牌。若干年后,我们还要争取后来居上。到2025年全球开业25个“万达城”,其中海外开业5个“万达城”。只有首先从规模上做到了全球第一,才有可能通过慢慢地积累,提升到品牌领先,甚至说品牌第一。

“上来就要做品牌第一,怎么做?先得把规模做上去。有些人不相信中国文化企业能够对抗美国企业,很多人是崇洋媚外的,觉得好像除了美国人行,中国人肯定不行。那万达就用实践、用时间来证明我们是可以的,而且做到后来居上。”王健林说。

时隔7个月,去年7月19日下午,融创、万达和富力在万达索菲特酒店签署并购协议。根据万达、融创和富力三方公告出售资产细节。其中,富力地产以199.06亿元收购万达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权;融创以438.44亿元收购十三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

万达与融创双方同意交割后文旅项目维持“四个不变”:一、品牌不变,项目持有物业仍使用“万达文化旅游城”品牌;二、规划内容不变,项目仍按照政府批准的规划、内容进行开发建设;三、项目建设不变,项目持有物业的设计、建造、质量,仍由万达实施管控;四、运营管理不变,项目运营管理仍由万达公司负责。

融创也曾在公告中提到,通过与大连万达商业就十三个文旅项目的合作,高起点完成了文旅板块的布局,未来将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高品质文旅地产运营商之一。

万达在文旅板块的运营能力如何,是否会辜负融创的希望?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并不看好。他认为,作为一个房地产公司,对于其他产业的运营能力较低。那么能否打造出产业链的附加价值,有待考证。文旅项目应该一定的意识形态,叫价值观输出。目前万达文旅城项目难像迪斯尼一样形成一个合力。

王健林的“变脸”

王健林隔空“叫板”迪士尼,让万达文旅城彻底火了一把。

面对历史悠久、知名度最高的主题公园迪士尼,王健林在战略上是藐视的,他曾公开表示:中国有万达,迪士尼实在不该来中国。

一时间,外界似乎嗅出了王健林身上散发出浓烈的火药味,但令人错愕的是,在5个月后,这股火药味,突然变成了柔情蜜意。

万达集团官网显示,2016年10月26日下午,王健林董事长一行前往上海迪士尼参观考察。王健林表示:到上海迪士尼,既是考察也是学习。”

将时间拉回到当年5月份,在央视财经频道的《对话》栏目中,王健林说:中国有万达,迪士尼实在不该来中国。王健林称,迪士尼在中国大陆只有一家,而万达在全国各个地方可以开15到20个,王健林表示:“迪士尼不该来内地,好虎架不住群狼,万达会让迪士尼在中国10~20年都无法盈利。”

对于不看好上海迪士尼的原因,王健林表示,“我曾经说过,迪士尼作为一个室外乐园,有它的优势,就是IP比较多。反过来这也成为一个包袱,只会就原来IP产品做扩张,很少研究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东西。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在上海完全做室外游乐项目,我个人觉得,气候不是那么有优势,夏天雨多,梅雨期几十天,冬天也比较冷。现在已经不是看米老鼠、唐老鸭为之疯狂的年代了,完全克隆以前的IP形象,克隆以前的产品,没有更多的创新。”

对这一评论,迪士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Robert Iger)在彼时表示:在中国做生意很不容易,但是潜在的回报却很诱人。

在接受CNNMONEY的采访时,艾格认为:“毫无疑问,中国市场的竞争很激烈。尽管最近碰到了一些难题,但是我们还是有机会去发展。”

王健林的“变脸”让业界费解,尤其是王健林批评迪士尼乐园的弊端,与他前往迪士尼乐园“视察、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黄立冲比较质疑万达对文旅城的运营能力。他说,文旅城的运营需要有几个前提条件:天然的环境;长期的IP打造,就像迪斯尼,吸引游客的并不是迪斯尼本身,而是迪斯尼电影。迪斯尼电影所创造的无数卡通人物对儿童的影响。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场地的问题,也不是玩的一些内容的问题。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认为,文旅城的能力,是需要打造的。文旅产业链和核心价值的打造,有非常高的要求,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把一些传统文化上的业态,在游旅场所里面去打造和去融合,事实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旅地产核心问题是有无价值

根据上海市信息中心发布了《上海迪士尼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效应评估》报告称,上海迪士尼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各方预期。迪士尼乐园开园首年(2016年6月16日至2017年6月15日)游客接待数超过1100万人次。2011-2016年建设期间,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对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动0.44%,年均拉动新增就业6.26万人次。

上述报告指出,受上海迪士尼项目开园的带动影响,2016年上海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比重增加,实现旅游业增加值1689.7亿元,占GDP比重上升至6.2%,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高于2011-2015年2.1%的平均增速4.8个百分点。

华美顾问集团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告诉凤凰网房产,万达如何实现旅游项目的内容和知识产权,是两条腿走路,一、自己申请的专利,二、可以收购。

一位上市房企的高管认为,对于万达的文旅城的运营能力,可能对于整个文旅地产的运营都是大问题,文旅地产的最核心的问题是有无价值。如果找不到这种文化价值存在,文旅城只有靠物品消费。但是目前新生儿在减少,老龄化加剧,并且物质消费的欲望在减弱,物品消费在下滑,大家更多去做精神消费。而精神消费的核心在于文化的引领,想打造这种IP,以及产业的附加值,就在精神消费上,但是目前找不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