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后,由约翰·拉塞特主导创作的皮克斯公司大胆起用新人当总导演,推出皮克斯和迪士尼合作的第四部动画长片《怪兽电力公司》(Monsters, Inc.,2001)和第五部动画长片《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2003)。之后的几年,以约翰和爱德为首的皮克斯的这帮年轻人,经历各种殚精竭虑皓首穷经,以及跟迪士尼金主之间的各种周旋扯皮,终于完成了这部动画长片,这便是在1995年上映的史上第一部3D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Toy Story)。

原标题:皮克斯的光辉岁月:科技艺术两生花

1986年,一个叫约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的年轻人看着桌上的电脑和台灯发呆。眼下,他必须用这台慢吞吞的电脑做一个3D动画短片出来。做什么好呢?约翰同学苦思冥想,最后一拍脑袋,干脆就做桌子上的这款台灯好了。为了赶工期,年轻的约翰·拉塞特住在工作室,通宵达旦日复一日。这个时候的约翰一定不会想到,此时此刻,他正在开启皮克斯(PIXAR)动画这出大戏的幕布。在今后的几十年里,皮克斯这家公司制作的每一部3D动画电影都将红遍全世界。而这部叫做《顽皮跳跳灯》(Luxo Jr.)的短片将衍生出一个皮克斯公司的片头动画,成为动画电影在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标志。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皮克斯1986年短片《顽皮跳跳灯》,以及日后皮克斯动画电影的片头

约翰爱德乔布斯,三人共创皮克斯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皮克斯三元老,由左到右依次是爱德·卡特穆尔、史蒂夫·乔布斯、约翰·拉塞特,截图来自纪录片《皮克斯的故事》(2007)

皮克斯的创立,离不开这三位同学,他们分别是热爱科学的艺术生约翰·拉塞特,热爱艺术的理工男爱德·卡特穆尔(Ed Catmull),以及他们的伯乐、大名鼎鼎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1、迪士尼不懂约翰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这是一张珍贵的合影,右边的人是“火箭之父”冯·布劳恩,左边的人是谁?

上面这张照片上的两个人,右边的这位是“火箭之父”冯·布劳恩,此人经历传奇,既制造过德国纳粹的V2火箭,又设计过美国政府的登月火箭;而左边的这位,正是迪士尼公司的创立者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本尊,正是他,让“迪士尼”变成了很可能是全球最知名的一个姓氏。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华特·迪士尼与约翰·拉塞特

1966年,华特·迪士尼与世长辞,这一年约翰·拉塞特刚刚九岁。这位约翰自幼喜爱动画,高中时候无意看到一本叫《动画艺术》的书,书中介绍了迪士尼工作室和他们制作动画的方法。少年约翰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人可以靠做动画赚钱!于是在这一刻,约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1975年,约翰考入加州艺术大学,毕业后入职迪士尼公司,第一份工作便是参与动画片《狐狸与猎犬》(1981)的创作。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约翰·拉塞特读高中时遇到的一本讲动画制作的书;一个人一生的方向很可能是在某一个瞬间被决定的

1982年,迪士尼推出的《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让很多动画师目瞪口呆。很多用手画了一辈子动画的大师,第一次见到了电脑动画的神奇魅力。面对电脑动画这一新生事物,迪士尼的许多动画师都心生恐惧感,觉得这东西将来会抢了自己的饭碗。年轻的约翰·拉塞特却无比兴奋,在这个时候他便已经看到了电脑动画的未来潜力。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中的电脑动画

敢于尝试新生事物,这是约翰·拉塞特在迪士尼公司迈出的超前一步。经公司批准,约翰第一次当导演,做一个叫《勇敢的面包机》的动画片,尝试把电脑动画和传统动画结合。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第一次当导演的约翰·拉塞特(右)

八个月后,约翰·拉塞特向迪士尼的某位高管汇报《勇敢的面包机》的制作进度,结果不光是碰一鼻子灰,而且被迪士尼公司扫地出门——关于这件事,在《皮克斯的故事》(2007)这部纪录片里面既没有提这位高管名字,也没有详述具体过程。也许正是由于这位迪士尼高管的愚蠢自大,才有了日后皮克斯的传奇。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约翰·拉塞特讲述自己当年被迪士尼公司炒鱿鱼的经历

2、卢卡斯错失爱德

可以让迪士尼公司略感欣慰的一件事是,当初对电脑动画看走眼的不光有迪士尼公司,还有大名鼎鼎的乔治·卢卡斯。故事得先从皮克斯的另一位创立者爱德·卡特穆尔说起。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皮克斯公司的创立者,计算机工程师出身的爱德·卡拉穆尔

在约翰·拉塞特正式开始学习动画之前,爱德·卡拉穆尔便已经开始研究计算机图形学。1973年,爱德做了一只手的3D动画,这一超前的新生事物,在几年之后出现在了科幻片《未来世界》(1976)里面。这部电影也由此成为史上第一部出现三维CG动画的影片。另外一提,这部《未来世界》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进的第一部美国科幻电影,直接启蒙了当年的国产科幻片《珊瑚岛上的死光》(1980)。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爱德·卡拉穆尔在1973年做的一只手的3D动画,日后出现在科幻片《未来世界》(1976)里面

1979年,乔治·卢卡斯聘请爱德·卡拉穆尔入职卢卡斯电影公司(Lucas film)的电脑部门。爱德带领的电脑团队软件硬件一齐上,既开发出新的电脑动画软件,又捣鼓出专门可以用来做动画的高端电脑,把电脑动画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当属《星际迷航2:可汗之怒》(Star Trek II: The Wrath of Khan ,1982)里的一段一分钟左右的CG动画。这段完全用电脑制作出来的CG影像在当时震惊了许多业内人士,它直接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星际迷航2可汗之怒》(1982)里的CG片段

但是,爱德觉得光做这些电影里的CG片段不过瘾,于是他介绍刚刚失业的约翰·拉塞特加入了卢卡斯的公司。两个人一起合作,创作出皮克斯的开山之作《安德列与威利的冒险》(The Adventures of André and Wally B,1984)这部3D动画短片。一个是热爱动画艺术的计算机工程师,一个是钟情电脑动画的艺术青年,两个人一起成就了这部稚嫩却又意义非凡的作品。这是科技和艺术的一次完美邂逅。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安德列与威利的冒险》(The Adventures of André and Wally B.,1984),这部稚嫩的3D动画短片算是皮克斯的创业作,此时皮克斯尚属于卢卡斯电影公司

遗憾的是,对于电脑动画的发展前景,连乔治·卢卡斯这次也看走眼了。爱德和约翰两个人都志在做一部电影长度的电脑动画长片,而乔治·卢卡斯却说,我没那么多钱。

通过协商,卢卡斯允许爱德·卡拉穆尔带着自己的电脑动画技术和专利自立门户。皮克斯和乔治·卢卡斯的这段姻缘也到此结束。多年以后,乔治·卢卡斯回忆当年放走爱德·卡拉穆尔,主要原因是拿不出三四百万美金的制作经费。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乔治·卢卡斯话当年,说完之后既无奈又意味深长地笑了

3、乔布斯慧眼识金

离开卢卡斯电影公司的爱德和约翰,拿着《安德列与威利的冒险》这个短片四处寻找金主,终于,他们遇到了乔布斯。有趣的是,这个时候的乔布斯也是刚刚被炒鱿鱼。差别在于,炒约翰鱿鱼的迪士尼公司是华特·迪士尼创立的,而炒乔布斯鱿鱼的苹果公司是乔布斯自己创立的。关于这段趣史大家可以去乔布斯的传记作品里了解。

1986年,乔布斯花1000万美元从卢卡斯手中收购了卢卡斯电影公司旗下的电脑动画效果工作室,并成立独立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据乔布斯回忆说, “他(爱德·卡拉穆尔)跟我分享拍摄世上第一部电脑动画电影的梦想,到最后我在精神上跟财务上都买下了那个梦。”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乔布斯回忆当年收购皮克斯的经历

三人集结,好戏开始。继短片《安德列与威利的冒险》之后,皮克斯又先后制作了四部3D动画短片,分别是《顽皮跳跳灯》(Luxo Jr. ,1986)、《红色的梦》(Red's Dream,1987)、《锡铁小兵》(Tin Toy,1988)和《小雪人大行动》(Knick Knack,1989)。这里面《顽皮跳跳灯》日后成了皮克斯公司的片头动画,《红色的梦》获奥斯卡奖提名,《锡铁小兵》让约翰·拉塞特拿到1989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部《锡铁小兵》讲述的是一个玩具小兵和一个婴儿的故事,可以看成是《玩具总动员》的雏形。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皮克斯动画短片《红色的梦》(Red's Dream,1987)、《锡铁小兵》(Tin Toy,1988)、《小雪人大行动》(Knick Knack,1989)

4、《玩具总动员》横空出世

有了这几部动画短片的积累,皮克斯开始招揽人才,制作广告动画赚钱,并和迪士尼新一届的几位高管接触,开启了新的合作。在迪士尼推出的《美女与野兽》(1991)里面,实际上已经用到了皮克斯开发的新的电脑动画制作系统。即便如此,开发新技术花出去的钱还是比赚进来的多。在皮克斯成立的最初五年,乔布斯每年要倒贴一百多万美元进去。此时的迪士尼几度邀请约翰·拉塞特重回迪士尼当导演,约翰都一一拒绝,坚持选择呆在皮克斯这个赔钱的公司。

最终,迪士尼和皮克斯签订合约,投资给皮克斯制作一部3D动画长片。之后的几年,以约翰和爱德为首的皮克斯的这帮年轻人,经历各种殚精竭虑皓首穷经,以及跟迪士尼金主之间的各种周旋扯皮,终于完成了这部动画长片,这便是在1995年上映的史上第一部3D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Toy Story)。这部影片不仅创造了超过3.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绩,而且直接催生出了CG电脑动画这样一个新的行业。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玩具总动员》最初的设计稿以及最后的完成版

由于有之前的合约在先,《玩具总动员》赚的钱大头全部归了迪士尼。在乔布斯这样的商界精英带领下,皮克斯选择了上市,并且和迪士尼签了新的合约,以后制作的动画电影皮克斯和迪士尼要平分利润。1998年,皮克斯制作的第二部动画长片《虫虫危机》(A Bug's Life)上映,再次赚得盆满钵满。这一年,迪士尼决定把原本计划录像带发行的《玩具总动员2》在影院上映,爱德和约翰对这部影片效果不满意,拒绝了这一躺着赚钱的办法,坚持重新做了新的《玩具总动员2》。1999年《玩具总动员2》正式上映,成为动画电影里面少有的跟第一部同样精彩的续集。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皮克斯制作的第二部动画长片《虫虫危机》和第三部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2》

进于技而精于艺,通于情而悦于心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皮克斯公司的总部大门

《玩具总动员2》成功之后,皮克斯买地建楼,招兵买马。其后,由约翰·拉塞特主导创作的皮克斯公司大胆起用新人当总导演,推出皮克斯和迪士尼合作的第四部动画长片《怪兽电力公司》(Monsters, Inc.,2001)和第五部动画长片《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2003)。

1、用新人搞创新

迪士尼的创新方式是,把来自世界各地的经典题材,改编成迪士尼模板下的公主王子的故事。比如改编自法国童话的《美女与野兽》(1991),改编自阿拉伯《天方夜谭》的《阿拉丁》(1992),改编自《哈姆雷特》的《狮子王》(1994)等。相比之下,皮克斯在创新之路上要大胆得多。

在创作《怪兽电力公司》之前,年轻的彼特·道格特(Pete Docter)甚至没有独立导演过任何作品,甚至连助理导演、副导演都没做过。而所有的创意仅来自于这位彼特导演的一个脑洞,那就是小孩子害怕门后面会有怪物。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皮克斯第四部动画长片《怪兽电力公司》及其导演彼特·道格特(Pete Docter)

《怪兽电力公司》最核心的挑战是毛怪身上那摇曳蓬松的毛发。在设计之初,导演就提出了这样一种构想,“想做出一个让人一眼看到就想抱抱的角色”。这句浪漫十足的话落实到技术人员那里可一点都浪漫不起来。毛发数量的翻倍不仅增加了渲染量,更大的困难还在于毛怪的毛发并不算短,难以避免地随着毛怪的运动而产生运动。要想达到非常拟真的长毛绒效果,就必须在控制毛发运动上下一番功夫。最终,技术团队专门为毛怪开发了一个叫“Fitz”的工具,并建立了完全仿真的动力学模拟系统,把每根毛发看作是一条条曲线和粒子链,再加上对粒子动力原理的模拟,最终成功地模拟了毛发的效果,并能完美地配合毛怪的各种动作和表情。在导演的大胆构想和制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毛怪这一CG角色诞生了,仅它的身上就有2320413根毛发。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怪物电力公司》中毛怪身上细致的通体毛绒效果

2013年,皮克斯推出《怪兽电力公司》的前传《怪兽大学》,将毛发技术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档次。在这部作品中不再是毛怪这个毛绒形象一枝独秀,而是整个动物城大街小巷都被各种毛绒卡通覆盖。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怪兽大学》中的各种毛绒卡通

《海底总动员》的导演同样是位新人,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皮克斯第五部动画长片《海底总动员》及其导演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

这位安德鲁·斯坦顿全盘继承了约翰·拉塞特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整部影片制作时间长达两年半。按照皮克斯的制作惯例,每一位动画师做出来的每一丁点样片,哪怕一个小小的镜头,都要在公司的观片会上接受导演和其他人的观摩讨论。从下面的截图大家可以直观感受到一部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

这天,一位动画师把尼莫和他爸爸对话的一个片段放给大家看,在一片欢快的气氛中,导演安德鲁·斯坦顿提出非常具体的修改意见。大家可以看到,原来一部好看的动画片,背后其实是像做大理石雕塑一样,一点一点精心打磨出来的。

公司内部观片会上,《海底总动员》的导演安德鲁·斯坦顿提出的修改意见

《海底总动员》这部电影一举成为全美国最卖座的动画电影,超越了当年由《狮子王》(1994)创造的记录。

2、迪士尼的恩与怨

继《海底总动员》的成功之后,约翰·拉塞特找来自己的大学同学布拉德·伯德(Brad Bird)导演了皮克斯的第六部动画长片《超人总动员》(The Incredibles,2004)。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皮克斯第六部动画长片《超人总动员》及其导演布拉德·伯德(Brad Bird)

到这时,皮克斯和迪士尼的合约期满。继《玩具总动员》之后,皮克斯按照合约一共制作了五部动画长片,分别是《虫虫危机》、《玩具总动员2》、《怪兽电力公司》、《海底总动员》和《超人总动员》,全部交由迪士尼发行,双方利润均分。《超人总动员》之后的两年里,皮克斯和迪士尼再度发生争执。迪士尼这个时候又打起了出《玩具总动员》录影带续集的算盘,而皮克斯这边坚决不同意。迪士尼寻求收购皮克斯,而乔布斯这个时候对迪士尼的高层不满,担心皮克斯被收购后会丧失自己的风格以及自己独特的公司文化。

这期间,约翰·拉塞特任导演创作了皮克斯的第七部动画长片《赛车总动员》(Cars,2006)。皮克斯和迪士尼之间故事的转机发生在迪士尼新的CEO上任以后。迪士尼这边主动抛出橄榄枝,最终,迪士尼以74亿美元收购了皮克斯。至此以后,皮克斯正式成为迪士尼的子公司,而乔布斯也因此成为迪士尼这家公司持股票最多的股东。皮克斯,这个乔布斯在1986年用一千万美元买下来的公司,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便长成了一个价值74亿美元的庞然大物,这样的暴利增长,不知道在整个人类商业史上应该排到第几位。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购以后的LOGO

3、做根头发有多难?

被迪士尼收购以后的皮克斯,创作上继续保持上升势头。虽然推出的几部续集电影《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2010)、《赛车总动员2》(Cars 2,2011)、《海底总动员2》(Finding Dory,2016)、《赛车总动员3-极速挑战》(Cars 3,2017)、《超人总动员2》(The Incredibles 2,2018)稍微显得有些不思进取吃老本,但创新方面也一点没耽误。像《勇敢传说》(Brave,2012)、《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2015)、《寻梦环游记》(Coco,2017)这几部,都可以说创作出了动画电影从未有过的形态。

《勇敢传说》可以说是皮克斯推出的第一部公主动画电影,也可以说是第一部古装戏。在迪士尼推出的《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Ralph Breaks the Internet,2018)里面,迪士尼的十四位公主同框出演,其中有位公主说着一口别人都听不懂的英语,旁边有人小声说她是从隔壁工作室来的。这位公主,便是《勇敢传说》里的女主角梅莉达,只有她来自皮克斯工作室。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中迪士尼的十四位公主集体客串,上排左起第四位是皮克斯创作的《勇敢传说》中的女主角梅莉达

这个时候的皮克斯已经进入到了技术狂魔的境界。一直以来,头发这东西都是CG行业最头疼的物件,想要表现出它飘动的真实感极其困难。很多动画电影都故意把角色的头发设计成固定不动,或者干脆设计成光头。而皮克斯在《勇敢传说》中选择的是迎难而上。为了衬托女主角梅莉达火爆的个性,导演将女主角的发型设计为一头火红的长卷发。这是CG毛发史上首次尝试长卷发的造型。为了这头卷发技术人员可说是绞尽脑汁。据创作者说,“女主角梅莉达公主有1500多束卷曲、蓬乱的红发,总共大约111,700根头发。我们以前从来没做过卷发,如果用常规的模拟器计算制作出来的头发,会因为重力头发变成拉直的效果,所以我们专门设计了一套模拟器来呈现她的卷发,我们为梅莉达做出九个层次的头发,每层有不同的卷,每个卷都会随着她的动作做不同方向的摆动,这样看上去非常的真实。”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勇敢传说》中女主角梅莉达火爆的红色长卷发

4、情感体验是为本

3D动画电影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科技和艺术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对于一部动画电影来说,当然是艺术性更重要。技术服务于艺术,让动画作品能够触碰到观众的情感世界,给观众带来精神上的感动和心灵上的愉悦,这是皮克斯从一开始就明白,而且一直坚持至今的制胜法宝。

时隔多年,我们重看二十年前约翰·拉塞特创作的这部《顽皮跳跳灯》的短片,没有人会在意这个时候的电脑动画技术有多么原始,大家看到的依然是两只拟人化的台灯。大台灯的一举一动散发着母爱的气息,而小台灯的活蹦乱跳透露着孩童顽皮的天性。正是因为这部短片跟观众在情感上息息相通,所以才能换来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顽皮跳跳灯》的成功,重点在于两只台灯的拟人化

从当年的《玩具总动员》,到2019年上映的《玩具总动员4》,皮克斯共创作了21部动画长片。这里面评分最高票房最高的几部,无一不是以情感人。《海底总动员》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机器人总动员》(Wall-E,2008)讲述的是男孩女孩之间的纯爱,《飞屋环游记》(Up,2009)讲述的是老人与孩子之间的爱,《寻梦环游记》(Coco,2017)最别出心裁,站在阴阳界的另一边,讲述的是逝者对于生者的爱。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皮克斯动画

《机器人总动员》(Wall-E,2008)、《飞屋环游记》(Up,2009)、《寻梦环游记》(Coco,2017),应该算是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购之后推出的作品里面最感人的三部,豆瓣评分都在9分以上

最后我想用迪士尼公司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在1938年说的一段话,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规划一部新电影时我们不考虑成人,也不考虑儿童。我们只想着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个纯净未受污染的地方。也许世俗让我们遗忘了它。也许我们的电影能让人想起它。”——这也是皮克斯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你我都喜爱皮克斯作品的根本所在。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