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闌夕

趣頭條終於也上市了,甚至要早於這個行業坐着頭把交椅的今日頭條。

正統意義上的媒體行業在其門口遇到的野蠻人越來越多,如果作爲程序員的張一鳴——還曾表示「算法沒有價值觀」——已經十分離經叛道,那麼再看趣頭條的創始團隊無一不是廣告公司出身的履歷,恐怕只會更加感到「世風不古」。

2011年,就職於Facebook的計算機科學家Jeff Hammerbacher在解釋自己爲何要辭掉這份薪資優渥的工作時說道:「

我們這一代中最聰明的那些人都在思考如何吸引人們點擊廣告,這實在太不堪了。」

但這並不妨礙Facebook在後來的幾年時間裏如同行業預期的那樣成爲全球最大的數字廣告平臺之一,根據GroupM截止於2017年底的統計,它和Google總計佔到了全球數字廣告支出份額的84%,並且拉動整個市場達到了186%的年對年增長。

畢竟,誰也無法輕視信息產業變現效率最高的商業模式,沒有之一。

當然,在中國市場,趣頭條的崛起,至今爲止仍被視爲一次難以複製的操作,就在今日頭條的「眼皮底下」,它發現並收編了一個更爲下沉和隱祕的龐大市場。

在有着「自我標榜」效應存在的主流社交網絡裏,今日頭條本身就是作爲下沉的典範存在,「我身邊就沒見過用它的」也出現在很多談論今日頭條的評論區,這也是「沉默螺旋」的現實演繹。

但是趣頭條的運管數據體現出的是則,它和今日頭條的用戶重合度不到20%,也就是說,真正在三線及以下城市市場裏的用戶,主流的新聞客戶端產品仍然還是過於「高大上」了,以致於根本覆蓋不到。

或者說,那些用戶原本都不被看作是內容產品的用戶。

趣頭條曾在其融資BP裏,用了4條描述側寫其目標用戶的畫像:信息獲取能力低、可支配收入增長、閒暇時間多、社交圈子窄,「

這羣用戶通過刷手機看新聞,哪怕一個月能掙上二十塊錢,也是額外的收穫。」

找到並服務這麼一個龐大的邊緣羣體——如果把標準放得寬泛一些,他們的規模多達五億——構成了中文互聯網在過去兩到三年裏的創業機會,所以纔有媒體表示:「趣頭條們其實是給今日頭條蓋天花板。現在它們擴張得有多大,未來今日頭條在下沉市場的天花板就有多低。」

來自騰訊的一份調研報告數據顯示,受限於線下客觀娛樂環境,下沉市場人羣對線上娛樂內容需求不斷增長,他們在閱讀、視頻、音樂以及遊戲方面的需求都高於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整體水平。

然而這些用戶的興趣和偏好其實是鮮有得到滿足的,把服務於一二線城市人羣的內容直接拿去分發,尤其是在趣頭條將積分可兌現金這種裂變手段使用之後,其實是重構了局部互聯網的拉新效率。

據說趣頭條也曾嘗試過傳統的流量採購方案,但是以這種價格買來的用戶——尤其是考慮到這類用戶的商業價值——其實很難收回成本,剛起步的創業公司亦無法承擔如此以來的財務壓力。

所以趣頭條其實和拼多多一樣,都是發動用戶在既有的成熟關係鏈裏邀請他的好友加入,哪怕是真金白銀的發錢,摺合下來三到四塊錢的獲客成本,也遠遠低於常規渠道。

新浪微博的CEO王高飛曾說,缺少社交功能的產品,通常會面臨着伴隨用戶的換機行爲而被洗掉的風險,這是新聞客戶端市場的頑疾,用戶在更換一部新的手機之後,未必見得具有足夠的忠誠度繼續重新下載原來使用的應用。

而趣頭條則以積分制度把用戶的收益強行關聯到了帳號上面,使其擁有了用戶長期留存的優勢,在它的招股書裏,積分制度的翻譯是「User loyalty program」,倒是一目瞭然。

其實趣頭條的積分兌換方案價值相當有限,並不足以支持所謂的「羊毛黨」利用它大規模套現,但是對於那些確實會因爲每個月可以多掙幾包煙錢而感到興奮的用戶而言,他們的產品粘性是顯著提升的。

這個道理有些類似航空公司,其實用戶的主要需求還是在於乘飛機,但相較於沒有積分體系的航空公司,用戶更願意選擇有積分回報的公司,故而在其他資訊聚合類平臺的用戶登錄率不到30%的情況下,趣頭條的用戶登錄率高達95%。

至於快手、趣頭條和拼多多被稱作是「下沉三巨頭」,當然指的是它們所觸及的用戶性質。但在創新工場的管理合夥人汪華看來,這三者還不能一概而論,快手拿住的是小鎮青年,這些人在小鎮裏也不算主流,也註定是向城市發展和融合的類別,但是真正留在小鎮裏無力逃脫的,是那些三四十歲以上的用戶,他們纔是國內互聯網第三波人口紅利的主要構成。

汪華是這麼說的:「這波用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微信。微信將這波用戶拉入了移動互聯網的圈子,將他們從淺度的移動互聯網網民轉換成爲深度的移動互聯網網民……這不僅反映在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長上,包括紅包、支付這些功能,也不可逆的改變了他們的消費習慣。」

趣頭條從硅谷挖了頂級的工程師團隊來優化自己的算法,並已經用上了人工智能的系統,這聽起來有些荒誕意味:

它在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取悅那些相對最不先進的用戶。

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曾在致股東信裏說過這麼一段話:

我經常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下一個十年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但是我幾乎從來不會聽見這樣的問題:「下一個十年有什麼是不會變的?」而且我可以告訴你這個問題纔是兩個問題中真正重要的那個。

我們要知道的是,在這些事情上我們投入的所有能量,在10年後依舊可以爲顧客帶來利益。如果你確信某些事情是的確能夠經受住時間考驗的,那麼你在上面投入多少能量都不爲過。

對於趣頭條和一切旨在開發下沉市場的互聯網公司而言,不變的東西,就是這個世界上永遠有着數量龐大的不那麼時髦和前沿的用戶,他們同樣有着資訊、娛樂、消費等等需求,誰能給他們開發和提供選項,誰就能夠掘地三尺的憑空創造一個嶄新的市場。

這也是構成趣頭條這家公司如今體量的核心價值。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衆號:闌夕。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