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即春節,是我們中國人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一年中最爲隆重的節日,既然是節日,少不了聚在一起喫飯,正所謂“民以食爲天”。一年到頭,全家人在一起喫團圓飯,辭舊迎新,期盼來年紅紅火火,吉星高照。那麼在最後一天,也就是年三十,喫團圓飯,幾點喫沒有一個準確的時間,由於大部分地區的人都是在晚飯時間,所以又叫做“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作團圓飯、年晚飯、團年飯、閤家歡等,特指除夕之夜闔家聚餐。年夜飯是人們極爲重視的家庭宴會,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十分講究。

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所以從古至今,除夕這天,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都要趕回家中過年,喫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也是造成當今春運高潮的一個主要原因,這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回家時,按照傳統習俗,家人們也總是爲他留一個位子,餐桌上擺一副碗筷,表示與家人團聚。年夜飯除閤家團圓、盡享天倫之樂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吉祥。

“年”原是預祝豐收喜慶的日子,大家歡聚在一起就是“過年”。夏代叫做“歲”,周代稱作“年”,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就已有喫年夜飯的習俗。喫飯前先拜神祭祖,放鞭炮,之後纔開飯。全國各地,東西南北中,各民族雖然習俗不同,但都大同小異。滿桌的酒菜中必須要有魚,寓意年年有餘;髮菜,寓意發財;蓮藕,寓意聰明;生菜,寓意生財,以求吉利。除夕夜,“餃子”絕對是重頭戲,沒有餃子的春節是難以想象的。北方人過年習慣喫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爲白麪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着 “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硬幣包進去,誰喫着了,新的一年就能多掙錢。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是一年中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一家老小圍坐餐桌旁團團圓圓,歡歡樂樂,共敘天倫,熱鬧喜慶,健康吉祥,倍感幸福。這應該就是我們的年味,有了濃濃的年味就有了家的味道,家,年夜飯,充滿了濃濃的親情味。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喫出家的味道,喫出幸福的味道。

對這頓團圓飯最大的感受不僅是一飽口福,更重要的是感受家人的的溫情和溫暖,和和美美的愜意,閤家團圓的輕鬆氛圍。一家人都團聚了,高高興興地在一起,這纔是最美好的時候。

小時候記憶中的年味除了除塵、貼年畫、穿新衣,還有非常重要的那頓年夜飯。這頓團圓飯是非常重要的,全家圍坐在一起品嚐一年中最爲豐盛的一頓飯。涼菜、熱菜、還有各種蒸、炸食品,魚是必須的,一條整魚,預示着“年年有餘”,當然酒也是必不可少的。飯後,包餃子,爲午夜和初一早上準備。包餃子是春節特有的習俗,有“更歲交子”之意,更有喜慶團圓的美好祝願。個別的餃子裏面放一枚嶄新的硬幣,誰要是喫到了,預示着來年大吉大利。聊着天,聽老人講故事,聽着收音機,大部分都是樣板戲。偶爾玩一下撲克牌,之後大人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守歲到天亮,除夕夜基本上就這樣度過了。

千百年來,中國人向來對過年都是比較重視的。一年到頭,全家人坐一起喫團圓飯,纔算是過年。其實,比較起來農村的年味比城裏更濃些,特別是一些民俗至今還保留着,如同一幅民俗年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時代在發展,年夜飯雖然在形式上發生了變化,如外出用餐,中西結合,外出旅遊,但三十晚這頓團圓飯不能少。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年夜飯諸如,“五福臨門,團團圓圓,鴻運當頭,年年有餘,歡樂今宵,紅火大年,步步登高”等等,這些都表達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改革開放以來,外國的的一些習俗的引進如:“碎碎平安”等等,這些都給我們的新年增添了新的內涵。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如今的年味似乎漸漸地淡化。年夜飯已經超出了“喫喝”的本身,現在過年就是家人團聚、休息放鬆,唯有印象中小時候的年味永遠停留在心底,難以忘懷。那時家家幾乎都一樣,雖然沒有電視,沒有多少壓歲錢,沒有旅遊度假,沒有山珍海味、沒有各種民俗表演,但卻有着濃濃的親情味,有着那種樸素的情懷。

春夏秋冬四季忙

千里迢迢爲團圓

有錢沒錢過個年

濃濃親情勿需言

劉強簡介

中瑞酒店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市翻譯協會翻譯委員會及旅遊學術委員會副祕書長、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祕書長、陝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祕書長、省飯店協會副祕書長、省餐飲商會副會長、省食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省烹飪行業協會專家指導委員會成員、三秦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陝菜協會文化顧問,中國陝菜網專欄作家。

編輯:關亮

即刻下載

“陝菜網”微信平臺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劉陸訓、劉瑞、金凌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爲,必將追究責任。轉載請聯繫“陝菜網”公衆平臺。

其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