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梁天琦們”該醒醒了(香江漫筆)

  張慶波

  發生在2016年農曆新年香港旺角的那場暴亂至今讓人心有餘悸。事發當晚,數百人非法衝上街頭,用棍棒和板磚向正常執法的警察“開戰”,他們燒車、打人、破損公物,瞬間讓祥和的街區陷入騷亂、喜慶的春節蒙上陰影。那一夜他們用暴力給香港烙上的傷疤,現在還在刺痛着人們的神經。

  兩年來,香港一直在爲這場暴亂“埋單”。檢控、定罪,判刑、囚禁,拘捕、追逃,社會支付了高昂的糾錯成本,年輕人付出了高昂的人生代價。雖然那些曾經遮面逞兇的鬧事者們的囂張氣焰已被熄滅,“勇武抗爭”的口號早就怯於再提,而法律也正用其強有力的手段撥亂反正,但看着這些鋃鐺入獄的年輕臉龐,人們還是在感嘆其咎由自取之餘,生出了一些惋惜嗟嘆。

  6月11日高等法院對事件主謀梁天琦的判決,又一次上演了這樣的社會和法治教育,讓人們反思並警醒。梁天琦,一個內地出生的“本土派”,一個和平環境裏突變的“勇武者”,一個本來有着大好前途卻選擇了“港獨”歧路的青年,玩政治、搞暴動、打警察,一路狂奔終跌大跤。人們不禁要問,年輕的生命何以結出惡果,在他將要墮落的時候又是誰推了他一把?

  答案已經在梁天琦入獄後浮現了出來。反對派某知名大律師說,法院判決沒有考慮其政治動機和理念,不合人情和常理。這時候,一個資深法律工作者把法律本身丟到了一邊。國外前港英政府某官員說,法官判決依據的《公安條例》“含糊不清”,我在任時就想修改。這時候,一個曾經攬權獨裁的政客還在自相矛盾中煽風點火。香港某極右媒體繼續長篇累牘爲梁天琦“張目”,誣衊香港法律爲“惡法”。這時候,那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報章還在推崇暴亂分子爲“英雄”。

  不懈誤導、利用別人家的孩子衝在“前線”,不停慫恿、鼓動萬里之外的他國青年製造事端,不分是非黑白、善惡曲直一味地宣揚其洗腦主張、歌頌暴力,多少年輕人就這樣被他們推到了懸崖之下,再被他們踐踏着收割着自己的政治籌碼。口稱不要“政治化”又張嘴必提政治,打着“要民主”的幌子又破壞循序漸進的民主化進程,找來西方反華勢力“監察”“一國兩制”實踐又撕毀、焚燒基本法,這些擅長“自己請客,別人埋單”的“政治人士”,對香港的未來是怎麼“做貢獻”的,對年輕人的成長是怎麼“教育”和“幫助”的?不言自明。

  “梁天琦們”,該醒醒了。香港高等法院法官在判決時說,法律下只有守法與違法之分,暴力行爲背離文明社會理性討論的原則,目無法紀者必須得到懲處。旺角暴亂以來,已有28人被定以暴動、襲警、刑事毀壞等罪,或許還將有人跌落鐵窗之內。教訓不可謂不深刻。代價沉重,年輕的人們當痛定思痛,莫再執迷不悟、重蹈覆轍,莫在歧途和正途間逡巡徘徊,讓別有用心的勢力繼續當槍使,落到頭破血流、前途喪失的結局。

  從旺角暴亂一案的審判中,人們還得到了一個重要的啓示。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是社會最大的公約數;破壞香港的繁榮穩定,即觸及了整個社會的底線。5月9日,歐盟發文表示,迴歸後的香港在“一國兩制”所賦予的自由下,已變成一個繁榮的國際交匯處,今後將一樣遵守法治、遵循“一國兩制”的保護。外國組織尚珍視香港今日之局面,我們自己的同胞又怎能不珍惜自己美麗富饒的家園。

  香港需要建設者而不是破壞者,需要奮鬥者而不是撕裂者,需要正能量而不是負能量,需要同舟共濟而不是背道而馳。從政治爭拗中跳出來,丟掉虛妄的幻想,投入到奔湧的新時代浪潮中,向遠而行、向光而生,年輕人必將有光明的未來,香港必將有更美好的明天。

  “往者已不及,尚可以爲來者之戒。”旺角暴亂的陰霾終將驅散,反思後的人們會把握住香港現正向好的形勢,爲她增光添彩,爲她加油鼓勁,用建設者和奮鬥者的姿態爲她祈福,讓她更穩定、更繁榮。

責任編輯:張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