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打响了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我国十大元帅中的7位都参加了这次起义,其中就包括朱德。

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任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长,能指挥的部队很少,只有教育团3个连和南昌市公安局两个保安队,总共不到500人。

由于参战兵力少,所以在起义当晚没有战斗任务,只是负责请滇军两个团长喝酒拖住他们,以减少起义的阻力。但是,当起义部队撤退到三河坝时,朱德却指挥了4000余人的部队担任阻击追兵的任务。

朱德怎么突然指挥了这多人?

是不是起义部队扩大了?

起义部队并没有扩大,而且,由于沿途与敌军战斗,人数还有一定的减少,只是不太明显。

朱德之所以能指挥这么多的部队,全在他在撤退途中的“表现”。

南昌起义成功后,立即撤出南昌,南下潮汕地区。当时江西境内大部分是滇军,由于朱德以前在滇军中工作过,周恩来就让他率领部队走在前面,利用与滇军的情谊,使滇军给起义军让路。

成了“先遣军司令”的朱德所带的兵力仍然很少,只有两个连,包括一些非战斗人员,郭沫若就在其中。

虽然带的兵力少,但朱德非常积极。除了联络滇军将领,争取他们给起义部队让路外,还大力向沿途的民众宣传革命思想,部队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使沿途民众广泛接受了革命思想。

起义部队撤退时携带的粮食非常少,朱德还兼任起了找粮食的任务。每到一个地方,朱德都不顾疲劳,带着人四处寻找粮食。当时的老百姓都非常贫困,能卖的粮食非常少,地主又不愿意卖粮食给起义部队,甚至还向起义部队打冷枪。朱德经常为了买一点粮食要走很远的路,有时还要翻几座山,还要冒着被打冷枪的危险。

虽然辛苦,但朱德一直非常积极,也非常乐观。他带的部队都不是“他的人”,除了几个干部和宣传人员外,其他人都不怎么听他的话,之所以跟着他,只是尊敬他是个“长者”(比所有领导人都大)。朱德一直态度和谐,从不发火,还耐心的给年轻战士讲道理。

朱德的耐心、坚持赢得了先遣队所有官兵的真心尊敬,顺利完成了开路、宣传、找粮食的任务,也赢得了起义部队领导的认可。所以,当在三河坝决定留下部队掩护时,周恩来等人首先就想到了朱德,分出4000人让他担任阻击追兵的任务。

这次阻击追兵才是真正的重任,也是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朱德毫不犹豫就接受了。当阻击任务完成后,掩护部队损失过半,南下的主力已经在潮汕失败,剩余部队人心涣散,纷纷离队。

朱德及时站出来,带着残留的部队转战湘南、粤北,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后来带着部队到井冈山与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将革命队伍发展、壮大,最终赢得了全民族的解放。

由于对全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朱德赢得了全国人们的尊敬,1955年被评为元帅军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