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李松山

三访李松山

4月27日,李松山第一次参加河南省青年作家创作会

李松山,小学四年级都没上完,今年39岁农民的诗作,被《诗刊》用11个页码重磅推出,并且配发了诗评家李啸洋、赵目珍的点评,一举登上诗人心中的“圣殿”。

2019年6月14日,河南舞钢市尚店镇李楼村,因为农民诗人李松山,拜访者络绎不绝,这个农家小院突然热闹起来。残疾、农民、放羊等元素和诗人之间的巨大反差,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李松山3岁那年,连续高烧不退,患了脑膜炎,当时村里交通不便,只能在村医处弄点儿药。最后,病没能治好,落下了后遗症:口齿不清,走路趔趄,手指或强直如笔,或弯曲如钩。因为家穷,再加上三个学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看着松山这样儿,为了能让姐弟完成学业,四年级下半学期,9岁的李松山被父母接回了家。身体瘦弱又有残疾的他也不能分担太多的农活,便接过父母递过来的鞭子,赶着山羊走向了山根子下的荒冈……从此, 辍学,放羊、喝酒、打牌、睡觉,成了李松山日常的生活状态。

1995年夏天,弟弟李松林考上了高中,松山放羊回到家,看到父母的期盼,姐姐、弟弟的喜悦,高兴之余,突然产生了要为弟弟做点什么的想法。可作为残疾人的他又能干什么?冥思苦想后,他用自己再也合不拢的右手拉起弟弟的手说:“弟呀,哥——不能给你做——什么,从今天起,哥也——要学习,给你做——榜样。”

彼时,李松山15岁,已辍学6年,以前学的字,都忘得差不多了。

“松山最令人佩服的是他的坚韧不拔。”舞钢市诗社成员东伦是李松山诗歌道路的引路人之一,对李松山了解颇深。

为了能识字,李松山想到了别人完全想不到的办法——看电视字幕。电视上的同期声说一句,李松山盯着字幕看一行,把电视机当成带文字的听读机,一个字一个字,硬生生地记下来。电视节目不能回放,有时为了几个字,李松山都要等上好久的重播,或者其他频道的转播。过了大概十年,李松山买了手机,学过拼音的他如虎添翼,在电视上看到的字,记下读音,用手机打出来对比学习,再写到练字本上记忆;喜欢看诗、读诗的他,还存了100多本中外诗集,整日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之中……

这一过程,李松山坚持了整整21年。

2016年8月,李松山尝试着写的几首小诗被李楼村塔后组的一位村民读到,巧的是这名村民与当时的舞钢市文联主席有旧,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李松山的诗第一次迈出了家门。结交诗友,李松山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山羊胡子。

从此,李松山再也不是那个放羊之外喝酒、打牌、睡觉浑浑噩噩的青年。他的生活状态常是这样的:蓝天下,羊在吃草,他躺在草地上,脑海里“生长”出一句句诗。有了“事业”的李松山,残疾、贫穷还有别人的嘲笑都不放在心上,心态平和,整日倘佯在诗的海洋中。脑海中不停跳跃着诗之精灵,一首诗不停地生长,成熟就是一瞬间的事儿。经常是酝酿几天,哪天早晨,大脑无比清晰,一首诗便完整呈现。“我只把它记下来就好,我只是语言的奴隶,从来不干涉它自由成长。”李松山诗的世界如此简单。不到三年时间,李松山已经创作100多首诗,早期的诗主要发布在诗友的微信公众号上,被大家相互转载后,渐渐被人们所知,并在《河南诗人》《三月》等诗歌刊物和部分报纸上发表了几十首。

最终,他的诗被《诗刊》编辑慧眼识珠。“露珠驮着阳光,在晃动的枝条间奔跑”,终于跑出了群山,跑出了河南,跑进了《诗刊》。

三访李松山

农民诗人李松山。

三访李松山

3月20日,李松山用手机创作。

三访李松山

怀抱诗刊,松山的笑是如此幸福。

三访李松山

侃侃而谈,他像一位表演家。

三访李松山

松山幽默,爱和村里的嫂子们开玩笑。

三访李松山

松山的家。

三访李松山

母亲是松山的最大牵挂。

三访李松山

跨过沟坎,奔向田野,那是他创作的源泉。

三访李松山

第一次与河南省作协主席相遇,李松山内心激动不已。

三访李松山

与河南日报记者在原野的交流。

三访李松山

放牧是他主要生活内容,也是他思考创作的最佳时机。

三访李松山

春天的花香浸润了内心与大脑,松山感叹:热爱大地与山村。

三访李松山

站在春天的岗坡上眺望远方,松山说:我能用诗歌改变命运吗?

三访李松山

今年,李松山家种的4亩小麦收获5000多斤粮食,一家人高兴。

三访李松山

2003年创作的诗歌。

三访李松山

阅读是李松山最快乐的事情。

三访李松山

6月14日,闲暇时间,李松山与诗友到街上的歌厅唱歌,以此慰藉心灵。

三访李松山

有诗歌与羊群和亲人的相伴,李松山对生活充满信心。

编辑:谌洁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

闫辛庄人开发黄河滩旅游的梦想

山水田园 秀美洛宁

春天的碧绿与果实浸润心田

泥土里的儿童

春天的豫北乡村如此让人陶醉

农民、残疾、诗人李松山

春风荡漾在淅川

开往春天的列车

视觉河南祝福大家过年好

寒冬里的坚守与感动

鸟栖市区,证明城市的包容与伟大

陈更生:100G我的2018

在台儿庄“遇见”卡帕

儿科病房的疼痛

90后女青年大山里助农脱贫故事

洛宁:红叶霞飞的诗意家园

山里的柿子又透红

这张报纸是否记得 这篇文章可以再读

23年前坠洞获救女孩今晨诞生新生命

装一车故乡的味道回郑州

陈更生2017年度图片

当年坠洞获救女童今天婚嫁

他趴下却比我站着伟大|父亲的帽子

陈更生:那些年,梦中的笑声会把娘亲惊醒

视觉河南

河南日报社新闻摄影部主办

微信公众号ID:shijuehenan

联系电话:0371-65796381

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原创摄影作品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