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纔是網絡安全的主要威脅?

(2017年7月11日,第十六屆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獲得衆多媒體的關注,卻也因此不斷遭到美國關於網絡威脅方面的指責。來源:千龍網)

一直以來,美國總是尋找各種藉口指責中國對其網絡安全構成威脅。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美國纔是在全球網絡攻擊行爲中佔有重要份額的國家。特別是隨着這幾年美國國家安全機構網絡攻擊行爲的曝光,使得具有高度定製化、隱蔽性、技術複雜性的美國網絡攻擊手段越來越爲世人所熟知。

數據顯示,美國是網絡攻擊的最大來源國,對中國及全球網絡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和挑戰。據網絡安全機構披露,目前業界認爲的“方程式”和“索倫之眼”等兩個高級持續性威脅(APT)組織的後臺都是美國國家安全局(NSA)。2000年至2015年間,“方程式”對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臺主機實施了APT攻擊,中國受攻擊數量列於全球首位。而“索倫之眼”主要針對中國、俄羅斯進行網絡間諜活動,以竊取敏感信息爲主。在針對中國地區的攻擊中,有上百個計算機終端受影響。另據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CNCERT)日前發佈《2018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綜述》顯示,來自美國的網絡攻擊數量呈現愈演愈烈之勢。如,在木馬和殭屍網絡方面,2018年位於美國的1.4萬餘臺木馬或殭屍網絡控制服務器,控制了中國境內334萬餘臺主機,控制服務器數量較2017年增長90.8%。在網站木馬方面,2018年位於美國的3325個IP地址向中國境內3607個網站植入木馬,在向中國網站植入木馬方面,美國IP地址數量較2017年增長43%。

美國國家安全機構借網絡攻擊而開展的竊密活動,目標廣泛,國家情報及商業信息都是它們的目標。如,由美國前防務承包商僱員斯諾登提供的機密文件所曝出的“棱鏡門”事件,表明美國情報機構監聽外國領導人、國際組織、跨國企業的行爲已成爲常態,其中不乏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墨西哥前總統等盟友國家領導人,美國監聽範圍之廣震撼全球。再如,2013年,NSA利用“黑珍珠”(Blackpearl)計劃對巴西國營石油公司(Petrobras)實施持續監控,每72個小時,美國政府就會收到一份關於巴西石油公司的更新報告。時任巴西總統羅塞夫曾表示,這證明美國網絡行動的動機並非出於安全或反恐,而是具有“經濟與戰略”企圖的商業間諜行爲。

另外,美國的冷戰思維也使得其國家網絡戰略的構建具有顯著攻擊性,並積極謀求在全球網絡空間的支配權。如,2000年3月,美國中情局前局長伍爾西在《華爾街日報》撰文稱“我們必須監聽我們的盟友”,將這種監聽作爲美國公司“公平競爭”的必要組成部分;2013年12月,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刊文,繼續堅持“我們必須監聽我們的盟友”;2015年7月底,美國情報機構匿名消息來源向《紐約時報》透露,“我們在中國大陸的計算機網絡中放置了數以千計的植入系統”。可以說,美國人對使用網絡手段監控別國抱有強烈的自我癡迷。

由此可見,美國在網絡安全方面對中國的指責毫無道理,它纔是網絡攻擊活動的主要主使者。

(參見:《美式霸權思維是全球網絡安全的最大威脅》《數據顯示:中國遭受的網絡攻擊主要來自美國》《人民日報:美國是最大的網絡竊密者》《中國昨天反擊美國背後 是全球網友多年的積怨》等)

誰纔是網絡安全的主要威脅?

相關文章